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一篇“晁盖中箭真相”简略解读了晁盖,其中讲到了“托塔天王”的来历,这就隐伏了“弓弦”。晁盖曾头市中箭,书中早有伏笔,本系列重点以“洪太尉误走妖魔”,“小李广梁山射雁”为线索,解读晁盖中箭中毒的全过程,破解《水浒传》第一疑案之谜。
上一篇“晁盖中箭真相”简略解读了晁盖,其中讲到了“托塔天王”的来历,这就隐伏了“弓弦”。晁盖曾头市中箭,书中早有伏笔,本系列重点以“洪太尉误走妖魔”,“小李广梁山射雁”为线索,解读晁盖中箭中毒的全过程,破解《水浒传》第一疑案之谜。
这两个不相干的故事,为何是“晁天王曾头市中箭”的伏笔呢?这里,先讲洪太尉龙虎山遇雪花大蛇的事。
开篇引首中说:“(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赤脚大仙出自“赤脚小仙人”,也就是宋仁宗。假如以太宗为宋太宗,应当传位与宋真宗,这里漏写真宗,说的就是“孙立”。
“孙立”不愿下界,日夜啼哭,玉帝就派了太白金星揭皇榜,来到内苑看视太子,附耳说了八个字:“文有文曲,武有武曲”。太白金星是“启明星”,难怪《西游记》中招安孙悟空,沿途“传报魔头狠”的,就是这位启“明”星。
开篇词中说:“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此曲便是文曲、武曲,文曲星包拯,是东溪村“保正”的谐音,武曲星狄青,是“青帝”。书中的青州在东方,为日出之里,故有“王昇”、“晁盖”,寓意大明之始。青为木,隐写大明太宗文皇帝。
文曲武曲,又暗写了洪武元年正月十五日这天,朱元璋与朱标在文楼论汉初七国之乱的“曲直”,开篇词因而说:“七雄扰扰乱春秋”。朱元璋论汉初七国之乱的曲直,意在效仿汉高祖封藩,此是“武曲”,封藩即“朱温(瘟)”。朱棣因藩镇坐大而夺位,开启大明藩镇之乱,此是“文曲”,还是“朱温(瘟)”。文曲,当然包括“孙立”,也就是以削藩引发藩镇之乱的建文帝朱允炆。所以,嘉祐三年的瘟疫祸及江南及“两京”。
文曲、武曲,又出自朱元璋于洪武四年所定“朝会宴享乐舞之数”中的十二月律,十二月律共十二曲,再配以文曲、武曲共十四曲。《红楼梦》警幻仙境《红楼梦曲》恰合此数,脂砚斋八大山人因而有“十二风流曲曲新”之句。
因为文曲、武曲,仁宗天子就迎来了“三登”之世,寓意自洪武“开封”而至朱棣夺位,总共是三个皇帝登基。而到了嘉祐三年,忽然爆发了朱温(瘟),这场瘟疫就指的是洪武三年(1370年)大明封藩。
“前祯祯后后嘉祯”,朱元璋这句诗是点化嘉祐三年为洪武三年的隐写,宋仁宗名叫赵祯。所以,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仁宗天子在唐朝大明宫紫宸殿早朝。第一回书借王维《早朝大明宫和贾至舍人之作》第一句“绛帻鸡人报晓筹”,点化了朱元璋《金鸡报晓》诗。
以唐朝“大明”宫写故事,隐伏大明靖难之役就是一场玄武门之变,揭秘建文帝如李建成那样,被“天策上将”射杀于南京皇城之玄武门。
嘉祐三年之早朝,范仲淹说,要诏请张天师祈禳瘟疫。假如以北宋历史读故事,此时,范仲淹已故去三年。其实,“范仲淹”隐写的是大明太祖,范文正公曾随母改嫁朱姓商人,取名“朱说”。
正是因为“朱说”,仁宗便以殿前太尉洪信为钦差,前往龙虎山请张天师到“开封”祈禳瘟疫。
龙虎山本是江西信州境内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张天师宗祖之圣地。但是,《水浒传》所写之龙虎山,实则南京栖霞山中的龙山、虎山。因为,来自仁宗朝的洪太尉见到的是徽宗朝的虚靖先生。显然,这种穿越笔法与“朱说”是一回事,都是借用典故以隐写真事。
虚靖先生是道家雷法的发明者,在《水浒传》中则是五雷天罡正法,五雷即“水木火土金”之五雷,寓意朱明五德字辈。
太尉是武职,以“殿前”太尉为钦差,明显是要写“洪武”。洪太尉姓洪名信,又来到信州,其中的“信”即黄信,谐音“皇信”,因而,梁山地煞前三名是“朱皇孙”。皇信是皇帝印信,信,又信圭。朱元璋以阗宝玉制一玺一圭,前一篇文章讲到,此“圭”即大明传位信物,皇帝捧此卦,藩王朝见,无论辈分年龄“见此圭如见祖考”,也就是如见大明太祖。此“阗宝玉”即《石头记》中的“真宝玉”。
