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每月 1200 元,老民师仅 300 元!这笔账究竟该怎么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02:14 1

摘要:寒冬时节,凛冽的风如刀子般刮过。隔壁张大爷又揣着那张泛黄的教师证出门了。78 岁高龄的他,拄着拐杖,棉袄袖口磨得露出了棉絮。站在教育局门口,张大爷正跟 20 出头的保安理论。我忍不住问他:“图啥呀?” 张大爷哆嗦着摸出药瓶,无奈地说:“这月领的教龄补助,刚够买

寒冬时节,凛冽的风如刀子般刮过。隔壁张大爷又揣着那张泛黄的教师证出门了。78 岁高龄的他,拄着拐杖,棉袄袖口磨得露出了棉絮。站在教育局门口,张大爷正跟 20 出头的保安理论。我忍不住问他:“图啥呀?” 张大爷哆嗦着摸出药瓶,无奈地说:“这月领的教龄补助,刚够买瓶降压药,可我这腿疼的止疼片,还没钱买呢……”

听到这话,心里像被重锤狠狠敲了一下,不是滋味。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大家知道现在农村五保户每月能领多少吗?少说五六百,碰上过年过节,还有米面油等物资发放。可那些当年在破庙里,含辛茹苦教出三村五寨学生的老民办教师呢?他们的教龄补贴,沿用的还是 20 年前的标准 —— 教龄乘以 10 块!教了 30 年书,每月也才 300 块。这点钱,在如今的物价水平下,连整月的止痛片都买不起。

前两天,村口的王婶念叨:“当年李老师白天上课,夜里还帮我家二娃补课,自家苞米地都顾不上收。现在呢,她关节炎犯了,只能躺在床上。闺女在城里当保洁,母女俩挤在 30 平的老屋里……” 说着说着,王婶的眼泪就下来了。公办教师退休金年年上涨,同样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民办教师,怎么就被忽视了呢?

在教育局门口,经常能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攥着褪色的奖状和发霉的教案,跟办事员掰着指头算账:“1982 年我代课的时候,工资才 15 块,现在物价涨了多少倍?” 然而,办事员也面露难色:“政策没改,我们也没办法。” 这话乍一听有道理,可仔细想想,实在让人憋屈。20 多年了,政策为何迟迟改不动?

经查询资料得知,2011 年教育部就提出要妥善解决原民办教师待遇问题。但十年过去了,有的省份有所行动,增加了补贴,可在不少地方,依然死守着教龄乘以 10 块的老规矩。隔壁县的老刘头说得实在:“现在工地小工一天都能挣 200,我们这些教书匠的青春,怎么就这么不值钱?”

更让人心寒的是对比。村西头的赵老汉,年轻时游手好闲,如今享受五保户待遇,住在敬老院,天天有人伺候。而东头的孙老师,当年带着学生勤工俭学盖校舍,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现在每月 300 块的补贴,得掰成八瓣花。有一次,我看见孙老师蹲在药店门口,拿着两盒止痛片反复比价,手指都在颤抖。

有人指责这些老教师 “不知足”,还说国家有难处。我可不认同!当年农村教育条件极其艰苦,泥巴垒的课桌,报纸糊的窗户,这些老师靠着一股信念,硬生生撑起了农村教育的一片天。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难道就该把他们遗忘?这是什么道理?

上个月,省城来了位记者,拍摄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78 岁的周老师拄着拐杖,前去讨说法,说话时气喘吁吁:“我不要特殊照顾,就想问问,我这 42 年教龄,怎么就比不上五保户?” 视频下方,数万条留言刷屏,许多曾是他们学生的人,还有孩子被教过的家长,纷纷表示看哭了。

这事儿,本质上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说法。这些老人要强了一辈子,临到老,不想给国家添麻烦。但看着公办教师退休金逐年上涨,自己却连基本的养老保障都没有,心里怎能不难受?

说实话,要是把这些老教师的遭遇拍成电影,肯定比任何苦情戏都催泪。他们教过的学生,有的成了老板,有的当上了干部,可老师自己,还在为买药钱发愁。有天在村口,李老师拉着我说:“闺女,别写文章了,没用……” 可转身,她又朝着镇里走去,说是要去递交材料。

眼看到年关了,这些老教师家里,怕是连年货都置办不起。听说南方有个省,把补贴加到了每月 350 元,可这点钱又能做什么?买斤排骨都得犹豫再三。我觉得,这事儿应该有个全国统一的解决方案,不能让这些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寒心。

最后,我想说句心里话:咱们不能让人戳着脊梁骨骂 “卸磨杀驴”。这些老民办教师,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三尺讲台。如今他们老了,社会理应成为他们的依靠。这么简单的道理,连三岁小孩都懂,大人怎么能糊涂呢?

来源:辛梓育儿教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