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影响健康的行为,竟然是这些?第一很多人做不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4:03 3

摘要:人老得快,有时候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而是因为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你可能每天都去跑步,也不抽烟不喝酒,三餐规律,喝水也讲究温度,可偏偏身体还是出毛病了。

人老得快,有时候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而是因为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你可能每天都去跑步,也不抽烟不喝酒,三餐规律,喝水也讲究温度,可偏偏身体还是出毛病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我都这么注意了,怎么还不行?”光靠运动和睡觉,还真保不住你长命百岁。

它们固然重要,但要论影响健康的“头号大将”,还真不是这俩。那谁排第一呢?说出来你可能有点不爱听——是情绪稳定,说白了,就是心态。

别急着不服,咱慢慢掰扯。

想想你身边是不是有那种人,哪怕吃得不讲究、运动也不多,可就是不生病、活得长?

而另一些人,明明三天两头泡健身房,吃得像营养师配餐一样,还天天拿着健康手环测睡眠质量,可一遇事就焦虑、爱钻牛角尖,结果身体毛病一个接一个。

情绪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决定你身体里最关键的那几样“开关”怎么工作。

这不是玄学,是实打实的科学共识。2021年《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有研究指出,长期情绪低落、焦虑的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紊乱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0%以上。

而《柳叶刀》也有类似报告,提到慢性压力会显著缩短端粒长度——这是细胞衰老的标志。

你可以把端粒想象成鞋带末端那段塑料头,没了它,鞋带就散了;细胞也是一样,端粒短了,细胞就老化了,癌症、慢病、退行性疾病,也就跟着排队上门了。

你再看那些百岁老人访谈,十之八九都说自己“没啥烦心事”“爱笑”“不计较”,人活得糊涂点,反倒活得长。

有一位广西巴马的奶奶,113岁了,还能下地干活,采访她的时候,她说:“我从来不跟人吵,也不记仇,儿女有事我就帮,帮不上就不管,反正天塌下来也轮不到我顶。”说完自己嘿嘿笑了一通。你听听,这种轻松的心态,比什么保健品都强。

话说回来,光有好心态也不行,身体基础也得打牢。睡觉这事儿,就排在影响寿命的第二位。你可能会说,现在谁不睡觉啊?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很多人不是不睡,而是睡不好

一到晚上手机不离手,刷视频刷到凌晨,一觉醒来觉得像被卡车碾过。你以为你睡了6小时,其实你的大脑连深度睡眠都没进门。

睡眠不是件小事,它是身体修复的大工程。褪黑素生长激素皮质醇这些调节激素,全靠夜里那几个小时协调。

你要是长期睡眠质量差,免疫力会下降,胰岛素抵抗会增强,甚至还会诱发癌细胞活跃。2023年《中华神经科杂志》的临床数据中显示,长期失眠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70%。脑子都保不住了,寿命还能指望长?

再说说运动,它虽然只排第三,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运动就像打扫房子的保洁工,帮你清理血管垃圾、增强心肺功能、维持肌肉力量。

可很多人一提运动就觉得得上大强度、得跑步出汗、得练出肌肉才叫运动。其实不然,最有效的运动方式,叫“持续性中低强度”

比如每天快走30分钟、饭后散步、骑个单车、打打太极。你看那些老年人公园里一练就是一早上,他们不紧不慢地动,反而活得精神。

但话说回来,能坚持运动、早睡早起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心态好,不钻牛角尖,不和自己较劲。这就又绕回我们刚才说的第一名了。情绪稳定是“根”,睡眠和运动是“枝叶”。根扎不稳,枝叶再茂也容易干枯。

而现在的问题是,现代人最难做到的,恰恰是情绪稳定。你看这城市节奏,早高峰地铁挤得像沙丁鱼,中午吃饭还要对着手机开会,晚上加完班回家,孩子作业还没写完,老婆还跟你冷战三天了。

你心里不得劲,身体自然就崩了。我们常说“气大伤身”,其实不是说说而已。中医早就讲“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肝主疏泄,长期压抑,肝气郁结,脸色发黄、口苦目赤、睡眠紊乱,这都跟情绪有关。

我有个病人,四十出头,金融行业的,来找我看的是“总觉得累,没精神”,检查完啥都正常。问他平时生活,他说每天焦虑得像坐在火上,客户催、老板吼、老婆说他不陪孩子,他觉得自己像个陀螺。

结果呢?人没病,可身体已经在“假装没病”了。你看他舌苔厚腻、眼圈发黑、血压时高时低,这不是亚健康是什么?调理了半年,药没怎么开,光是让他学会“别那么紧”,多睡觉,少看手机,跟老婆多说几句人话,半年后人清爽了10岁。

所以说啊,决定健康的第一关键,不是吃啥、练啥,而是你怎么看待你的人生和生活。你能不能在烦心事里找到一点点轻松?

你能不能在压力面前说一句“我尽力了就好”?你能不能在不如意时告诉自己“这事也不是天塌了”?这些看似简单的心理习惯,才是决定你能不能活得长、活得好的核心。

你别以为情绪控制只是“想得开”那么简单,它是可以被训练的。比如呼吸训练、正念冥想、书写情绪日记,这些方式,已经被无数精神科和心理学研究证实是有效的情绪调节工具。

你每天只花5分钟,练习深呼吸,让心跳慢下来,焦躁的火气自然就少了;你愿意停下来看一看花、听听雨、坐坐阳台,那种慢下来的节奏,会让你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启动。

谁都做不到永远心如止水。人生在世,哪有不烦的事?孩子教育、父母生病、工作压力、经济焦虑,哪个不是现实?但哪怕你只做到“有情绪但不内耗”,你就已经赢了一半。

你不去跟自己死磕,不去放大坏情绪,不让一个念头反复转,你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

你再想想,那些活到九十多岁、还下地干活的老人,真的全靠吃山药、泡枸杞、练八段锦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但他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点——日子过得顺,心里不堵。

所以啊,决定你寿命的,不是你吃了几片维生素,也不是你跑了几个马拉松,更不是你买了多贵的保健品。是你每天有没有好好睡觉、有没有适当动一动、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试着让自己活得轻松点想得宽一点别把日子过成一场战争

这第一名,真的不好做,可一旦你做到了,你就赢了生命最长的筹码。

参考文献:

[1]李蓉,谢红,刘丽.情绪障碍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55(10):1246-1251.

[2]王志强,赵娟,陈慧.睡眠质量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56(03):201-206.

[3]张文宏,刘洋,高丹.中老年人群体力活动与健康状况的关联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05):678-683.

来源:医生张三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