专访刘追副院长 | 传承“兵团精神”的石河子大学MBA教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1:44 1

摘要: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区域发展,全力服务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学院的倾力培养下,越来越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选择留在新疆,投身于兵团的建设与发展,为新疆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区域发展,全力服务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学院的倾力培养下,越来越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选择留在新疆,投身于兵团的建设与发展,为新疆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刘追

《走进中国商学院》

新华网、专业学位网联合专访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服务兵团

请您介绍一下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历史沿革和办学特色。

刘追:石河子大学是部省合建高校,同时也是“211工程”建设高校与“双一流”建设高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作为石河子大学文科领域的领军学院,目前拥有工商管理学、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工商管理学、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其前身是农业经济管理学科。2017年,学院工商管理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至此形成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

目前,学院拥有教职工19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约170人。学院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服务兵团”的办学宗旨,在服务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工商管理学科领域,除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外,学院还设有多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 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MTA(旅游管理硕士)、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ud(审计硕士)等。这些管理学方向的学位点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办学布局。学院的MBA项目自2007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十余年发展历程,招生规模目前稳定在每年 100 人左右,主要招收非全日制学生。

传承兵团文化 弘扬兵团精神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如何利用地理位置和教育资源,形成独特的课程设置和学科优势?

刘追:石河子大学是西部高校,自2001年起,在北京大学的牵头支持下实现了稳健发展。在MBA申报及培养前期建设过程中,北京大学为学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早期师资队伍建设阶段,北京大学每年都会派遣成批教师前来石河子大学支援授课。随着我校师资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我们已形成以院内师资为主、对口支援高校师资为辅的师资结构。同时,我们还会定期邀请知名教师前来授课,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

作为兵团高校,石河子大学肩负着维稳戍边的重大历史使命,服务于当地的人才培养。在发展历程中,学校积淀了诸多优良传统与文化,我们也将这些优秀的元素融入MBA的教育中。例如,在MBA课程体系里,学院设置了极具特色的军事训练项目。每一届MBA学生入学后,都会专门安排一周时间开展军事拓展训练课程,这不仅是对兵团 “兵” 文化的生动体现,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很多毕业生在聚会时,常常对这段军事训练经历怀念不已。

此外,学院拥有新疆唯一的经济管理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是整个西北地区第二家拥有这一示范中心的院校。因此,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一直是学院的突出特色。自MBA教育办学以来,我们依托该中心开设了许多与实践、实验相关的课程,从早期的模拟沙盘训练到如今结合数字化软件的课程,让学生在企业模拟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数字化素养,形成了目前我校MBA办学过程中较为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学术与应用共行

在培养MBA学生的过程中,学院是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刘追:在理论与实践的平衡方面,除常规授课外,学院设计了三门实践相关课程,包括企业沙盘模拟、ERP模拟以及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修这些与实践和时代发展紧密相关的课程。

校校交流 校企交流互学互鉴 行稳致远

学院有哪些培养计划来支持MBA学生的全面发展?

刘追:石河子大学地处边疆,生源中有不少来自新疆以外地区,因此从招生类别来看学院主要侧重于招收非全日制学生。针对非全日制学生,学院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一般每次集中授课为期三周,为学员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使其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其次,在MBA学生的发展建设上,学院成立了MBA学生联合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西北MBA联盟以及中国MBA联盟的各类活动,拓宽自身视野,促进校际交流与合作。同时,为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就读期间,我们积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例如,与当地团委的青年企业家协会合作,组织MBA学员与协会成员开展联谊活动,搭建起学员与企业直接接触的平台。我们还会邀请本地优秀校友与学员进行交流,分享他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经验与见解,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深入了解新疆本地特色企业的管理实践。

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实践研究新范式

在产教融合方面,石河子大学MBA教育有哪些具体实践?

刘追: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积极引入优秀企业家担任行业导师。这些行业导师不仅会为MBA学员举办讲座,分享他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独到见解与丰富经验,还会组织学员前往他们的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让学员近距离感受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流程。此外,在MBA学员的开题答辩环节,我们也会邀请行业导师参与其中,深度融入学员的学习培养过程,使学员能够充分汲取企业家在管理学领域的专长。

在案例开发方面,学院正积极组织教师深入新疆典型企业开展调研。例如,新疆目前规模最大的企业——特变电工集团就是学院研究生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我们会定期前往开展调查研究,积累一手资料,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

实验教学一直是我院的重点与特色,依托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我们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在学科竞赛方面,我们也在持续加强投入。以每年举办的企业决策模拟大赛为例,我院MBA学员积极参与,并且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工作,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通过实战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高水平国际化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院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刘追: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在国际化方面的投入与建设力度。新疆地处“一带一路”关键位置,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基于地缘优势,我们面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招收MBA留学生。目前,每年招收的留学生人数维持在10至15人,以小班化模式开展教学。这些留学生主要来自周边国家,他们来到我校学习交流。一方面,我们借此机会向他们传授中国文化以及优秀的管理经验,促进国际文化与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学院期望通过MBA留学生项目带动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开展双语教学以及全英文教学,激励教师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教学水平,进而推动整个学院的国际化进程。

校企协同 服务地方经济

作为学院的领导者,您如何看待学院MBA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刘追: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始终立足新疆。此前,学院对近三年的招生与毕业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学院办学初期,新疆本地生源占比较低,仅为三分之一左右。而在近三年,这一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新疆本地生源已达到三分之二,非新疆生源则降至三分之一。这一转变意义重大,这些生源大多在本地企业任职,这意味着学院为本地培养的人才数量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留在新疆,投身于兵团的建设与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无疑是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

创新融合新范式 打造品牌影响力

学院在推动MBA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刘追:首先,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区域发展,全力服务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如之前所介绍的,在生源构成上,来自新疆本地的生源占比越来越高。这不仅体现了学院对本地人才培养的重视,也为当地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其次,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发展的关键环节。早期,学院师资主要依赖外部支援,而如今,我们已成功实现转变,内部师资占比超过90%。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指委的课程培训等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再者,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学院也积极作为。以往招生工作相对分散,现在学院明确将MBA专业点作为重点方向,集中力量推进国际化进程。通过吸引更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留学生,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最后,学院大力加强品牌宣传工作。自去年起,学校要求各学院开展招生直播,我院也积极响应。今年,我们不仅参与学校的招生直播,还精心制作了招生宣传手册,并安排教师前往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进行发放。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全方位展示学院的优势和特色,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

从成效来看,学院在新疆地区的影响力正日益扩大。过去两年,我院MBA报考人数大致维持在700 - 800人左右。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的报名人数已突破1000人,这充分表明学院的品牌效应在持续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考生的关注与认可。在MBA培养方面,与新疆地区的兄弟高校相比,我院特色鲜明。作为兵团高校,我院在办学过程中充分融入兵团特色。毕业的MBA学生与兄弟院校培养的学生相比,在品格塑造和能力培养上有着鲜明的特色,这也彰显了学院在区域内差异化发展的显著成效和突出特色。

来源:MBA中国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