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第四十二章 大学时期的探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6 16:36 3

摘要:那是五月份的一个上午,北大图书馆像往常一样稀稀拉拉地坐着一些学生。平日里在课堂上,关林很少发言,他不是那种教师讲什么就全盘接受的人,他有意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讲课。他知道,即使是再怎么优秀的教授,说出来的话也不见得永远正确。所以,老师们不大喜欢这个沉默寡言的学生。

那是五月份的一个上午,北大图书馆像往常一样稀稀拉拉地坐着一些学生。平日里在课堂上,关林很少发言,他不是那种教师讲什么就全盘接受的人,他有意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讲课。他知道,即使是再怎么优秀的教授,说出来的话也不见得永远正确。所以,老师们不大喜欢这个沉默寡言的学生。

关林按照惯例,坐在图书馆后面靠窗的第二个位子,这里不仅光线充足,而且很少有人会坐在这里,他不想被人打扰。他通常都很孤独,那天却难得地有人坐在他身后位子,当时他并未在意这一点,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书桌上的线装书上,那是脂评本《红楼梦》的影印本,他正在抄写书上的批语。

“你也是个红学迷吗?”

身后传来一个声音,起先,关林没觉得那个声音是在对自己说话,可他抬起头四下看时,发现身边没有别人,于是,他转头向后看。

一个留着长发,敞着衬衫胸口的男生正托着腮注视着他。关林在图书馆常看到这张脸,但并不知道他的名字。这个男生比关林略矮一些,但人很结实,眉毛浓重,还有一副显得坚强而好斗的面孔,他那沉着的眼神和宁静自信的态度,显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此时,他的手里也拿着一本线装书,书名是《红楼梦》。

“我稍微瞄到一眼,不是故意要偷看的。”长发男子指指关林桌子上的书和笔记本。

关林扫了一眼自己的笔记本,问:“你也喜欢《红楼梦》?”

长发男子将手中的书放到桌上,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我一向认为历史和文学是分不开的,研究历史名著,实际上就是在研究历史,只是每个人的研究方法不同,所以得出来的结论也不同。”

关林指指桌上的《红楼梦》:“那你的看法是什么吗?”

“红学界把红学研究分为新红学和旧红学,旧红学又分为索隐派、评点派和题咏派;而新红学就是所谓的考证派,你的研究属于哪一派?”长发男子反问。

关林说:“在我看来,索隐派和考证派是一个意思,都是在猜谜。考证派的所谓科学考证其实一点也不科学,他们抓住小说第一回中提到的‘曹雪芹’的名字,非要将曹雪芹安到江宁织造府的曹家里,可惜的是,他们翻遍曹家的族谱,也没找到曹雪芹的名字,更没有关于曹雪芹的只言片语的记载。”

关林看了一眼手中的书,接着说:“考证派定曹雪芹为曹寅后人的唯一依据就是敦诚《四松堂集》之《寄怀曹雪芹霑》里的小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但是,这句话并不是敦诚诗中的原文,而是后来的‘笺条’贴上去的,这个笺条是谁贴的?这么搞的目的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因此,把这个极其靠不住的笺条作为学术研究的证据是有严重缺陷的。所以,我不认同考证派的观点。”

王景瑞饶有兴致的说:“至少我们有了一个相同点。就算这些考证派能够把曹雪芹的生卒年论述的相当准确,也不能证明《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写的,曹雪芹顶多是对《石头记》‘删改数过’。程伟元是距《红楼梦》一书写作年代最近的人,并且是续书者之一,连他都搞不清作者是谁,而200多年以后的人却根据一些极其靠不住的线索,认定作者就是曹寅家的后人曹雪芹,这显然说不过去。”王景瑞和关林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非常一致。

关林问:“那你认为曹雪芹究竟是谁?”

长发青年很肯定的说:“我认为,曹雪芹就是个笔名,真正的作者应该另有其人。而且,小说中的描写和曹家的事完全对不上,所以,《红楼梦》不可能是曹雪芹的自传。”

“这和我的看法是一致的,考证派完全不顾小说中描写的内容,把精力浪费在挖掘作者身世的研究上,以致无论怎么解释都无法自圆其说。我觉得,要想真的读懂《红楼梦》,只能在原著的文本上下工夫,脂砚斋应该是批书第一人,他的批语是解开红楼谜团的关键所在,所以,我最近一直在研究脂砚斋的批语。”关林感到很兴奋。

那天,关林和这个长发青年谈了很长时间,分手时他才知道此人叫王景瑞,是历史系大二的学生。关林虽然觉得此人是个怪胎还是和他握了手,然后突然觉得有点好笑,因为他一直以为被人当成怪胎的永远是自己。

虽然他和王景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情,但碰到时一定会聊上几句。没想到分别五年后俩人又碰到了一起,而且,他竟然成了肖雅婷的丈夫。

AI绘图:张凯庆

《红楼密码》2019年10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21年1月独家授权喜玛拉雅,王更新播讲

2025年9月6日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