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是苹果生长的关键时期。在静宁县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绿肥苹果园种植基地里,技术人员俯身查看十字花科绿肥作物的生长态势。这片果园,经绿肥滋养的土壤疏松肥沃,孕育着饱满的果实——“采用‘绿肥+’技术后,苹果单果重增加18.4%,果糖含量等营养品质提升超
九月是苹果生长的关键时期。在静宁县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绿肥苹果园种植基地里,技术人员俯身查看十字花科绿肥作物的生长态势。这片果园,经绿肥滋养的土壤疏松肥沃,孕育着饱满的果实——“采用‘绿肥+’技术后,苹果单果重增加18.4%,果糖含量等营养品质提升超8.4%。”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副所长李强的话语中满是欣喜。
“绿肥+”技术是一种果园生态循环种植技术,通过在果园种植绿肥作物改良土壤生态、减少化肥使用量,最终实现果品品质提升。这项技术已入选202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破解西北旱区农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成果。
静宁县作为我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和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2024年苹果总产量达121.6万吨,产值75亿元。但当地“旱”与“薄”的自然资源条件,长期制约着果园土壤保水供肥能力,成为苹果品质提升的拦路虎。
为突破这一困境,国家绿肥产业体系旱地绿肥栽培岗位科学家柴强团队联合甘肃省水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陈佰鸿团队、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孙伟团队、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强冬性油菜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武军艳团队等多方力量,开展多学科交叉协同攻关。团队从种植模式构建、耐寒品种筛选、栽培技术研发到机具配套,系统打造了符合陇东自然资源禀赋的“绿肥+”静宁苹果种植技术体系。
该体系以冬夏绿肥轮作混播果园周年覆盖模式为核心:冬季采用十字花科二月兰、冬油菜混播大麦,夏季种植豆科箭筈豌豆、毛叶苕子,通过周年覆盖实现沃土保墒,降低土壤侵蚀风险,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果园筑起“越冬防护盾”。“现在一台机器每天能完成30亩地的播种,是人工效率的10多倍。”孙伟介绍道。
在技术落地过程中,研发团队联合静宁县果业服务中心、果树果品研究所与当地企业开展差异化示范:静宁飞天林果科技有限公司的150亩核心试验基地成为“技术孵化器”,系统筛选适配品种并验证轮作模式;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的500亩现代化果园则重点探索绿肥与黑麦草隔带固定道的机械化适配技术,为规模化生产提供范本。
“果园种植绿肥,土壤松了、病虫害少了,苹果甜度明显提高,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初显。”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满会介绍。
目前,通过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站与地方部门合作推广,“绿肥+”技术已在静宁县多个区域落地生根,3家苹果种植企业率先受益,显著改善了果园土壤质量,土壤有机质增加、容重降低5.4%、含水量提升15.3%。
“我县将继续扩大示范推广面积,深化‘科研单位+企业+农户’合作模式,让‘绿肥+’技术成为擦亮静宁苹果‘甘味品牌’的新引擎,助推全县苹果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高质量发展。”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所长贾军平表示。
夕阳下,绿肥覆盖的果园生机盎然,静宁县的土地上,正通过科技赋能孕育着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希望。(胡继万 文/图)
来源:平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