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刷手机突然发现,农历七月十六就是白露了。我正准备给家里炖汤,奶奶又开始念叨:“白露三不吃,吃了秋难安!”这都啥年代了,她还守着那些老规矩。我听着烦,顺嘴回了句:“现在谁还管那些忌口啊?”结果奶奶一拍桌子:“你小子别不听,去年你大伯吃火锅上火住院还记得不?”
今天刷手机突然发现,农历七月十六就是白露了。我正准备给家里炖汤,奶奶又开始念叨:“白露三不吃,吃了秋难安!”这都啥年代了,她还守着那些老规矩。我听着烦,顺嘴回了句:“现在谁还管那些忌口啊?”结果奶奶一拍桌子:“你小子别不听,去年你大伯吃火锅上火住院还记得不?”
我寻思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老人。上周去菜场买食材,摊主老张跟我说:“知道为啥现在年轻人秋天爱咳嗽吗?白露后还大鱼大肉,寒气往里钻呗!”这话听着有点道理。咱北方这边,白露那天家家户户都得炖莲藕花生猪蹄汤,奶奶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前两天我偷偷问邻居李阿姨:“要是没猪蹄能换别的吗?”她瞪我一眼:“猪蹄招财,你嫌家里钱多啊?”
不过现在年轻人想法真不一样。我哥们小王就喜欢白露吃麻辣香锅,上周还发朋友圈炫耀:“管他啥节气,爽才最重要!”结果第二天就胃疼打滚,活该!倒是有个同事挺较真,特意查资料告诉我:“油腻辛辣确实容易引发秋燥,但生冷食物适量吃没问题,关键看体质。”这话让我想起大学室友,那小子白露那天非喝冰可乐,结果发烧请假,回来还嘴硬说“我这是排毒”。
奶奶昨天教我炖汤,非得选七孔藕,说是比九孔藕粉。我偷偷上网查过,原来七孔藕淀粉多,确实适合熬汤。焯猪蹄时她非要大火煮开再转小火,还说开水炖汤更香。我趁她转身加了点枸杞,她瞪大眼睛:“祖宗的方子不能改!”我心想现代人补抗氧化剂也得与时俱进啊。
南方朋友老赵说他们那边白露吃鸭肉,还非得配莲藕。问他为啥,他说鸭肉性凉,配温性的藕就平衡了。我寻思这逻辑跟北方猪蹄汤里加红枣差不多,都是怕寒热不均。不过老赵最近在直播间卖预制菜,专门弄了款“南北白露套餐”,鸭肉藕煲和猪蹄汤一起卖,说销量还不错。
现在科技也掺和进来了。前两天刷短视频,看到有人用3D打印做猪蹄形状的藕粉糕,底下评论炸锅:“这是要毁传统?”也有人夸新潮。更离谱的是有个APP,输入年龄和体征,直接出白露食谱,说比老人嘴强。我试过一次,推荐我吃山药排骨汤,奶奶说我该吃猪蹄,俩人吵得不可开交。
昨天炖汤时我偷偷测了下,高压锅四十分钟就能把藕炖软,比奶奶守着砂锅熬俩小时快多了。她尝完说味道差点,但承认能少费电。我趁机建议加红枣换成枸杞,她虽然不乐意,但看汤颜色红亮,最后没反对。这事儿让我明白,传统和新潮得慢慢磨合,不能硬碰硬。
来源:雪中欢闹的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