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春耕“新”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08:24 1

摘要:“温室育苗在岷县已经推广了三四年,炼苗阶段完成之后就移栽,抽薹率降低到10%以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岷县当归研究院新产品研发技术人员王新建介绍。

岷县当归育苗基地里绿意融融。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曲婷婷 李玉梅

春分前后,土地开始消融。千年药乡岷县,6.6万亩道地中药材优质种苗破土而出,一年农事全面开启。

日前,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聚焦岷县春耕“新”事,探寻药乡产业发展的科技“密码”。

“温室育苗在岷县已经推广了三四年,炼苗阶段完成之后就移栽,抽薹率降低到10%以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岷县当归研究院新产品研发技术人员王新建介绍。

中寨镇马崖村药农孙庭俊,正在育苗基地采购种苗。“去年补种就用了温室种苗,药材没有一株抽薹的。今年再种30亩,全部用温室种苗,保险!”

“以前1万亩大田需要500亩土地的面积去育苗,但是现在在1万平方米的温室就可以解决。”岷县当归研究院新产品研发负责人刘鹏伟说,每播种下去100粒的种子,就可以得到70株以上的种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岷县全力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从源头上保证了种子种苗的品质。道地优质中药材种苗成了“香饽饽”,吸引周边县区的种植大户纷至沓来。

“岷县药材种类多,价格合适,品质好,我们准备收2吨左右。”临夏州临夏县中药材种植户张革命说。

“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苗繁育面积预计达到6.8万亩以上,优质种苗繁育面积达到5.4万亩,建设集约中药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1100亩,产量达到5.2万吨,产值达18亿元。”岷县中药材技术推广站站长郎建军说。

岷县综合机械化率达61.2%。

十里镇马兰芳的田地里,叉齿式挖药机来回穿梭。驾驶员不时调整叉齿的深度和角度,确保党参苗不被损坏。

“人工一天最多挖一分地,这个机器一天挖两亩地,费用还便宜!明年我打算扩大种植面积。”马兰芳高兴地说。

由岷县火石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这款叉齿式挖药机,不仅能高效采挖党参苗,还能轻松采挖黄芪、党参等中药材,适用范围广泛。

“一台机器能顶四五个人工,目前已经销售200多台。”岷县火石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员工任丽霞说。

岷县清水镇清水村村民李学军告诉记者:“机器挖得又好又快,能赶上趟。我准备买一台,国家补贴下来,自己花钱不多!”

近年来,岷县农机部门和当地农机装备企业合作,研发出适合丘陵山区进行中药材种植的小型机械,并全面投向市场,助力全县中药材高效种植。截至2024年,全县综合机械化率达61.2%。

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户在田间地头交流。

一大早,清水镇卢家堡村的村委会传出讲课声。循声前往,只见30多名村民挤满了屋子,农技人员正在讲解农技知识和今年国家新出台的农业政策。大家一边翻看农技中心配发的理论课本,一边认真听讲。随后,大家来到地里,向农技人员咨询种植中遇到的问题。

“像这样的培训学习,我们每年要参加两三次。作为种植户,我们平时也经常看手机学习技术,科学种植才能把产量提上去。”岷县清水镇卢家堡村卢银忠说。

“技术人员在讲授科学种田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发现新的问题。针对具体需求,还会制定指导个案。”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赵永成说。

近年来,岷县建立了“专家+技术人员”技术保障体系,组建农业技术服务队,分片区开展春季田间管理、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科学施肥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目前,已开展集中培训5场,田间地头宣传22次,通过短信编发配方施肥等服务信息1.2万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彩页8000多份,推广使用中药材专用肥5000瓶。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