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不仅是学生们心中的科学达人,更是江苏乃至全国科技教育创新领域的一位“明星”。张军,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多次被授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江苏省优秀中小学科技辅导员”等称号。他怀揣着科学梦想,
在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不仅是学生们心中的科学达人,更是江苏乃至全国科技教育创新领域的一位“明星”。张军,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多次被授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江苏省优秀中小学科技辅导员”等称号。他怀揣着科学梦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深耕,播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科普江苏
深耕科教领域十余载
张军自小就对阅读与动手实践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三年级时就能设计表格、测量小麦的千粒重、土壤的含水量等。阅读与动手实践的经历让他在成为初中物理教师后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张军的课堂上,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贴近生活的科技应用,甚至还有谜语、音乐、人文典故等内容的辅助。在他看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应该是融为一体的。
对科技创新启蒙教育的理解,张军有着自己的“四十字原则”:多感官调动、新奇趣体验、游戏化设计、高情绪参与、情境中沉浸、学思行结合、多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其实就是在孩子心里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爱国报国的种子。”在张军看来,科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探索。
众所周知,电脑杀毒软件的病毒库更新往往依赖于网络连接,然而,这一模式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可能受限,如偏远地区网络覆盖不足等。2009年,张军带领学生开始探索,在不连接互联网的状态下电脑病毒库更新的可行性,他的学生姚志浩成功开发出一套计算机免疫系统,该系统高度模仿人体免疫系统工作,利用智能化的算法,实现计算机病毒拦截无需病毒库,也无需更新,对未知病毒的拦截能力高达99.74%,该发明荣获江苏省科创大赛一等奖,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从事科技创新教育16年,张军的学生成功申请国家专利40余项,30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科技类竞赛中获奖。
点亮孩子们心中的科技梦
作为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张军明白,自己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几年来,除做好本职工作,他还积极走出校园,参与到社会科普教育活动中去。
2008年起,张军开始聚焦“动手做科学”项目的研发。十多年来,他利用身边常见的器材,如纸杯、吸管、饮料瓶、橡皮筋等,开发了近200个实践项目,大大降低了科技创新教育的门槛,与小学科学课程、初中物理课程紧密关联,真正体现了“科学就在身边”“创新无处不在”的教育理念。
此外,他创作的“张老师带你做科学”系列视频深受青少年喜爱——用塑料吸管可以在苹果上戳个洞?断开的粉笔不通过任何物质如何重新黏合在一起?水果可以发电吗?针对此类问题,张军用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小实验来告诉大家答案,无数网友点赞留言:“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清晰明了。”截至目前,张军的抖音账号已受到近30万粉丝的关注。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创新型社会建设的两翼,近年来,张军还开设了300余场科普讲座,围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发表了80余篇科普文章,为多省市培训教师近20万人次,策划、参编了近30本科普图书。
科技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张军坦言,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此,他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在科技教育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点亮更多学生的科技梦想。(作者:江苏科技报 嵇刊 编辑:谢长美)
来源:江苏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