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苏省纪委监委发布通报称,金湖县原副县长顾海芸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审查。这位曾因查封地沟油餐馆登上当地新闻的"网红干部",如今成为基层"能吏腐败"的典型案例。
今天2025年3月31日星期一,我总结下近期的美女贪官,真是一个比一个好看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
江苏省纪委监委发布通报称,金湖县原副县长顾海芸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审查。这位曾因查封地沟油餐馆登上当地新闻的"网红干部",如今成为基层"能吏腐败"的典型案例。
1978年出生于苏北农村的顾海芸,靠着勤工俭学读完大学。2010年她作为乡镇扶贫办主任时,曾连续三个月扎在村里协调修路,让三个自然村通了水泥路,这事至今还被老乡们念叨。正是这股拼劲,让她在2016年被破格提拔为副县长,分管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
刚上任时,顾海芸确实干了几件漂亮事。2017年她牵头整治县城违章建筑,顶着压力拆除了28处"关系户"的违建商铺。2019年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时,她亲自带队查封了11家使用地沟油的小餐馆,短视频平台上"县长查地沟油"的话题播放量破千万。但这些光鲜背后,权力的腐蚀早已悄然开始。
随着职务提升,顾海芸逐渐把分管领域当成了"自留地"。2021年金湖新城开发启动后,她将原本整体招标的8000万元绿化工程拆分成23个小项目,暗中指定给特定企业承建。这些企业不仅要缴纳合同金额3%的"课题研究费",还得变着花样"上贡"——有开发商在中秋节送来五盒"茶叶",打开后却是每盒六块50克重的金条。
2022年东窗事发前,顾海芸的贪腐手段越发疯狂。某次土地出让中,她授意将起拍价压低至市场价的70%,条件是竞得企业必须将差额部分折算成"装修款",打入其妹妹在南京的别墅装修账户。经查证,这套申报为"普通住宅"的房产,实际装修花费高达380万元,光进口水晶吊灯就装了七盏。
看似天衣无缝的操作,终究留下破绽。2024年底县审计局发现,23个绿化项目投标文件存在雷同,连错别字都一模一样。几乎同时,城郊村民集体举报征地补偿款被截留,实名举报材料里附有顾海芸收受金条的监控视频截图。2025年3月案发时,办案人员在其办公室保险柜里搜出尚未拆封的二十余件"土特产",其中五盒茶叶已长出霉斑。
这起案件暴露出基层腐败的新动向。个别干部打着"推动发展"的旗号,利用政策执行中的弹性空间搞利益输送。像拆分项目规避招标、虚构名目收取费用、亲属代持非法所得等手段,具有较强隐蔽性。要遏制这类"能吏腐败",需从三方面着手:重大项目必须执行"双随机"核查机制,防止拆分式腐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推广扫码查询征地补偿等民生资金流向;完善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管,对亲属大额消费实行预警报备。
山东公安系统爆出重磅反腐消息。2025年2月18日,山东省纪委监委通报,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总队长张青青(副厅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这位曾推动过境免签政策优化、被媒体称作"警界玫瑰"的女局长,倒在了自己分管的签证审批业务上。通报当天,济南某旅行社老板在朋友圈感慨:"去年找她加急办商务签,开口就要五万'通道费',现在看这钱算打了水漂。"
虽然官方未公布张青青具体出生信息,但据知情人透露,她是山东本地人,1970年代生人,父母都是普通职工。2000年代初从基层民警干起,靠着"白天办案子、晚上写材料"的拼劲,2015年当上省公安厅综合训练基地主任,培养出大批警务人才。人生转折发生在2023年11月,她突然从出入境管理局政委升任总队长,手握全省护照签发、外国人管理等核心权力。当时有老同事提醒:"管出入境好比守国门,这岗位太烫手。"
翻开她的履历簿,前半本写满改革成绩:2024年把过境免签口岸从2个扩到5个,让外国游客能在山东多玩十天;推动青岛签发港澳个人旅游签注,把办证时间从7天压到24小时。疫情期间还带队查获多起偷渡案,被群众拍下凌晨三点蹲守码头的照片。可自从当上总队长,这位"警界明星"彻底变了味。表面在新闻发布会上大谈"优化服务",暗地却把公章当印钞机——普通百姓办护照要等7天,找她"特急通道"24小时出证,条件是每本抽3000块;某企业老板酒驾被查,她收80万就把案件记录抹得干干净净。
