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东征在太原】 红军东征来到梁儿上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10:54 1

摘要:来到旧娄烦镇后,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和蔼可亲。他们晚上露宿街头,白天走村串巷,帮百姓干农活做好事的同时,还张贴标语发放传单,向百姓宣传这次红军东征的目的,告诉大家,红军是共产党的队伍,是解放广大穷苦大众的,穷人要想翻身求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打到地主买办阶级,打

任佩瑰(绘)

一九三六年农历三月初三,红十五军团在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的带领下,经文水、交城、岔口镇翻越孔河岭山,进入娄烦地区。

来到旧娄烦镇后,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和蔼可亲。他们晚上露宿街头,白天走村串巷,帮百姓干农活做好事的同时,还张贴标语发放传单,向百姓宣传这次红军东征的目的,告诉大家,红军是共产党的队伍,是解放广大穷苦大众的,穷人要想翻身求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打到地主买办阶级,打到蒋介石、阎锡山,只有如此才能过上好日子。

红军发动群众,打土豪,斗地主,开粮仓,分官盐,所作所为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大家高呼:“红军万岁”、“ 共产党万岁”。许多民众积极给红军筹备财物,一些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革命的火种播撒在娄烦大地。

梁儿上村

初六这天,阳光明媚,在娄烦修整三天,筹到粮款的红十五军团75师官兵,离开娄烦镇经神树坪梁来到静游片区(当时静游地区属静乐一区),准备在这里修整一天,同时做好宣传发动、扩红筹款等工作,后继续北上。部队在与静游编村村长交流了解当地情况后,当天决定派一个连的兵力去附近梁儿上村做宣传发动,同时向梁儿上村民及富户王正印财主筹些粮款。

梁儿上村位于静游西北,距离静游5里左右,村子不大百十来户,村里王财主在当地很有名气。接到通知后的静游编村村长马上派人通知梁儿上村闾长韩大四,让他做好迎接红军的准备工作,并提前发动村民积极参军、捐粮、捐款。同时通知静游编村下辖各村地方武装力量,在去往梁儿上村的沿线加强保卫工作,据秦家崖村已故村民景毛小生前讲述,当时石炭井沟各村派出包括他在内的三十多人前往梁儿上村对面土峁上放哨保卫红军。

这天一大早,梁儿上村村民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吃过早饭,忙着春耕备耕。接到通知的闾长韩大四挨家挨户告诉村民们:“今天红军要来咱村做宣传,大家今天就不要去地里干活了,大家要积极捐粮、捐款、捐物”。

村民们听说红军要来非常高兴,大家早就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帮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的队伍,都愿意捐粮、捐款、捐物,不少人愿意参加红军。

晌午时分,从村东静游方向来了一支百十人的队伍,他们身穿灰蓝色的军装,头上戴有一颗红五星的八角帽,背上俩边挂有俩小红旗,背着行囊,上衣领子上缝着两块红布领章,胳膊上带着袖章,穿着打有补丁的衣服,裹着裤脚,脚穿草鞋,衣着有些破旧。这些士兵个个精神抖擞荷枪实弹,一个高个的腰挂手枪,背背大刀的年轻军人带着部队,喊着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径直向梁儿上村走来。

梁儿上村民见有部队来,怕万一是阎锡山的防共保卫团,都悄悄地躲藏起来,静静的观望部队来村里后的表现。

这些军人来到村里,很是规矩,军纪十分严明,带队的军官让部队在村碾道附近蹲下休息,命令三个士兵去村里找闾长,三个士兵在村里转来转去,见村里没有人,正在纳闷去哪里找人时,见一大户院子里走出一年轻人,三个士兵赶紧走上前很有礼貌自我介绍说:“我们是红军,想找村里的负责人,不知他在哪里居住,麻烦给我们指指路。”

这个年轻人正是富户王财主的侄儿王三旺,他负责帮叔父打理日常家务,见这些军人和蔼可亲,看看头上的红五星及穿的军装,觉得确实像传说中的红军。便对他三人说道:“我帮你们喊吧,”于是王三旺就走到碾道,大声喊到:“大四哥,红军找你”。躲在家里的闾长韩大四听到三旺的喊声,确定是红军来了,就走出家门来到部队跟前,带队的那个年轻军官走上前去,向韩大四敬了一个军礼,握着大四的手说:“你是村里的闾长,我们是红军十五军团徐海东、程子华旗下75师的部队,路过静游编村,修整一天,顺便来咱们村做做宣传,这次红军东征的目的就是唤醒民众,发展地方武装,抗日反蒋,筹备财物,扩大红军,希望你发动咱村的富户及全体村民,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意向参军的年轻人积极报名参加红军”

闾长韩大四对红军早有耳闻,是解救老百姓脱离苦海的军队。听后甚是高兴,连连点头,赶紧敲平安锣集合村民。王三旺则赶紧把红军带到王财主家大院,让大家进屋休息、喝水,还准备给他们做饭吃。然而这些红军战士,纪律严明,他们来到王财主院里并没有进屋,更不让老乡做饭,规规矩矩,只在房檐底下、窑檐底下,院畔等地,席地而坐,喝着自己随身带的水,吃着自己随身带的干粮。

不大一会,听到平安锣声,村民们陆陆续续来到闾长韩大四周围,村里富户王财主全家也来了,韩闾长向大家说明这次红军来咱村的目的,希望大家慷慨解囊,积极支援部队,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愿意参军的积极参军。富户王财主当场积极表态,我愿意拿出所有粮食,支援红军,让侄儿王三旺赶紧给红军备粮、筹款。

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有的把自己家的一袋谷子拿来了,有的把自己家的一袋豌豆拿来了,有的把仅有的半袋玉米拿来了…一中午的时间,梁儿上村民为红军筹到粮食50多石,有小米、麦子、玉米、豌豆、莜麦等,银元260块。其中大部分粮食和260块银元由王财主捐赠。

梁儿上村民积极捐粮、捐款的场景,感动了在场的红军官兵,他们连连道谢,感谢梁儿上村民积极支援红军,高度赞扬梁儿上村民有高尚的爱党爱国情怀。同时红军还给梁儿上部分特殊困难的村民发放了钱、粮、衣服等。

粮、款捐好后,闾长韩大四和王财主组织村民赶着全村牲口由王三旺负责,把筹的所有粮款,跟随部队送到静游,移交给负责接收捐赠粮款的韩有恒(静游人),当时红军还打了收据,待革命胜利后折价归还。

移交粮、款后,王三旺和村民们带着收据,赶着牲口,回到了梁儿上,把字据交给叔父王财主及其他捐粮村民。

村民王三旺之子王海通手提当年捐粮的米斗

红军东征来到梁儿上村一言一行、宣传思想深深的感动着梁儿上村的每一位村民,在梁儿上村民的心中播下了参加红军、参加革命的火种。后来涌现出像闫楞儿一样许多投身革命的英雄人物。

如今红军东征到梁儿上村,梁儿上村民捐粮、捐款一事已经过去80多年,当年捐粮、捐款的收据由于保存不善已经丢失,捐粮、捐款的经历者已经离世,只剩当年那只捐粮时用过的米斗还保存在王三旺之子王海通家里。时刻唤醒人们不要忘记,当年红军东征时来过梁儿上村,梁儿上村民及富户王财主为红军捐过粮、捐过款。

说明:本文根据梁儿上村民韩迎春、王海通讲述整理。闫楞儿(1918—1944),梁儿上村人,早期共产党员,1940年参加革命,八路军某部战士,1944年在娄烦地区马家岩炮台被日军杀害。

来源:太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