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少林寺的“神力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07:00 4

摘要:咱今天讲个少林寺的老故事。这唐朝永徽年间,少林寺里有个和尚,法名叫寂鸿。

咱今天讲个少林寺的老故事。这唐朝永徽年间,少林寺里有个和尚,法名叫寂鸿。

这小子生得真是五大三粗,站着像座铁塔,躺着像条渡船,一双脚好似两只小船,那手张开活像个小蒲扇。

寺里师兄弟都笑称他“饭头大王”,一来他管着厨房烧饭,二来这身量实在吓人。

这寂鸿和尚虽然生得高大,手脚却笨得很。

一套罗汉拳学了半年,打得还是歪歪扭扭,连刚入门的小沙弥都比他强。

当家和尚没法子,只好派他专职烧火做饭。

您别说,他蒸的馒头倒是又大又暄,熬的粥也是香喷喷的,寺里上下都爱吃他做的斋饭。

少林寺是什么地方?那是天下武学正宗。

寺里和尚,上至七八十的老师父,下至十来岁的小徒弟,哪个不会几套拳脚功夫?

唯独这寂鸿,整天围着灶台转,一套拳也学不全。

这天寂鸿正揉着面,听见外头呼喝声不断,扒在窗边一瞧,原来是师兄弟们在练武场上比试。

这个使的是金刚掌,那个打的是伏虎拳,个个身轻如燕,拳脚生风。

寂鸿看得心里直痒痒,手里揉着的面团都被他捏得变了形。

“唉,我这笨手笨脚的,怕是练不成武了。”寂鸿长叹一声,继续揉他的面。

说来也巧,这厨房门外不知何时放了一口破钟,少说也有千把斤重。

寂鸿每天忙完斋饭,总要试着抱一抱这口钟。

起初那钟纹丝不动,寂鸿却不死心,天天去抱。

寺里和尚见了都笑他:“饭头大王,您这是要把这钟抱熟了当锅使啊?”

寂鸿只是憨笑,也不答话,照抱不误。

您猜怎么着?日久天长,这笨功夫还真显出灵验来了。

先是那钟微微能动,后来竟能挪动几分,再后来,寂鸿一发力,能把钟抱离地面。

三年过去,这寂鸿已经能抱着千斤大钟在寺里走上三圈,面不改色心不跳。

有一年全寺比武大会,各位师父都拿出看家本领。

轮到寂鸿时,只见他走到那口破钟前,运一口气,竟将钟举过头顶,在场上走了七八圈才放下,大气都不喘一口。

全场惊得鸦雀无声,老方丈连连称奇:“此乃真神力也!”

自此,寺里都管他叫“神力王”。

却说有一年夏天,连着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大雨,道路冲毁了七八处。

往常来寺里卖盐的小贩都不见踪影,寺里的存盐眼看就要见底。

当家和尚急了,把寂鸿叫到跟前:

“寂鸿啊,寺里快没盐了。你赶着骡子,驮上两百斤粮食,去城里换些盐回来。”

寂鸿应了声,装好粮食,牵着骡子就上路了。

走到青云渡,见行人个个慌里慌张,一问才知,前面有伙强盗拦路抢劫,听说有十几人哩!

路人劝他赶紧回头,寂鸿却笑笑:“多谢好意,俺还得去换盐呢。”

继续往前走,见一座木桥被洪水冲断了。骡子停在断桥前,怎么也不肯过。

寂鸿没奈何,四下看看无人,竟把骡子连同两百斤粮食一块儿抱了起来,一步步蹚过河去。

您猜那些强盗在哪?其实就藏在树林子里,本来打算抢这大和尚一票,可见他连骡带粮抱过河,个个吓得腿软:“娘啊,这哪是和尚,分明是罗汉下凡!”

哪还敢露面?屁滚尿流地逃走了。

寂鸿到了盐行门口,只见围着一群老百姓,正与盐商理论。

原来这盐行的李掌柜趁机抬价,以往买两斤盐的钱,如今只能买到一斤盐,百姓们叫苦连天。

寂鸿挤进人群,正听见李掌柜在那儿耍横:“涨水期间,运输不便,我不涨价喝西北风去?从现在起,再涨一倍!”

百姓们眼睁睁见盐价又涨了,气得咬牙切齿,可又无可奈何。

寂鸿心想:这么涨价,我这么多粮食也换不了多少盐啊……

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只见他把头巾往下一拉,遮住眼睛,装成盲人,摸索着向前走去,嘴里念叨着:“李掌柜在哪?听说李掌柜是有福之人,能不能让俺摸摸您的福相?”

这李掌柜最爱听奉承话,当即笑道:“来来来,让你摸摸也无妨。”

寂鸿摸到李掌柜面前,一边摸一边夸:“哎呀呀,真是福体!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说着说着,突然一把将李掌柜拦腰抱住,举过头顶。

“哎呀呀!放下我!放下我!”李掌柜吓得哇哇大叫。

寂鸿笑道:“盐价还涨不涨了?”

“不涨了不涨了!快放我下来!”

寂鸿这才轻轻把他放下。

李掌柜惊魂未定,赶紧叫伙计按原价收粮换盐。

后来这李掌柜逢人便说:“少林寺的和尚惹不得!看着慈眉善目的,动起手来真要命!”自此再不敢随意抬价了。

寂鸿换足了盐,回到寺里,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方丈。

老方丈捻须微笑:“善哉善哉,寂鸿啊,你这才叫真正的‘功夫’呢。武功不止是拳脚,更是智慧与善心。”

后来寺里流传这么一句话:“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用心,不如烧火僧。”说的就是寂鸿和尚的故事。

所以啊,各位看官,别小看了身边那些看似笨拙的人。

有时候,笨功夫下足了,反而能成就真本事。

就像咱老话说的:“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来源:月醒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