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像是哪吒一样,似乎是毫无征兆地,又或者是厚积薄发般地,一下子就走到了大家面前。
近日,甲亢哥的中国行可谓是掀起一股中外博主、中外文化的碰撞热潮!
就像是哪吒一样,似乎是毫无征兆地,又或者是厚积薄发般地,一下子就走到了大家面前。
从粉丝到路人,又从路人到网友,从网友到政府,甲亢哥一路高歌猛进,火遍网络。
3月27日13时,“甲亢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两条长约6小时的“中国旅游”视频,总点击量近千万次。
成为甲亢哥中国行的开门红。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也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介绍称,“甲亢哥”是名20岁的美国网红视频博主,他在中国的旅行获得了全球观众的广泛关注,这表明具有网络影响力的人正在跨越文化鸿沟,为外国观众带来更多了解充满活力的中国的渠道。
河南文旅更是贴心满足了甲亢哥拜师少林寺的愿望。
打开网页,别说是一些博主大力宣传,就是各大媒体也极力推送。
面对粉丝们的狂热,甲亢哥小小的身躯走出了国王般地气势。
想起梁衡《人人皆是国王》中所述:“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
梳理甲亢哥的视频,感悟颇深。
首先,从甲亢哥的角度来说。
1.甲亢哥入乡随俗,不带政治色彩
长城上穿东北大花袄西装,没有一点违和感。
小店里买印着龙的鞋子、帽子、T恤,赞不绝口。
海底捞看店员表演拉面舞蹈,伸了舌头去配合,很给面子。
少林寺拜师学艺,动作是真诚的,表情也是实在的。
而对师傅的崇拜和感激也是发自内心。
体验中国的小米汽车,毫不客气地表示自己的斯特拉又贵还比不上小米的速度。
像一个误入异国他乡的调皮的孩子,一路感受着惊喜与奇异。
2.甲亢哥表情夸张,但是尊重对方
甲亢哥从下飞机的那一刻,没有一刻空闲。
粉丝要拍照,那就拍。
粉丝给小吃,好吃的赞赏,不对胃口的不评价。
但是,从冰糖葫芦到豆汁到元气森林、烤鱿鱼,基本上都很给面子。
尽管表情夸张,但是他用另一种形式尊重了给食物的粉丝和做食物的师傅。
这是他的可贵之处。
3.甲亢哥有备而来,体验文化是核心
作为国外博主,他没有专门去找阴暗面,要证明什么,也没有大惊小怪的,见到一点就印上一大坨子。
他像一个闲散山人,走到哪里看哪里。
很多时候,把评价交给那些看到的网友们。
尤其是欧美网友,毕竟,对于一些从未到过中国的欧美网友来说,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大概从来没有这么真实过。
其次,从中国各方的表现来看。
1.热情而不失礼貌
粉丝们极其热情,给足了甲亢哥这个美国顶流博主面子。
但是也并非是仅仅崇拜和支持,博主们各种整活,各种挑战。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善意,表示欢迎。
2.客气而不失风度
上海之行,小米汽车的年轻司机。
英文水平很棒,和甲亢哥毫无障碍地交流,实在是很长国人的脸。
不仅如此,小哥也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满足了甲亢哥的好奇,甚至还给中国的电动汽车做了一把广告,整个过程实在丝滑。
河南之行,梁师傅和其他几位师傅都是圈粉无数。
实际上,除了电视剧以及春晚,很少能在媒体上看到少林寺功夫的真实样子。
梁师傅的英文水平同样令人佩服,而婉拒甲亢哥现金报酬的那句话,也处处是从容。
Friend is no money, friend is your country, my country, whole world, we are friend, because of Kongfu.(朋友非财,而是你的国家,我的国家,整个世界,我们是朋友,结缘于功夫)。
直接沦陷。
另外,几位配合的师傅的猴拳、醉拳也令人拍手叫好!
中国功夫名不虚传。
想起当年的黄飞鸿,不禁泪湿。
3.捧场而不失身份
不得不说,甲亢哥在中国的行程,一些博主、粉丝,甚至文旅单位,也是做了一些准备的。
不论什么方式,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接待好这个客人,把我们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客人。
同时,展示给甲亢哥直播间等待的所有粉丝。
这是我们的待客之礼,待客之道。
也是一种巧妙的借势。
可谓是双向奔赴。
今日之中国,就如甲亢哥初到上海的沉思一样,是该惊艳了!
1275年夏天,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及叔父抵达了中国元朝的上都。
随后,他在中国居住了约17年之久,期间游遍了中国各地,深入了解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并写成《马可·波罗游记》。
一本《马可·波罗游记》,为欧洲了解东方的中国打开一扇窗户。
至今影响深远。
从宋朝起,中国社会的经济交易中已经大量使用纸张印刷的货币“交子”。
《马可·波罗游记》:“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竟与纯金无别。”
注: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百度截图。新闻事件均来自于网络。
来源:陌晴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