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想多攒点货,等挣不到钱的时候,卖卖货换钱,谁曾想到你们也没钱啊!”
(南宋·绍兴元宝)
“以前想多攒点货,等挣不到钱的时候,卖卖货换钱,谁曾想到你们也没钱啊!”
这是前两天在园地帖子上看到的一句感慨,一下子戳进了我们的内心。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困在这“钱币死局”里,有钱的时候买不到,有货的时候卖不掉,等好不容易钱币跌了,结果发现,自己也没钱了。
时代的浪潮中,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何况我们小小的钱币,根本无解。
“一起囤钱币,一起没有钱”
谁也逃不过行情周期的算法,
买的时候,大家都在买,钱币水涨船高,只恨自己买得少,
卖的时候,大家都在卖,钱币跌跌不休,只恨自己囤得多。
于是我看到有泉友总结,
“一起囤钱币,一起没有钱”
几无幸免。
买与卖的失衡,
是差不多从口罩开始的。
20年开始,直播兴起,全民买钱币,
别说是热门的大珍名誉品,大咸丰大天启,周元大定顺治康熙,
就是冷门的、海量的、通货的铅铁钱、五铢开元钱、乾道嘉小钱,都有大把人买。
人人觉得钱币是好的投资品,它只涨不跌。
把现金积蓄全都扔了进去。
22年热潮散去,又是全民卖钱币,
尤其是到了这两年,陡增的经济压力下,几乎到了“十个玩家十个贩”的地步,
大珍名品跌下神坛,海量囤积无人问津,冷门通货跌跌不休,
人人现金要不压在货里,积蓄要么对半去零。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在大家都买的时候舍得卖,在大家都卖的时候大胆买的人,
还是少数。
(历代)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钱币在降级。
这两年每次发小、同学、亲戚聚在一起,
一个个总是摇头叹气,
彼此谈到近况,
原来不止我一个人的过得一地鸡毛。
而钱币,
今年已有不下10个以上的老朋友,问我收不收或者能否帮忙代售,
在去年这个人数屈指可数,
在23年前几乎没有。
了解他们的情况,不是工资缩了水,就是车贷加房贷,还有失业待就业的。
没有退坑,而是钱币降级,已属庆幸。
原本玩银币的入局了古币,原本玩名品的鼓捣起了小精品,原本玩大清钱的玩起了小宋钱,原本追热门的找起了冷门,
从20年开始到现在不过五年时间,你会亲身经历这样的沧海桑田,
从靖康一路玩到咸康,
从南北朝品种一路玩到北宋年号,
以前追求好题材好刻花,现在只能够一够唐宋的老朱砂。
身边的玩家,仅五年时间便不剩一半,剩下的大部分也观望不前或最多小玩解馋而已。
空聊钱币成了当下的新流行...
(北宋·祥符)
钱币死局,无人能解。
在钱币“只涨不跌”的神话破灭后,
这两年已经很少看到关于钱币投资,或者收藏暴涨的言论了。
甚至连关于钱币文化的输出,钱币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少。
人们总是将当下的问题,简单归结于造假泛滥、评级乱象的表面现象,
却讳言“无米下锅”的收藏能力,以及“不见希望”的收藏信心。
当这个实力不够富余时,不仅钱币收藏本身大受影响,由钱币衍生的文创周边,文化体系更是首当其冲。
当这个信心没有希望时,人们有钱也不敢买钱币(何况还没钱),更没有心思去顾及钱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恶性循环,群体会越来越少,钱币会越来越冷。
反而,
当经济足够富余,信心足够膨胀,
钱币收藏的体系会百花齐放,钱币背后的文化会被挖掘,钱币发挥的价值会无限放大。
眼下“降级,低消,内卷,现金为王”,
不只钱币,
时代下的死局,
只有时代能解,
无人可以改变。
(新莽)
19年的时候,我还觉得“我钱由我不由天!”,
而被岁月磨蚀了六年后,
我发现,人是胜不了天的。
好在,
人可以苟,
钱币,也值得等...
来源:品一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