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记忆里有掏鸟蛋吗?处方笺上的小作文之《取鸟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7 22:11 1

摘要:这个有趣的小作文,仍是写在我捡来的处方笺的背面,前面应该还有一页,不知掉哪里去了。

当AI写作来临,

我默默地拿出曾经的手写稿,

那有真实写作的印记!

我是千丘生,说点手稿之外的故事给你听…

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是没有掏鸟蛋的。

1980年代的乡下孩子,一般都掏过鸟蛋。

这个有趣的小作文,仍是写在我捡来的处方笺的背面,前面应该还有一页,不知掉哪里去了。

幸好,后来我把这篇小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从而得以完整呈现。

时间大约是小学三年级时的暑假里,我和几个小伙伴上山砍柴时碰到一窝麻雀蛋,是取走还是不取走呢?

小伙伴们的争辩之中,竟然还颇有点环保理念在里面。

▲幸好我当时把小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得以知晓丢失部分的内容▲我写在处方笺背面的小作文《取鸟蛋》

小作文的内容大体如下:

一天早上,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去砍柴,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说笑,一会儿就来到了山上。歇了一会,大家就砍起柴来。

砍着砍着,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棵长得非常茂盛而又矮小的马尾松树下。刚砍了一把柴,忽(然)听见对面(油)桐树上传来了气愤而脑(恼)怒的尖叫声,把我们惊呆了。一看,又看不见。尖叫声还在不停地叫喊着,我向(油)桐树上扔了块石头,忽然“啪”地一声飞出一只麻雀来。刚飞出来又落到(油)桐树旁的(油)茶树上,这时它发出的声音是嘶哑的悲惨的。

“你们看,那里有一个麻雀窝!”突然李小俊指着我身旁的马尾松好奇地说。大家一看,果然有一个窝。我惊喜地问:“里面有什么吗?”“我这看不见。”我就把马尾松树轻轻地稍微挨(扯)过来一点,把窝取了下来。一看,有三个白白嫩嫩的小蛋——麻雀蛋。

我连窝带蛋一起拿了,准备带回去。麻雀还是(在)一个劲地尖叫,听到麻雀地(的)惨叫,我又想了想:带回去,还是不带呢?

迷惑了老半天,也拿不定主意。“麻雀是半好半坏的,还是留着吧”!我对大伙说。李小俊说:“让他孵出小麻雀,我们再来取好吗?”

我呆立着不说话。突然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张《中国少年报》,上面登(载)着:某个国家被害虫围困,麻雀一来就将它们吃个一干二净。后来,这个国家为了纪念它们,就竖立一块纪念碑——麻雀纪念碑。

我想到这里,就把看过的那段故事有条有理的(地)讲给他们听。他们听了很感动,唯有刘华明顶嘴:“麻雀是半好半坏,吃粮又吃虫,你也保护它吗?”

“那就不保护了,现在因为害虫少粮食多,它们吃点粮食不要紧。你不(没)看到电视上(说)还要建设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鸟吗?”我风趣地说。

他(刘华明)也不说什么,砍起柴来。我就把窝摆到原位。

砍有(好了)柴,我们回去了,那只麻雀在窝旁欢歌跳舞,好象(像)感谢我们似的。

这么多日了,那麻雀崽一定长大了,在树林里捕捉害虫。

▲麻雀窝所在地,庙湾山顶▲马尾松

努力回忆了一下当年,后来好像也没去打扰孵出的小麻雀,那个麻雀窝一直完好地安在马尾松的树杈上。

这差不多说明,我和小伙伴们都是自然的环保主义者,往高尚一点说“有好生之德”。

小时候上山砍柴,有可能会碰到的事物太多了。

碰到野兔、野鸡和各种鸟儿等,算是喜剧。

如果碰到马蜂、蜈蚣和蛇之类,那就悲剧鸟。

这在我之后的作文日记里,一定会原生态呈现这样的悲喜剧。

文中提到的李小俊、刘华明等,都是我小时候最好的玩伴,我们在一起时发生的趣事真是太多太多了。

遗憾的是,小时候跟小伙伴们几乎没拍过什么照片合影,那时也只有过年时偶尔拍点小小的那种黑白照片。

▲与邻居刘华喜(站我右边,他是文中刘华明的堂弟)

那么,我们小时候砍的柴是什么样子的?

1980年代,农村的燃料能源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样,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去砍柴。那种上好的纯木材,我们叫做“杠杠柴”或“块子柴”是不多的,家长们去伐木或去到更远的山林才能弄到。

我们小孩子大多砍的是马尾松和杉树之类的枝桠,更多的是杨荆、矮栗、雷公条和芭茅草之类的灌木和草芥。

实在找不出当年的实物照片,我下面的这张照片,身后右边就是我挑回家的柴担子。

▲我身后右边,就是我挑回家的柴担子

麻雀虽小,亦求友声。我和小伙伴们当年没有捣毁麻雀窝,现在来看,实属是一个温馨有爱的回忆。

麻雀的繁殖,也是一代又一代,如能再见家乡麻雀,当然“愿为友”!

你儿时最好的朋友伙伴是谁,当年一起干的趣事还记得吗?

【关于作者】

千丘生,本名田宏辉(曾用名田红辉),湘西籍土家族。身耕都市,心念乡野,主营一个文化策划工作室和一颗真实写作的心。

越过山丘,看见千丘,看见您的关注、分享和赞赏!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