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夜市入口靠左边,不大,主营烧烤,兼卖些炒饭、炒面。后面放着几张桌椅。
用文字记录人间百态。
——彭斋
偶尔加班晚了,回家途中,我会在小吃摊随便吃点什么再回家。
这个炒饭摊,我来过很多次。
就在夜市入口靠左边,不大,主营烧烤,兼卖些炒饭、炒面。后面放着几张桌椅。
老板娘是个和气的人,说话气头很足,手上动作也麻利。
当然,我选择她家的原因,主要是她家摊位总是收拾得很干净。
12元一份的炒饭,份量也比别人家更足。
为什么今天突然会想起她呢?
今天下午,我出差回来,忙了半天还没吃饭,就习惯性在她家点了份炒饭,加个蛋。
混着青椒红椒鸡蛋的炒饭,在她手中飞快操作的小铲子中,翻滚出一股勾人的香味。
她用套着保鲜膜的白色餐盘,给我装了满满一盘,末了撒上翠绿葱花。
我随意找了张桌椅坐下。
戴上耳机,找到下饭综艺,边吃边看。
并非是故意偷听。
就在综艺插播广告时,我听到身后突然传来争执声。
是熟悉的老板娘的声音。
她带着半分无奈半分揪心,叹了口气,说:“你现在都没成年,去哪点上班都没得人要,不读书能咋办嘛你说?”
我一下来了兴趣。
这或许是出于写作爱好者的敏锐度。
直觉告诉我,这是个很值得写的故事。
于是我默默调低耳机里的声音,画面仍然播放着,我连头都没抬,边吃饭边接着听后续。
接着是另一个男人的声音,加入劝说阵营:“你这哈才16,好歹先把毕业证混出来都嘛!”
很好,没等被劝说者开口,我已经迅速脑补出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想要不顾父母劝阻休学的画面。
可下一秒。
那个稚嫩的声音,带着莫大委屈和哭泣声,没有大吵大闹,只是哭着问:“问题是我学不进去咯嘛,再继续读下去还不是浪费钱!”
我忘了吃饭。
那个少年的困惑,不仅问倒了他的父母,也问倒了我。
甚至那一刻,我就因为他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莫名眼眶发热。
很难用文字描述出我那一刻的心情。
这个少年并不是叛逆逃学,而是真的尝试过,学不进去,想早早辍学打工,帮家里缓解些压力。
尽管这种想法很幼稚,但已经是他这个年纪,能想出来的最好的办法。
过了很久,老板娘才开口:“读嘛,实在不行去职校学点东西,莫像我和你老者……”
我无意中瞥见校服的衣角,是当地某初中部的校服。
“问题是我真的学不进去,交那两万块钱还不是浪费钱!”少年人靠着椅背哭了起来,他的父母或站或坐,都看着他,无言以对。
老娘娘的声音也高了几分:“你要想想你一辈子莫非才值这两万?以后你的人生还那么长!”
“咋办咯?”
少年人的迷茫,再次让大家沉默。
“老板,炒个饭!”
有新的顾客点餐,及时打断了那一家人的对话。
我吃完后离开,回头时,穿校服的少年还靠在椅背上低声抽泣。
他的父亲,坐在一旁,静静看着他,眼里满是不解和无奈。
这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只有一个又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甚至很多问题本身,就是无解的。
我离开夜市,走上长征桥。
夜幕降临,河两岸的灯串亮起。
迎面有三个十五六岁的男女,占着桥面嬉笑打闹。
我一步跳下桥,从车道上绕开他们,然后又重新上桥。
一阵风吹过,冻得我不由拉紧衣链。
我的脑海中,不停回想着那个少年的话。
“实在读不进去,能咋办?”
不知道。
如果能继续读书,他父母肯定愿意,那他也许能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找到新的解决思路。
可他学不进去。
那就只能另寻他法。
可他还没成年。
几乎没有哪家公司会招他。
他站在命运的独木桥上,进退两难。
也不知道,他后来会遇到什么。
我不会有机会知道。
我只是机缘巧合,窥听了少年心事的过客。
这样想想,原来我的少年时代,已经过去很多年了。
来源:彭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