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新而论⑩|湛江乡村振兴的实践启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12:25 1

摘要:近日,“我爱湛江和美乡村”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先后走进赤坎、麻章、坡头、经开区、霞山五区,通过深入一线的采访调研,呈现了湛江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的多元路径和生动实践。从赤坎的“老城新生”到麻章的“工农并举”,从坡头的“因地制宜”到经开区的“红蓝相映”,再到霞

近日,“我爱湛江和美乡村”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先后走进赤坎、麻章、坡头、经开区、霞山五区,通过深入一线的采访调研,呈现了湛江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的多元路径和生动实践。从赤坎的“老城新生”到麻章的“工农并举”,从坡头的“因地制宜”到经开区的“红蓝相映”,再到霞山的“农蚝双兴”,五区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这五区的实践共同体现出一种“实事求是、分类施策”的发展智慧。赤坎区不追求大拆大建,而是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让历史街区成为宜居宜游的文化空间;麻章区坚持制造业与农业并行,德利车辆部件有限公司扎根成长,南国花卉科技园芬芳远播,夯实了区域经济的根基;坡头区龙头镇充分依托本地资源,山车村的夜经济、数字直播基地的线上带货、水产养殖的高质量发展,每一步都走得稳健务实;经开区硇洲岛深耕“红色”与“蓝色”资源,让革命传统焕发时代价值,让海洋产业助力群众增收;霞山区则聚焦“农创+蚝业”,木兰农创谷融合三产、中国蚝都打造全链,渔人码头创新技术,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带动力。

它们的探索表明,乡村振兴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模板,关键在于能否立足本地实际、找准自身优势、尊重群众意愿。赤坎的宜居改造、麻章的产业协同、坡头的特色挖掘、硇洲的文旅融合、霞山的品牌创新,都是不同资源条件和发展阶段下的理性选择。这也提示我们,推动区域发展要避免“千村一面”的误区,应鼓励基层探索,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值得一提的是,五个区的实践都不仅着眼于经济增长,更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无论是赤坎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洪屋下村的环境改善,还是山车村夜市的烟火气、蚝都产业园的就业带动,都体现了发展为民、发展惠民的宗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正是“百千万工程”推进的根本立场。

当前,广东正处于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湛江五区的多元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基层样本。它们启示我们,只要立足实际、科学谋划、久久为功,就能走出一条符合规律、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振兴之路。期待未来湛江继续总结提炼这些经验,为“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文|记者 余胜容 通讯员 吴沅龙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