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养猪的人叫孙全本,人瘦小,身上毛长,又不安生,村里人都把他唤作猴子,他不生气,说:唤我要加上姓,我是孙大圣。孙大圣便也把猪叫八戒,再叫二师兄。猪通人性猪就可爱,人有了猪性,人却贪婪。到了二O-0年,他就不再只养一头猪了,要做饲养专业户,垒起了大圈,一下子养了
文本—:
秦岭记(其九)
贾平凹
1飞猪寨里人姓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都有,先是叫杂寨,后因这里养的猪有了故事,才改了名。
2养猪的人叫孙全本,人瘦小,身上毛长,又不安生,村里人都把他唤作猴子,他不生气,说:唤我要加上姓,我是孙大圣。孙大圣便也把猪叫八戒,再叫二师兄。猪通人性猪就可爱,人有了猪性,人却贪婪。到了二O-0年,他就不再只养一头猪了,要做饲养专业户,垒起了大圈,一下子养了百十头。
3猪是见不得猪的,大图里,经常相互内斗,嘶叫声不断。孙大圣一走进圉,叫一句:二师兄们!所有的猪都安静了,他就在每一个猪脊梁上按按,试着膘的薄厚,训斥着谁在偷懒。然后在槽里添食,为了吃,猪又咬起来,他就拿搅料棍敲那强势猪的脑门,大声说:不许霸槽!
4猪无聊的时候,或者各自用嘴拱圈土,在里边寻着菜根和蛭蚚,或者逗弄落在圈棚上的乌鸦,嘲笑长得黑。再就是前蹄搭在圈棚墙头上,一边吧呻吧呴着嘴,一边拿眼睛看着巷道的这头和那头,看着斜对面主人家的篱笆。篱笆进去就是上房,两个门扇上贴着秦琼敬德。它们看着那不是纸,是活的,院里没人了,门扇是合着,两个门神就打架,而孙大圣和他老婆回来了,门扇推开,两个门神又都肃然而立。它们觉得有趣,但守了秘密,不给孙大圣说。
5孙大圣在县城参加了饲养专业户培训班,有了新观念,回来把寨子后的一个山包承包了,扎上了铁丝网,让猪群在山林里散跑。散跑的猪多长瘦肉,销售得特别好,赚了好多钱。孙大圣就张狂了,做了件绸衫子穿上,迟早不系纽扣。早晨把猪赶上山林,晚上再把猪吆回大圈,凤把绸衫子吹起来,呼呼啦啦响。有人嫉妒了,说:你这是要上天呀!他说:上呀!嫦娥吃了药就飞到月亮上了,你给我药不?猪听到了,就抬头往天上看,天高,天上树梢一直往高处,高处有麻雀,有斑鸠,有鹄子和鹰,还正过一架飞机。
6孙大圣开始喜欢招呼人来家里喝酒。来的人都是和他对近的,恭维他了不起呀,养猪养成了村里的首富。他嘿嘿着:生我孙大圣,必有花果山!
7他到外地养猪场参观,买回了好多新的饲料,给老婆说这种饲养像药一样的,能给猪催,吃上六个月可以长到二百斤。于是在大圈里安放了长木食槽,每天猪进山林道,都先饱吃一顿。猪当然听到了孙大圣说给老婆的话,在吃新的饲料时,就议论这饲养是药,那和嫦娥一样了,吃了药就飞月亮上去?饲朴的味道并不好吃,它们每次都在抢食。
8但猪们越来越大,越来越肥,没有能飞起来,而铁丝网内的山林里,蒲公英在飞,栗子树上的栗子熟了炸着壳,栗子在飞,松鼠把尾巴长得长哄哄的从崖上往下飞,还有一种蛇,从这棵树上往那棵树上飞。猪群恨自己没有翅膀,没有衣衭,恨不能生了火,变为烟,烟能飞到天上。
9它们再被赶进山林,就不再低着头寻吃野果子、竹笋、蕨根,全坐下来往天上看。其中有个小猪,它嫌树枝把天分割得支离破碎,某一天就从铁丝网里硬挤出来,跑到草坪上看天,天实在是高啊,便大声地召唤鸟。鸟是一只秃头雕,扇动着几尺长的翅膀,像一块黑布一样落下来就把它抓起来。孙大圣闻声跑过来操,没操上,秃头雕抓着小猪已经到了空中。
10吵这件事传到别的村寨,都不说猪是被秃头雕抓走的,而说那是一只会飞的猪。杂寨从此就叫作飞猪寨。
文本二:
《秦岭记》主体由五十七章故事构成,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没有一以贯之的人物形象,没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倒流河、白乌山、红崖峪、西固山等秦岭中的山川依次出场,生活在其间的各色人等也依次亮相 由于各个章节间并没有统一的故事脉络,作者因此能够在将秦岭的山川河流、草木虫鱼妮妮道来的同时,穿插各类故事和人事。
《秦岭记》中的故事并不是作者于书斋中蹈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着极强的现实依据。一直以来,贾平凹都有这种在小说中安插一些荒诞离奇的社会事件的本领。如《极花》叙述了拐卖妇女现象等。在《秦岭记》中,这些荒诞事件成了故事内容主体,被作者举重若轻地安插在各个章节。由此可见,作者在追求小说寓言化的同时,依然没有离开对现实的密切关注。或者可以说《,秦岭记》最可贵的地方依然是指向当下的现实乱象,指向世道人心。虽然《秦岭记》很容易被看成志异或志怪小说,但现实关怀和人性揭示依然是它最重要的底色。实际上,贾平凹此前的作品一贯都是以敏锐地感知时代变革而见长的。不同在于,到了《秦岭记》,作者采取了化整为零的方法,不再着力于一时一事,所以就很难窥见其“补史之阙"的意图,而且其情感不再是《浮躁》《废都》《秦腔》中的力透纸背式的直书,而变为隐而不发不着痕迹。这与作者文学观念的变化相关,也是当下的社会氛围及国人精神状态的变化所致。正如作者所说的“:汉语言文字那么博大丰富,如何以巨大的真诚,尽最大的努力,纯真地,准确而精彩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永远是我的课题和目标。”
