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冷门!孙颖莎输球无缘开门红,莎莎双打冠军荒已持续一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22:00 1

摘要:比赛一看就不对劲,孙颖莎整个人好像都慢半拍,反应跟不上,回球质量也往下掉。 陈熠那边倒是打得特别清楚,反正就盯着莎莎的反手位打,然后突然变线调到正手大空当,这战术执行得真是没话说。

世界第一孙颖莎居然输了! 1比3败给队友陈熠,止步美国大满贯16强,这可是她参加这项赛事以来的最差战绩。

比赛一看就不对劲,孙颖莎整个人好像都慢半拍,反应跟不上,回球质量也往下掉。 陈熠那边倒是打得特别清楚,反正就盯着莎莎的反手位打,然后突然变线调到正手大空当,这战术执行得真是没话说。

莎莎这场主动失误多得吓人,整整21次,发球直接得分就4个,关键分把握率才45%,远不如陈熠。 光是第一局,她自个儿的主动失误就5次,其中3个都是反手位太冒进送的。 接发球也吃力,好多回球都冒高,直接让陈熠上手爆冲。

其实这问题之前就对刘杨子、高达时暴露过,教练邱贻可之前还提醒她“别跟着对手节奏走”。 但这次对陈熠,人家发球变化多,特别是逆旋转长球,搞得莎莎接发球特别被动,首局发球得分率掉到只有36%。

拉斯维加斯那天热得离谱,场馆里头温度超过30℃,空调又不给开,球员们浑身冒汗,心情也容易烦躁。 孙颖莎还兼项女双,赛程密集,体力消耗巨大。 前两轮单打都打满五局险胜,消耗更大。打到十六强战,她的移动速度明显慢了,比平时每步要慢0.3秒,好多球都救不着。

现场用的那个JOOLA球台也添乱,台面特别滑,弹跳还怪,孙颖莎这种靠速度和流畅衔接的打法,完全发挥不出来。 她第一局就因为球台打滑,莫名其妙丢了3分。 这种外部因素,有时候真挺搞心态的。

陈熠作为年轻队员,冲击世界第一的姿态放得很低,就是去拼。 她关键分下手特别坚决,整场关键分得分率做到71%,远超孙颖莎的52%。 尤其在决胜局那种高压时刻,还敢闭着眼睛搏杀,心理素质确实过硬。 莎莎身上背着世界第一的包袱,无形中压力更大,打得有点紧,不够释放。

因为这是队内比赛,场外指导被限制,教练邱贻可只能坐看台上干看着,没法给她做现场指导。 莎莎在场上遇到困难,没办法及时得到战术调整和心理疏导,只能自己摸索着调整,但效果不好。

孙颖莎和王曼昱搭档的女双这次进了决赛,但最后被蒯曼和王艺迪逆转,拿了亚军。 球迷们议论,说王曼昱和蒯曼配的时候,跑位更流畅,进攻也更犀利。 蒯曼是左手,和右手配双打,跑位天生就比较合理。

莎莎和蒯曼在乒超也配过,但输给了孙铭阳和何卓佳。 感觉莎莎双打中有自己的节奏和想法,需要搭档去适应她。 她跟王曼昱好久没配了,上次合作还是2023年总决赛,之后一年多各打各的,重新搭档难免生疏。

女双决赛里,孙颖莎的站位比往常靠后,导致回球质量下降,给了对手不少反拉机会。 有几球蒯曼和王艺迪都把球塞到反手位,结果莎莎和王曼昱跑位撞到一起去了。 这些细节没处理好,冠军就没了。

教练组现在又给她和王曼昱报名了下半年的欧洲大满贯,明显是希望她们能尽快磨合,去冲击冠军。 毕竟2028年奥运会双打成了独立项目,重要性大大提升。

多哈世乒赛的时候,国乒双打就遭遇了大麻烦,混双、男双、女双三个项目所谓的“双保险”都失效了,每个项目最后只剩一对组合撑着的场面。 林诗栋/蒯曼这对混双头号种子,八强战就输给了日本的吉村真晴/大藤沙月。

问题挺多的,长期“单打为王”,双打训练不够系统,年轻组合配对时间短,默契差,大赛经验也缺。 像陈幸同和钱天一这种新配对的,第一次打大赛,碰到困难局面就有点不会解决了。 国外对手,像日本、德国这些,双打研究得透,搏杀又凶,给我们压力很大。

孙颖莎作为核心,经常要兼多项,巴黎周期她甚至要打三项,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 大家都担心她这么连续高强度参赛,身体和心理会不会被透支。

乒超联赛里,孙颖莎和蒯曼为深圳大学俱乐部打球。有一场对申裕斌和韩菲儿的中韩组合,她俩在第四局5-10落后的危险情况下,居然连救5个局点,最后连得6分实现了大逆转。 这种比赛看得人热血沸腾,也说明她们在高压下心理素质和配合默契度还是不错的。

蒯曼作为年轻队员,在战术理解和双打配合上潜力不小。 她接发球灵活,前三板战术调动好,和孙颖莎的快攻打法能形成互补。 这种新老搭配,既能让老将传帮带,也能给新人成长空间,对队伍建设是好事。

来源:小慧看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