要说她栽跟头的过程,比电视剧还精彩。今年初边检人员在检查行李时,发现某旅行社老板的笔记本上画着火星文似的符号,顺着这条线查到张青青办公室保险柜里的加密账本。本子上"2024年9月,青岛某科技公司,系统升级费200万"的记录,实则是她帮企业拿下出入境系统改造项目的回扣。更绝的是去年跨境赌博团伙抓捕行动,她提前把行动计划卖给对方,害得警方扑了个空,这事在内部通报里被称为"二月行动失误"。
这些黑钱背后是触目惊心的代价。因为加急办理的护照审核不严,3名在逃人员持问题证件出境;某涉外企业因她违规操作损失千万订单,200多工人被迫下岗。最让群众愤怒的是疫情期间,她倒卖紧急出境名额,每个名额炒到10万元,有留学生家长抵押房子才凑够"插队费"。
针对这类"灯下黑",山东如今亮出三招杀手锏。全省试点把签证审批权拆成受理、审核、制证三个环节,互相监督;引入第三方公司抽查10%的办证材料,查出问题倒查三年记录;更厉害的是建立"出入境人员黑名单",谁找领导打过招呼、送过礼,系统自动标红预警。这些措施就像给国门装了透视镜,让"加急费""插队费"的把戏再也藏不住。
张青青案撕开了"专业型腐败"的画皮,证明再光鲜的政绩也洗不白贪腐的黑心。眼下全国正在严查"雅贿""期权交易",这记重拳打下去,看谁还敢把公章当私章!正如纪委监委通报里写的:"她以为用加密账本就能瞒天过海,却不知现在的监督技术比她的暗号复杂百倍。"从守门人到破门贼,张青青用25年仕途验证了:国门这把锁,锁得住违法犯罪,锁不住贪婪的人心。
贵州省纪检监察机关公布的一则通报引发广泛关注。黔西南州政务服务中心原副主任杨芳燕因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审查,这位曾因帮助农民工追讨薪资登上工作简报的"明星干部",在深耕政务系统24年后,终究没能守住廉洁底线。
1980年11月出生在黔西南州普安县普通农家的杨芳燕,自2001年从当地师范学校毕业后,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乡镇党政办工作。2016年担任州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成为其人生重要转折,分管项目审批的实权岗位,既为她施展才干提供了舞台,也埋下了权力失控的隐患。
在基层工作的十五年里,杨芳燕确实展现过优秀干部的特质。2013年协调处理某建筑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时,她连续72小时蹲守工地,最终促成300多万元工资足额发放,这个案例被省人社厅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调任州政务服务中心后,她牵头推行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曾让企业开办手续从15个工作日压缩到3天。但正是这样一位能吏,却在2018年后逐步滑向深渊。
随着职务晋升,杨芳燕开始利用审批权编织利益网络。其胞妹控股的迅达物流公司,在2019至2023年间累计获取27个政府采购运输标段,事后查明其中有19个项目通过虚开"咨询服务费"名义向其输送利益达460余万元。更隐蔽的是其丈夫经营的办公用品公司,通过设定"五年连续纳税记录""具备应急保供能力"等特殊条款,使得该公司中标价高出市场价30%的复印纸长期供应政府单位。
在乡村振兴项目审批中,杨芳燕的运作手段更具迷惑性。2022年某县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招标时,她授意增设"设备供应商需具备省级科研合作单位"评分项,而符合该条件的全省仅3家企业,其中两家事后被查实与其表弟存在股权关联。这种"表面合规、实质操控"的审批模式,导致超过800万元财政资金被违规套取。
纵观该案发展轨迹,制度漏洞与监管缺失值得警惕。本应相互制约的"受理-审核-批准"三级审批流程,因分管领导长期不轮岗形成监管盲区;领导干部亲属经商信息报备制度执行不到位,让"白手套"企业得以长期潜伏;重大项目审批缺乏事后审计追踪,致使异常中标价未被及时发现。
该案的查处给基层权力监督敲响警钟。当前贵州全省正在推行三项针对性措施:建立领导干部直系亲属经商"全链条"报备系统,实行重大项目审批"双随机"复核机制,推广第三方机构参与政府采购价格评估。老百姓更期待这些制度能真正落地见效,让"杨芳燕式"的隐形腐败无处遁形。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唯有常抓不懈才能守护民心。这起案件再次证明,守住廉洁底线才是党员干部最坚实的护身符。
粤东地区再掀反腐风暴。2025年3月3日,汕尾市纪委监委一纸通报,城区原副区长吴斐斐被"双开"的消息震动当地。这位曾因推动"村村通水泥路"被村民点赞的"80后女强人",竟把乡村振兴工程变成家族提款机,连贫困户的危房补助金都敢截留。通报当天,东涌镇村民老陈在村口榕树下直摇头:"去年我家危房改造说好补3万,到手就2万,原来是被这蛀虫啃了!"
