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师九个认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07:50 4

摘要:众所周知,当前面对教育的深刻变革与社会的发展期待,教师的角色早已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更被赋予了引领成长、塑造未来的重要使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品格、能力与视野的塑造者。在这一背景下,身为教师应该提升哪些认知?才能更好地践行育人使命,回应时代呼声呢

当前教师九个认知

◇宋兴航

兴航周语/总229篇

9月8日/星期一

众所周知,当前面对教育的深刻变革与社会的发展期待,教师的角色早已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更被赋予了引领成长、塑造未来的重要使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品格、能力与视野的塑造者。在这一背景下,身为教师应该提升哪些认知?才能更好地践行育人使命,回应时代呼声呢?在我看来,以下九个方面应是所有教师努力实践与自我提升的方向。

一、事业认知,超越常态。事业认知和常态职业认知有本质的区别,只有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对待,才能有理想使命感,才能超越自我认真履职。只是满足于讲完课不出差错,各项考核评价基本过关,不求有功,平庸无奇,就缺乏了神圣的责任感和久久为功。如果把教师真正作为灵魂工程师对待,就会自发地制定出人生发展规划,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不断向前、向上、向优,那你就是把这个工作当做事业了。

二、以身作则,珍视声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的楷模和社会的标杆。你的言行举止是否配得上“先生”二字?你是否在学术上坚守诚信底线,杜绝任何不端行为?是否在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珍惜羽毛,维护师德师风,是我们赢得学生尊重、社会认可的根本,比任何学术成果都更重要。

三、突破自我,创新发展。这个信息社会千变万化,如果你固步自封、思想僵化,是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的,那你就是落伍者,也无法应对赋予你的光荣使命和责任。实践证明,教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繁难、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创新、去挖掘,去不断突破自我,如此方可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四、主动转型,技术赋能。数字时代,你若还固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模式,便是对学生的辜负。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要能够积极探索使用智慧教学工具开展互动,利用在线资源拓展教学广度与深度,用数据分析学情,实现精准施教。这不是追求花哨的技术,而是要通过技术重塑教育形态,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让技术真正为育人服务。

五、融入团队,协作共进。现在已经不是单兵作战的年代,一定要加入教学团队,益处多多。团队协作有助于共享优质资源、交流先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创新与反思。在集体智慧的支撑下,教师可更快地突破个人局限,获得更多情感与专业支持,增强内生动力和归属感。同时,合作形成的育人合力,也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成就。

六、以生为本,知行合一。许多人嘴上喊着“以学生为中心”,行动上却仍是“以教师感受为先导”。备课只备教材,不备学生;讲课只顾自己讲得痛快,不管学生是否听懂、是否受益。这是极大的谬误。要时刻反问自己:教学设计是否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考核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能力的真实成长?学生是否掌握了真才实学?唯有将学生的获得感、成长度作为衡量教学成效的唯一标尺,教师的工作才算真正有价值。

七、主动出击,创造机会。或许有些老师会抱怨自己的条件一般、资源受限等等,觉得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发展的机会。但是,机会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创造的。要学会审时度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条件,寻求发展空间。这些发展空间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每个老师的身边。你的教室、你的课堂、你的阅读与写作,都是你可以有所作为的空间。

八、放大格局,聚焦美好。教师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作,教室、学校也不是封闭的空间。要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找到一些美好的事物,将心神聚焦,为身心提供能量。要敞开胸怀,打开视野,放大格局,把教育这项工作放在一个更加开阔、高远的层面上去理解、体验,去直接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教师的生命才能聚集能量、充满活力,才能更好地应对世界给予的挑战。

九、耐住寂寞,打造品牌。在职业生涯的前几年,一定要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进行多种尝试,以寻找自己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方向与最擅长领域。一旦找准了方向,就要下决心在这个领域打造自己的专属教育品牌。只要你耐得住寂寞,沉潜数年,术业有专攻,必会小有成就。然后继续钻研,不断地努力,完全可能在这个领域成就自己的教育品牌。拥有专属教育品牌的最大好处,收获的是成就感和幸福感,至于其他名与利,从来都是水到渠成。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唯有不断自我革新、心怀理想、专注教学、关爱学生,才能在变局中坚守价值、在平凡中成就卓越。以上九个认知,并非遥不可及的标准,而是每一位教师皆可循路前行、日渐精进的方向。愿所有教师能够以此为镜,躬身实践,在培育英才的事业中一路播种着、一路耕耘着,同时也一路幸福生活着!

​​​(作者:山西省政协常委、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校长 宋兴航)

来源:老冯看山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