(节选自刘超《横看成岭侧成峰 <秦岭记>的一种读法》)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第3段写猪群内斗、抢食,展现了猪群为食物、生存空间竞争的场景,这是自然界生存竞争的直观呈现,也有对人类社会的隐喻。
B.文本一描绘孙全本养猪致富的过程,意在展现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变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作者对乡村经济发展途径的思考。
C.文本二提到《秦岭记》不同千贾平凹之前作品的情感表达,变得较为含蓄内敛,这和作者文学观念、当下社会氛围等变化相关。
4.文本二认为《,秦岭记》虽各章节无连贯情节,但整体通过多样故事揭示现代中国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饱含作者的人文关怀。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全本自称“孙大圣”,把猪称作“八戒”“二师兄",这种称呼方式使读者产生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阅读体验,增强可读性。
B.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猪丰富的情感与思维,如猪嘲笑乌鸦长得黑、对门神的观察等,使猪的形象生动鲜活,让故事充满奇幻色彩。
C.语言质朴自然,简洁明快,摒弃华丽的辞藻、生动的描写,多运用方言土语,如“不安生”“对近”等,具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D.第8段通过描写蒲公英、栗子等能飞的事物,与猪群渴望飞却飞不起来形成对比,写出猪群对飞判的向往以及无法实现的无奈。
8.文本一以“飞猪寨“名称的由来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9.文本二指出《秦岭记》虽有荒诞离奇的想象,但“现实关怀和人性揭示依然是它最重要的底色”,请结合文本一中孙全本这一人物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
6. 【答案】B。文本一通过孙全本养猪致富的故事,重点在于揭示人性贪婪与无尽的欲望,而非意在展现养殖业发展或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7. 【答案】C。选项“摒弃华丽的辞藻、生动的描写”这种说法过于武断、绝对,贾平凹先生的语言并非不用华丽辞藻,只是整体风格倾向于质朴自然。而且本文也有生动描写的语段,如第四段、第八段等。故C选项不正确。
8.【答案】①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②增添了故事趣味性、荒诞性、可读性。猪被秃头雕抓走却被传成“会飞的猪”,这种荒诞的误解让故事充满奇幻色彩。③引发读者思考。以荒诞的结局收束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引发读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④具有讽刺意味,深化主题。人们不关心真相,只热衷于传播新奇夸张之事,暗含了对人性的盲目无知和以讹传讹社会现象的批判。(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参考答案】现实关怀:①孙全本使用催长饲料、铁丝网圈山等行为,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效率与利益的过度追逐。②孙全本通过承包山包散养猪、使用新饲料等方式提高养殖效益,体现作者对现代社会乡村经济发展已经扭曲的不良现状的关注。
人性揭示:①孙全本养猪致富后,做绸衫不系纽扣,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揭示出人性中的虚荣和张狂。②他不断寻求提高养猪效益的方法,如使用催肥饲料体现了他对财富的贪婪和急功近利的思想。③孙全本有勤劳致富、积极学习新观念的一面,但也有张狂、贪婪的一面,展现出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评分标准:现实关怀3分,答出任意1条即可,人性揭示3分,答出任意1条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来源:流绪梦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