朱洪武“误走妖魔”,龙虎山上清宫其实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洪武元年二月十四日,朱元璋讲述的“三清梦”,梦中,朱棣化上清,“首戴一龟”要夺大明黄袍。因此,洪太尉到了上清宫,就把诏请张天师的丹诏供奉在三清殿上。
“洪太尉误走妖魔”,指的是大明封藩,藩王就是祸害大明的妖魔。
洪太尉奉丹诏亲上龙虎山请张天师,途中遇到了一只白额锦毛虎,虎为大虫,虫,邾邑,借邾国都邑以写大明都城。白额锦毛虎隐写的是朱棣,隐藏的是洪武十五年八月的一段历史。这一年,孝慈皇后驾崩,朱元璋诏僧官侍奉诸王念经祈福,其中,来自天界寺的道衍和尚秘访燕王,“以白帽加王”,怂恿朱棣夺位。
燕王是王,加个“白”便是“皇”,梁山第二任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就暗藏了个“皇”字,虎头有“王”文,加个“白”,还是个“皇”。锦藏“白巾”,也是白帽,“金”也是白。毛谐音“卯”,以兔象月,以月象明。道衍访燕王,便是“遇林而起”。
后文书中有锦毛虎燕顺,指的就是藩地在顺天府的燕王朱棣,顺天府即大明之燕藩。
白额锦毛虎吓得洪太尉如斗败的公鸡,朱元璋说他们家是帝颛顼之后,又以颛顼转世自称。颛顼帝高阳氏姬姓,便是此“鸡”,朱元璋也就自称金鸡。公,“从八”,谐音“重八”,后文书中的“公人”、“美髯公”、“宋公明”等等“公”都是此喻。
洪武三年“开封”,这一年是农历庚戌年,属狗。洪武十五年“遇林而起”,这一年与徽宗同庚,是壬戌年,也属狗。所以,鲁达骂郑屠“狗一般的人”,就是指的朱棣。
锦毛虎跳走后,又来了一条雪花大蛇,此蛇为长虫,也是来自大明都城之“虫”。这条雪花大蛇,指的是生于蛇年(1377年,丁巳)大雪节的朱允炆。
白额锦毛虎只是朝洪太尉咆哮了一回,就跳走了(跳涧虎),雪花大蛇则不客气了:“那条大蛇,径抢到盘陀石边,朝着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
朱允炆是朱元璋之“孙立”,为何如此不满太祖,要把毒气喷在洪太尉脸上?这个疑问,还涉及到阳谷县的故事,也就是王婆、西门庆伙同潘金莲鸩杀武大郎的事。这段故事讲起来比较复杂,且待另外解读。这里,且说说《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的一段记载,敬请列位看官评议,雪花大蛇究竟为何要把毒气喷在洪太尉脸上。
“乙酉,太祖崩。是夜,即歛,七日而葬。皇太孙遂矫诏嗣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这段记载是否属实,是不是朱棣故意抹黑朱允炆的呢?无论是与不是,“施耐庵”肯定是依据此说,写了雪花大蛇喷毒气这样一个情节,又以武大郎事,隐指太祖驾崩另有隐情。
这个隐情,又在晁天王之死情节中细细展现。难道,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中毒揭示的是大明第一机密——太祖驾崩。
朱元璋驾崩,这段历史也隐写在书中,也就是“及时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洪武三年闰五月初十(乙酉),朱元璋“闻雨降而喜形于色”,驾崩于西宫。朱元璋属龙得雨而归是“及时雨”,朱允炆得以登基也是“及时雨”,燕王终于等来了夺位天机,更是得了“及时雨”。所以,阳谷王婆说:“那娘子属虎,戊寅年生,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洪武三十一年是戊寅年,朱允炆二十一岁登基,当年还是洪武年号。转过新年,就是建文年号,朱允炆二十二岁(九、十、三)。这一年,朱棣起兵靖难,龙虎山上的白额锦毛虎便大战雪花大蛇。
施耐庵证实,这条雪花大蛇在靖难之役中宾天。其中,武松所得之“雪花镔铁戒刀”就是一大隐喻。
《水浒传》就是隐写的大明藩镇之乱,主写朱棣、朱允炆叔侄争夺皇位。因此,晁盖曾头市的故事,必定与此有关。那么,“晁天王曾头市中箭”究竟是如何细写这段历史的呢?欲知详情,请看后文分解。
来源:绿野萍踪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