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婚期将近,承办婚宴的婚庆公司却出了问题,很多新人都强烈要求退款,我们的调解也陷入了僵局,希望能够得到法院的指导和帮助。”近日,海曙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孙怡芸通过共享法庭,接到了来自海曙区高桥市场监管所的“求援信息”。
余建华,徐志杰,王一添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城中心的天一商圈不仅是宁波唯一一个蝉联3年的“百亿商圈”,也是宁波乃至浙东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聚焦服务商圈经济发展,着眼消费纠纷治理,充分发挥司法职能,用好共享法庭、司法建议、普法宣传这套“组合拳”,构建“点—线—面”消费解纷“十分钟交通圈”,为百亿商圈的蓬勃发展开启法治引擎。
□ 记者 余建华 通讯员 徐志杰/文 王一添/图
海曙区法院法官调解消费纠纷。
“精”准回应,解纷服务到“点”
“婚期将近,承办婚宴的婚庆公司却出了问题,很多新人都强烈要求退款,我们的调解也陷入了僵局,希望能够得到法院的指导和帮助。”近日,海曙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孙怡芸通过共享法庭,接到了来自海曙区高桥市场监管所的“求援信息”。
原来,宁波某公司由于近几年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宴会艺术中心承接的多份婚宴服务合同的履行也受到了影响。婚礼筹备不顺利引发了新人们的不满。多次协商无果之后,50余名消费者到高桥市场监管所集体维权,强烈要求返还定金或全额退款。高桥市场监管所在安抚消费者情绪、联系涉事公司后,立即通过共享法庭向海曙区法院立案庭发来了连线申请。
“婚礼是人生中的大事,现在出了问题,他们心里肯定是十分着急的。”孙怡芸深知消费者们心中的焦虑和急切。
在连线调解过程中,孙怡芸针对消费者一方提出的诉求一一予以回应,并对他们提出的疑问耐心解释,结合不同消费者的情况与涉事公司的经营现状为双方寻得最优解决方案:对于筹备中的婚礼,由该公司继续承办,并减免一定的费用;对于仅支付定金的,退还全部款项。最终,全部消费者与涉事公司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并通过共享法庭在线上进行了司法确认。紧张的氛围终于舒缓开来,消费者们拿着刚到手的调解协议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这起群体性服务合同纠纷之所以能够在一天内实现妥善化解,得益于海曙区法院将共享法庭的“点”深入到商圈里,以天一商圈放心消费智治中心“共享法庭”为轴心,月湖、古林等市场监管所“共享法庭”为支点建立“消费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实现全区18个商业综合体全覆盖,做到“十分钟内必有回应”,有力提升了指导调解的精确性,将消费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诉前,为商圈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保障。
“治”于萌芽,筑牢治理防“线”
“在收到法院的司法建议后,我们公司对此高度重视,一定会积极整改过往存在的问题,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商场经营管理者,引导商户共同建设和维护守法诚信的市场环境。”宁波某知名商场的商贸公司负责人表示。
事情起因于某品牌方发现宁波一家商场的数家商户销售假冒其品牌的商品,于是将商户和商场经营者一同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共同承担侵权责任。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法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该商场多家商铺存在售假行为,且假冒商品并不仅限于涉案品牌。
在成功调解本案之后,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商圈经济活力,海曙区法院针对商户售假问题,主动向涉案商贸公司制发司法建议,建议该公司加强准入审查,完善商场的管理规定,重视日常监管巡查和宣传引导,严防售假行为再次发生。
涉案商贸公司在收到司法建议后,向法院回函反馈表示,他们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与商户间的租赁合同,将售假行为纳入承租商户的违约情形,并建立不定期全面巡查的监督管理机制。
这些举措如同一张严密的防护网,有力推动了整个商场的规范经营。整改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该商场的消费纠纷数量显著下降。消费者们纷纷点赞,商场的信誉也得到了修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缔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才能让商圈发展的势头越来越旺。”海曙区法院民二庭庭长俞洁介绍,“海曙区法院在化解消费纠纷时一贯坚持‘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理念,常态化开展消费领域分析研判,定期梳理总结消费批量纠纷背后的问题,向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管理方、互联网平台等提出针对性监管建议,由事后调处向事前预防转变,从个别商家到相关行业,筑牢一条条消费纠纷源头治理的防‘线’,打造商圈放心消费新格局。”
“益”路生花,谱写共治画“面”
为了进一步扩大消费解纷“十分钟交通圈”的辐射范围、服务商圈经济发展,海曙区法院积极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引导辖区群众参与到放心消费环境的创建中来。
日前,海曙区法院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巡回法庭天一商圈站举办“消费维权全流程会客厅”活动,将一起改编后的消费维权案件搬进线上普法“云课堂”进行实景演绎,打造了一出“沉浸式维权小剧场”。
通过“云课堂”授课的方式,来自海曙区法院的“讲师”法官郑璐燕生动地解析了“直播带的祸”该如何解决,将法律条文转化成一条条行之有效的维权“攻略”。数据显示,这场以“齐心聚力,激发消费活力”为主题的“云课堂”普法授课活动,通过“剧情﹢解说﹢线上互动”的创新模式,共吸引1.3万余名群众参与,普法效果远超预期。
此外,海曙区法院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协会,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宣讲团,不断强化消费维权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聚焦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境外代购等新型购物生态,围绕虚假宣传、产品质量、三包服务等消费热点问题,开展了“‘益’路有法”“‘权’心为您”“普法赶集迎新春”等一系列主题普法活动,将司法服务、普法宣传的触角延伸到街道、下沉到社区,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了解法律知识,自发参与到良好消费环境的创建中,形成消费纠纷全民共治大格局。
普法宣传不光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维权有道,更是为了引导促进商家自觉自律。下一步,海曙区法院将加大针对商家的普法宣传力度,扩大全民共治的社会覆盖“面”,补上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最后一块“拼图”,画出消费纠纷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自2021年以来,海曙区法院实现了从构建“消费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到推动消费纠纷事前预防、源头治理,再到引导全社会参与形成合力的华丽蝶变,点线面立体化协同推进的消费解纷“十分钟交通圈”已经初步成形,为商圈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如何服务商圈经济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大命题。海曙区法院将继续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深耕消费纠纷治理,提振群众消费信心,让司法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同向发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激活商圈经济,点燃发展引擎。”海曙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海虹表示。
来源:蚌埠检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