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国已经显示出它懂得如何创新。不仅在绿色产业「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氢能等」领域大显身手,而且还在人工智能、汽车以及即将到来的航空领域大显身手。法国或欧洲能否从其基于集中规划和积极商业政策的模式中汲取灵感?
法国『世界报』 3 月 30 日刊登了题为「中国能否成为欧洲的经济模式典范?」的文章,现将文章摘编如下:
近年来,中国已经显示出它懂得如何创新。不仅在绿色产业「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氢能等」领域大显身手,而且还在人工智能、汽车以及即将到来的航空领域大显身手。法国或欧洲能否从其基于集中规划和积极商业政策的模式中汲取灵感?
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法国『世界报』组织了由法国公共投资银行(Bpifrance)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杜福尔克和欧盟安全研究所(European Union Institute for Security Studies)研究主任、中国问题专家爱丽丝·艾克曼进行比较讨论和阐述各自的观点。
首先,中国巨大的投资和创新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可以效仿的商业模式?
尼古拉·杜福尔克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工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40%,而法国这一比例为 10%。差距无法弥补。法国战略局估计,要将法国工业占 GDP 的比重仅仅提高两个点,从 10% 提高到 12%,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例如,中国人正在建设五十五家大型半导体工厂, 欧洲不可能跟上这个步伐! 此外,在体制方面,中国是一个一体化模式,在极其高效的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运作。 因此模仿中国是不可能的。
但他说,有一点除外:欧洲必须像 20 世纪 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中国对我们那样,当时为了弥补技术落后,曾要求我们的公司作为合资企业的少数股东;要求技术转让。现在角色互换了,在很多领域,中国是发达国家,我们是新兴国家。
他认为,今天中国的攻势令人叹为观止。不再仅仅涉及太阳能电池板或电动汽车,而是涉及未来的所有行业。大多数欧洲公司,无论是机械工程、机器人、维修、物流还是其他行业的公司,都发现有竞争对手在销售与自己相同的产品,但价格却低 30% 到 50%!
艾克曼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使中国在纺织品等低附加值产品方面的竞争力下降。但在技术产品方面,中国的工业已经真正进入了高端市场,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艾克曼随即指出:一些中国公司的创新能力不禁让人印象深刻。在二十一世纪初,许多欧洲主要集团都坚定地认为,中国在技术上永远无法赶上,西方企业淡化了技术转让的严重性,中国企业已经证明他们懂得如何创新。
中国的一些科技公司处境很艰难:它没有资源在一夜之间取代美国的零部件和服务,部分得益于国家支持,中国电信公司以创纪录的速度用中国技术取代了其手机终端中的大部分外国技术。
杜福尔克继续指出,中国有一些神秘之处: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私营企业家,创建了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 ... 对于中国人是如何将激进的规划与极具创业精神的生态系统结合起来的?杜福克的假设是:如果该模式的这两个方面看似不可调和,但它们却由一个基本要素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征服世界和确保对美国的技术统治地位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打算为电信、卫星、电动汽车、数据管理等制定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可以塑造中国的日常生活,还可以塑造国外的日常生活。
在这场对话最后,两位专家指出,欧盟明白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减少在战略领域对中国的依赖,其中包括医药产品、风力涡轮机、电池、稀土等。认识是有了,行动并不容易,但还是在进步,而发展欧洲战略自主已刻不容缓。对于欧洲来说,恢复潜在增长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除了大规模投资创新之外,别无他法。
欧洲土地极其肥沃,但太多项目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实现。然而风险很高:纵观历史,常常因为未能赢得技术战争而错失良机。 但也必须选择这些战斗,向基于欧洲 400 所科学大学的研究的颠覆性、高度先进的技术迈进。因为欧洲的装备非常精良,美国的技术成功很大一部分源自欧洲专利。
来源:语言学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