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间内,银发阿姨活力满满,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办公室里,上海老字号的选品堆满了货架,理事长欧阳才宇正忙着整理沙龙策划方案;媒体运营的李万里在调试镜头角度……上海黄浦乐龄银发产业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乐龄”)的一天,就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
直播间内,银发阿姨活力满满,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办公室里,上海老字号的选品堆满了货架,理事长欧阳才宇正忙着整理沙龙策划方案;媒体运营的李万里在调试镜头角度……上海黄浦乐龄银发产业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乐龄”)的一天,就在这样的忙碌中度过。
从医到“桥”:乐龄的诞生
欧阳才宇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读研究生。他在不同行业关注到公益服务与养老的密切关系:“太多老人的需求没被满足,市场却总盯着年轻人。银发产业也需要一座桥,一头连政策与企业,一头接老人与需求。”
202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首份全国性银发经济文件,这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不只是‘发展’,更要‘培育’产业。”在区领导的建议下,欧阳才宇创办了上海黄浦乐龄银发产业促进中心。名字里的“乐龄”,是欧阳才宇特意选的:“不是‘养老’,是‘快乐地度过这个年纪’,这才是核心。”
双向搭桥:让老人与企业“对上话”
乐龄成立初期,如何让企业与老人“对上话”,成了欧阳才宇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他发现,很多企业总在“自说自话”,产品看似先进,却不符合老人的使用习惯,没有考虑老人的实际需求;而老人们虽有消费意愿,却找不到真正贴心舒适的服务。
“得让老人从一开始就参与进来。”于是,由乐龄打造的“银龄创社”项目落地:组织沙龙、直播等线下活动,邀请老人现场体验产品、提建议;开直播让老字号糕点、智能助行器等产品走进老人生活,让老人亲自直播分享使用感受,进而推广给更多有需求的老人。
为了让这座连接老人与企业的“桥”更稳固,乐龄在资源整合上花足了心思。欧阳才宇利用曾在券商工作的经验,对接相关企业,筛选出有成熟产品的B轮企业,例如久心医疗的AED急救设备、交大团队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治疗产品。与此同时,他也没忘了提升老人幸福感的“吃喝玩乐”——联合光明、茂兴等老字号推出线上销售、组织主题旅游团带老人深度体验文化与美食、对接上海对口支援的云南、贵州的特色农产品……就这样,一点点填补市场空白。
破局银发市场:细节里的巧思
银发市场其实存在不少挑战。比如居家监测设备,若由子女购买,老人常因“被监视感”抵触,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跌倒后第三方能及时救援。这让乐龄在推动技术落地时,格外注重“人性化介入”。
适老化产品的细节改进也很关键。比如东北玉米,老人喜欢软糯的,乐龄便联合农业专家优化加工方式;外地农产品想进入上海市场,需提升品质和深加工技术。与此同时,乐龄高度关注社区老人的食用体验,获得对商品最真实的反馈,从而确定改进方向。
展望未来,欧阳才宇说:“选在黄浦扎根,选对了地方!”一方面,黄浦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老人消费能力强、需求多元,另一方面,黄浦区是一片创业热土,区人社部门和街道的创业服务专员们积极帮助乐龄对接企业资源、进行政策解读、指导申请社保补贴等,都成为乐龄稳定发展的底气和助力。据了解,乐龄已计划入驻公益新天地园,并将在淮海中路等核心商圈开设义卖店,用于产品展示和体验。
来源: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