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赛德特生物科技产业园即将封顶、年内投用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个总投资超2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的细胞治疗产业平台,从落地到建设仅用一年多时间,其背后离不开成都“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机制的精准发力,更彰显出成都以营商环境“软实力”
近日,赛德特生物科技产业园即将封顶、年内投用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个总投资超2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的细胞治疗产业平台,从落地到建设仅用一年多时间,其背后离不开成都“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机制的精准发力,更彰显出成都以营商环境“软实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的坚定决心。
生物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资源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细胞治疗领域,对研发与生产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正如赛德特董事长吴茂友所言,“层高、承重、资源聚合缺一不可”,在核心城区找到匹配用地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都各级政府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仅协调落实金牛区核心地块,更以“专班+政策”织密服务网络,真正实现了从“抛橄榄枝”到送“定心丸”的转变。
成都服务企业的诚意,体现在“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务实作风中。从设立“专班小组”提供全流程管家式服务,到出台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支持政策,成都展现出政策精准度、服务响应速度和资源链接能力的多维优势。租金减免、研发奖励、融资支持等立体化政策包,切实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而对临床资源、人才科研、产业链聚合的系统性支持,更帮助企业打通“产学研用”关键环节,实现“拎包创新”。
赛德特的落地不仅是单个项目的成功,更是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渐成气候的缩影。随着一临云科技等十余家产业链企业意向入驻,覆盖冻存、研发、中试等环节的细胞治疗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而成都依托华西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推动校企联动与临床转化,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创新药赛道上的差异化竞争力。
当前,各地在招商引资中纷纷推出优惠条件,但真正能留住企业、滋养创新的,往往是更深层次的营商环境——是否真正理解企业痛点、是否具备系统化服务能力、是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成都通过“进解优促”机制深入企业一线,瞄准细胞治疗等未来产业精准施策,不仅解决了赛德特的用地难题,更探索出了一条以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路径。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成都继续坚持“有需必应”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优化全产业链生态,尤其是在高端人才引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和国际资源对接方面持续突破。唯有如此,成都才能在细胞治疗等未来产业中真正实现“弯道超车”,为中国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成都动能”。□ 闫俊博 杜小平 苏东华
来源:科学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