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正恩的治理下,朝鲜人很少喝饮料,却喜欢喝米酒和大同江啤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8:44 1

摘要:到了近代,尤其是金日成和金正日当政的时候,朝鲜的喝酒习惯有了点变化。那时候,烈酒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烧酒。烧酒是蒸馏出来的,酒精度高,一般在20%到40%之间,喝起来够劲儿。

在金正恩的治理下,朝鲜人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喝酒这件事儿,挺有意思的。

你会发现,他们很少喝饮料,倒是特别钟爱米酒和大同江啤酒。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朝鲜人喝酒,不是啥新鲜事儿,历史可悠久了。

早在高丽王朝那会儿,朝鲜人就挺喜欢喝两口的。当时最常见的酒就是米酒,用大米发酵出来的,口感醇厚,酒精度不高,老少皆宜。

后来到了李氏朝鲜时期,喝酒的风气更浓了,不光是普通老百姓,连贵族、文人之间也流行喝点小酒,写写诗,聊聊天。

到了近代,尤其是金日成和金正日当政的时候,朝鲜的喝酒习惯有了点变化。那时候,烈酒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烧酒。烧酒是蒸馏出来的,酒精度高,一般在20%到40%之间,喝起来够劲儿。

因为生产简单、成本低,烧酒在那会儿成了不少朝鲜人的心头好。不过,米酒也没被冷落,依然是家家户户常备的传统酒。

金正恩2011年上台后,朝鲜的喝酒风向又变了。他接手国家后,推行了一些经济和社会改革,想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好点。在这个过程中,米酒和大同江啤酒慢慢成了主流,烧酒的地位反而没那么突出。

米酒带着传统文化的味儿,大同江啤酒则是朝鲜自己的品牌,带着点民族自豪感。这两种酒逐渐成了朝鲜人喝酒的主角。

米酒这可是朝鲜的老宝贝了。几百年来,米酒一直是朝鲜人生活里的一部分。它是用大米发酵酿出来的,工艺简单,味道却很地道。朝鲜人做米酒,通常是把大米泡水、蒸熟,然后拌上酒曲,密封发酵几天。发酵好了以后,酒香扑鼻,喝起来有点甜,又有点酒劲儿,特别适合在家喝。

米酒在朝鲜不光是酒,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甚至祭祖的时候,米酒都得摆上桌。比如过年,家家户户都会酿点米酒,亲戚朋友聚一块儿喝,图个热闹。

再比如祭祀,米酒是供奉祖先的标配,表达敬意和怀念。这种传统让米酒在朝鲜人心里地位特别稳,甭管时代怎么变,它都丢不下来。

金正恩上台后,米酒的生产还得到了点“升级”。政府鼓励用现代技术改进酿酒工艺,既保留传统味道,又提高效率。现在朝鲜有些地方的米酒产量上去了,质量也更稳定,普通人喝起来更方便了。

大同江啤酒可是朝鲜的“国货之光”,2002年,大同江啤酒厂在平壤建起来了,名字取自流经平壤的大同江,听着就挺有气势。这款啤酒用的是优质麦芽和啤酒花,酿出来口感清爽,泡沫细腻,喝起来有点像欧洲的淡啤酒,但又有自己的特色。

金正恩上台后,对大同江啤酒特别上心。政府不光加大了生产,还到处宣传,鼓励大家多喝自家的啤酒。平壤街头的大同江啤酒广告随处可见,电视上也时不时播点推广片儿。

听说朝鲜还建了好几家啤酒厂,产量噌噌往上涨。除了供应国内,大同江啤酒还成了对外展示的招牌。来朝鲜旅游的外国人,很多人都会点一瓶尝尝,算是体验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朝鲜人喜欢大同江啤酒,不光因为它味道好,还因为它便宜又方便。在平壤的一些啤酒屋里,大同江啤酒卖得特别火。普通老百姓下班后,三五好友聚一块儿,点上几杯啤酒,聊聊天,挺自在的。这种喝啤酒的习惯,在金正恩治理下越来越普遍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好奇了:为啥朝鲜人这么爱喝酒,却不怎么喝饮料呢?

