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过半,80后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501)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05:10 1

摘要:人生下半场,真正的胜利不是熬到退休,而是把“不得不”炼成“我选择”。

人生下半场,真正的胜利不是熬到退休,而是把“不得不”炼成“我选择”。

你好,我是老郭,每天写一篇关于人性的文章。给新关注的粉丝赠送一本《超级个体搞钱手册》电子书。

80后的我们,已经到了人生的下半场。此时此刻,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一切顺利,你最想完成的心愿是什么?

80后最大的悲哀就是,努力活成别人想要的模样,而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今天,老郭跟你聊聊人生下半场的那些思考。

早上看到一个视频,博主说了关于80后人生下半场的话题,有一种强烈的共鸣。

视频下面数以万计的评论里,有三个话题的热度最高。

1、退休

这是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太多的80后已经在盼望退休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80后渴望退休呢?

大概是80后这代人太累了吧。

我们这一代人,看似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但同时,也是被时代裹挟的一代人。

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实现了前无古人的增长奇迹。

而身处这个发展洪流里的我们,就好像一群被催肥的猪一样,被这个时代推着前进。

和父辈、爷辈比起来,80后的人生,没有任何的参考模板,我们活的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读书,大学扩招,花钱就能上学。但是,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工作,从农村来到了城市,无一例外地变身成了打工狗;

成家,表面上看似婚姻自由了,实际上,80后的婚姻都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养家,无论是房价、育儿,还是家庭开支,80后都赶上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再加上最近几年的经济下行、疫情,很多中年人被负债、失业、破产蹂躏得一塌糊涂。

与其说渴望退休,不如说大家都在渴望逃避现实。

讲一下老郭的经历:

父辈有四个兄妹,那时候的农村,几乎每一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家徒四壁。

现在看来,爷爷奶奶的伟大之处就是把他们的四个孩子都养活成人了。

在那个饿死人的岁月里,活着成人,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小学的时候,奶奶蒸馒头,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高粱面。

奶奶的目的是为了节约白面,但那个掺了杂粮的馒头,吃起来的味道是非常不美丽的。

后来去郑州读书,毕业后在郑州创业。

买房子,父母没有出一分钱。不是他们不愿意出,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钱给。

后来结婚,所有费用也都是自己搞定的,父母和亲戚只是负责出场。

再后来,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父母能够提供帮助的地方就更少了。既没有实力,也没有高度。

人生走过几次弯路,回头再看,那些所谓的弯路,不过就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如果父母的认知稍微高一点,那些人生的弯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每次回想过去,总有一种盲人摸象的感觉,好像就是在黑夜里前行。

老郭的文章里经常提到一句话:

有些道理别人十几岁就懂了,而穷人家的孩子,一直到40岁左右才会明白。

这其实就是老郭的真实写照,因为有共鸣,所以才会经常说。

正所谓,有人出生在罗马,而有些人倾其一生追求的目标是罗马。

绝大多数的80后,都是后者。

2、任务

那个视频里,引起大家共鸣的第二个评论是80后的两大任务。

一是给父母养老送终,二是把子女养大成人。

讲真,现在的80后,大家不是在活着,而是在苟着。

上有老下有小,连生病的资格都没有。

有困难了还不能对家人讲,有问题的时候只能自己默默地扛。

一个哥们讲,如果不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他早就跳楼了。

哥们说,活得太累了,而且,都是为别人活着。顾忌这别人的感受,照顾着别人的面子,唯独不用考虑的,就是自己的诉求。

他眼里的别人,指的就是家人和周遭的亲朋好友。

事实上,这大概也是所有80后共同的人生写照吧。

在鸡娃和父母的攀比心下长大,为了生存和面子绞尽了脑汁。

博主说,等父母百年了,孩子长大了,他就开始四处飘荡了,想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实在走不动了,就在江南找个农村小院住下来。种点地,养养猫狗。

如果生活不能自理了,就会主动结束掉自己的人生。

一是想让自己体面地结束,二是不用给孩子制造麻烦。

老郭看到这里时,莫名地被触动了一下下。

这就是典型的80后的思维,眼里看的、心里想的,永远都是别人。

一旦想到自己,就是不要让自己给别人制造任何的麻烦。

评论区里,一个网友说,我们这一代人辛辛苦苦一辈子,等到死的时候,连埋在哪里都不知道。

前面几代人心心念念的宗族、家谱、祖坟这些,到了80后这里,都将灰飞烟灭了……

3、负债

这是点赞第三高的话题,围绕债务,大家讨论的内容特别的丧。

有网友问,80后赶上了啥?

房奴车奴加孩儿奴,利率下行借新债,旧账未清新账来。

一个网友说,人到中年才发现,自己按部就班地活着,怎么就活成了负债累累的模式?

讲一个网友的买房经历:

2013年他在三线小城市买了套房,首付了20万,贷款50万,每个月要还2900元。

如果现在卖出去,估计成交价只有四十几万,房贷已经不值得还了。

不卖的话,一方面还贷款压力大,另一方面,这个房子未来也没有什么升值空间。

而且也不是学区房,周围没什么好学校。

当时买房子的时候,既没考虑学区,也没考虑升值空间和交易难度。只是觉得要结婚了,必须要有个房子。

算上首付和利息,不算资金成本和装修的情况下,这套房子至少亏损40万。

哥们也是农村家庭出身,父母也不懂怎么买房子。

当时年轻,情商也低,不知道请教一些懂行的朋友,没人指路,就稀里糊涂的买了。

如果这套房在2018年或2019年卖,至少可以卖80来万,当时自己还沾沾自喜,觉得买的不错,不舍得卖。

现在回头看,哥们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标准的大傻逼。

故事讲完了,没有很熟悉的感觉?

这应该是大多数80后共同的现实状况吧。

稀里糊涂地欠了一屁股的贷款,放又放不下,还又还不上。

唯一能做的就是苟着、熬着,以前还期待着翻身逆袭、再创辉煌。

经过疫情、经济下行折腾之后,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幻想。

博主说,他因为创业失败,也欠下了一堆的外债。

现在在疯狂地做短视频、直播,看着那忽高忽低的流量,再看看遥不可及的变现未来。

觉得生活过得很丧……

写在最后的

讲点开心的话题吧,老郭的原创文章已经超过500篇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也犹豫过,纠结过,徘徊过,更有过无数次的自我否定过。

万幸的是,老郭用理性战胜了感性。

这其中,要感谢一下罗振宇,他提到的长期主义,给了老郭很大的启发。

罗振宇说,长期主义是一个成事最简单的通道。长期主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干完就等于干成!

对于老郭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点醒!

罗振宇说,践行长期主义的前提,必须要有一个简单的行为框架。

我们只要在那个简单的框架里,做好坚持和每日精进就够了。

假以时日,就会呈现出来一个伟大的结果。

对老郭来说,简单的行为框架就是写文章,每天一篇,坚持十年、二十年。

如此,也就成了。

老郭建议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人生调整成演员模式。

用置身事外的角度,来对待生活生活中的林林总总。

如是,你的心态和感觉就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

至少,内心会变得轻松起来。

读文章有收获了,请打赏一下老郭。给钱,是认同和支持的最高表现形式。

这里有一个关于胶原蛋白的项目,老郭推荐你看一看,《揭秘!胶原蛋白背后的暴利生意,你也能分一杯羹!》

来源:郭的日记本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