1981年5月,吴斐斐出生在汕尾普通家庭,父亲是镇供销社退休职工,母亲靠种地拉扯姐弟俩长大。2003年从广东海洋大学毕业后,这个渔村走出的姑娘选择回乡考公,从乡镇办事员一步步干起。人生转折发生在2015年,34岁的她当上陶河镇党委书记,成为全县最年轻的乡镇主官。2021年5月升任城区副区长后,分管乡村振兴、教育等民生要害部门,手握每年数千万项目资金的审批权。
翻开她的履历簿,前半本写满励志故事:2016年主抓"村村通"工程,带着测量队翻山越岭,硬是把23个自然村的泥巴路变成水泥路;2018年推动"厕所革命",顶着恶臭挨家挨户动员,完成2300多间户厕改造。可自从当上副区长,这位"民生干部"彻底变了味。表面在廉政会议上高喊"严防四风",背地却把惠民政策当敛财工具——虚报村道宽度套取87万财政资金,实际3米宽的路面写成4.5米;亲弟弟开的建材公司承包全镇路灯工程,用三无产品冒充品牌货,价格还比市场贵三成。
要说她贪腐手段有多隐蔽,看看这些操作就明白:把2000万产业扶持款拆成50万以下小项目,绕开公开招标直接指定给关系户;危房改造每户3万的补助金,硬扣下1万说是"统一采购折扣费",其实全进了自家腰包。更绝的是香菇大棚项目验收,明明只建了半截,她带队的检查组照样签字放行。知情人透露,想拿工程得先交5%的"诚意金",光这项六年就收了四百多万。
这些黑心钱背后是触目惊心的代价。某村新建的养老院不到半年墙皮脱落,八旬老人拄着拐杖骂街;扶贫车间用的劣质钢材,导致厂房坍塌压伤两名工人。最讽刺的是,被查前三个月她还在党纪读书班上痛批腐败,散会后却急着去收建材商送的金条——后来查明,这些赃物藏在老家灶台的夹层里,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
针对这类"蚂蚁搬家"式腐败,汕尾如今亮出三招杀手锏。全市推行"阳光村务"平台,扫扫二维码就能查清每笔扶贫款的去向;建立干部亲属从业数据库,自动比对招标企业与官员家属关联信息;更厉害的是"项目体检"机制,乡村振兴工程从立项到验收全程录像,三年内随机抽检质量。这些措施就像给惠民工程装了显微镜,让"虚报冒领""偷工减料"的把戏再也藏不住。
吴斐斐案撕开了"能吏腐败"的遮羞布,证明再漂亮的政绩也遮不住贪婪的黑手。眼下广东正在严查"微腐败""家族式敛财",这记重拳打下去,看谁还敢把民生工程当唐僧肉!正如纪委监委通报里写的:"她以为拆零打碎就能瞒天过海,却不知现在的监督技术比她的套路高明百倍。"从筑路人到掘墓人,吴斐斐用22年仕途验证了:百姓的信任就像水泥路,铺起来千辛万苦,毁起来只需几铲黑心土。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