先说经济,朝鲜这几十年来,一直受国际制裁和经济封锁的影响,发展速度慢,老百姓的收入普遍不高。饮料这东西,在朝鲜算不上生活必需品,价格还不便宜。

比如一瓶可乐或者果汁,可能是普通人好几天的伙食费,买来喝有点“败家”的感觉。相比之下,米酒和大同江啤酒便宜多了,米酒还能自己酿,成本几乎忽略不计。老百姓精打细算,自然更愿意选酒。

再者,朝鲜的饮料市场压根儿没怎么发展起来。国际大牌饮料,像可口可乐、雪碧啥的,因为制裁进不来。本地生产的饮料种类也少,产量低,供应不上。饮料大多是进口货或者小厂子做的,价格贵不说,味道还不一定靠谱。朝鲜人一看这情况,干脆就不喝了,喝酒多实惠。

除了经济,文化传统也起了大作用。在朝鲜,喝酒是社交和生活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根深蒂固。不管是家庭聚会、朋友小酌,还是正式场合,酒都少不了。喝点酒,能拉近人和人的距离,还能放松心情。尤其在压力大的时候,喝两口米酒或者啤酒,感觉一天的疲惫都散了。

饮料呢?在朝鲜文化里压根儿没啥地位。饮料不像酒那样有仪式感,也不像茶那样有讲究。朝鲜人喝水一般是白开水,渴了就喝这个,简单又省事儿。饮料这种“洋玩意儿”,在他们眼里有点多余,没啥吸引力。加上经济条件限制,饮料就更没机会翻身了。

朝鲜的喝酒文化,不光是个人喜好,还跟社会生活紧紧连在一起。它既是社交的“润滑剂”,也是压力的“解药”,甚至还跟传统礼仪挂钩。

在朝鲜,喝酒是拉关系的好办法。朋友聚会的时候,几杯米酒下肚,大家话匣子就打开了,气氛热乎乎的。单位同事之间请客吃饭,也少不了酒。听说在朝鲜的一些工厂或者农村合作社,下班后领导会带着工人喝点酒,聊聊工作生活,增进感情。这种喝酒的习惯,让人际关系更亲近。

生活压力大,是朝鲜人喝酒的另一个原因。朝鲜社会节奏虽然不像外面那么快,但物资短缺、劳动强度大,让很多人心里挺沉重。晚上回家,喝点米酒或者大同江啤酒,能让人暂时忘掉烦恼,放松一下。尤其在农村,干了一天农活,喝点自家酿的米酒,感觉特别解乏。

喝酒还跟朝鲜的礼仪分不开,敬酒在朝鲜是门学问,长辈敬晚辈、主人敬客人,都是表达尊重和友好的方式。比如过节的时候,年轻人得给长辈敬酒,表示孝心。朋友之间喝酒,也得讲究个先后顺序,不能乱了规矩。这种传统让喝酒不光是喝,还带着点文化意义。

金正恩上台后,朝鲜的喝酒文化能有现在的样子,跟他的政策脱不了干系。他上任后搞了一些改革,想让国家经济好起来,也想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有滋味。喝酒文化这块儿,就是这些变化的一个缩影。

比如大同江啤酒,政府花了不少心思推广。建啤酒厂、搞宣传,甚至还弄了些啤酒节活动,让老百姓觉得喝大同江啤酒挺时髦的。这不光满足了大家的需求,还给国家挣了点钱。米酒这边,政府也下了功夫,改进生产技术,让传统的东西焕发新活力。

这些政策一推,米酒和大同江啤酒就更受宠了。

朝鲜的喝酒文化还在变,未来可能会有几个趋势。经济如果慢慢好起来,老百姓收入高了,可能会更挑剔酒的品质,米酒和大同江啤酒得不断升级才行。

金正恩视察酒厂关心水源 称酒的品质由水质决定 中国新闻网

来源:桃桃橙橙第一名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