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访华回国第7天,特朗普对印度有了新说法,加税只是小插曲?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7 17:54 3

摘要:据《印度斯坦时报》等外媒9月7号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被问到“谁应该对美国失去印度”负责时,突然来了个180度的态度大转弯。

情理之外,又意料之中的,在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回国后第7天,特朗普对印度有了新说法。

据《印度斯坦时报》等外媒9月7号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被问到“谁应该对美国失去印度”负责时,突然来了个180度的态度大转弯。

此前美印领导人会晤

特朗普说“自己不认为美国已经失去了印度”,还称赞莫迪是一位“杰出的总理”,强调“美国和印度有非常特殊的关系。我们只是偶尔有一些小插曲”。

很显然,相比于此前对印度加税50%,声称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倒卖的行为非常“不好”,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又开始变了。

美印前段时间因为关税战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双方高层在社交媒体公开的互相指责,都成了特朗普嘴中的“小插曲”。

按照这种说法,那俄乌冲突、伊以冲突这种地区战争,大概也只能算“两个小孩在公园打架”了。

然而,从正常人的眼光来看,死伤巨万的俄乌冲突,并不能用“两个小孩在公园打架”来比喻;而美印之间的关税博弈,也跟“小插曲”相距甚远。

只不过,面对着印度向中俄靠拢的事实,特朗普有点慌了,所以要往回找补,试图挽回美印关系而已。

今年4月,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

那么,他这种想一出是一出,把大国交往当儿戏的想法,能不能实现呢?

对其它国家,可能很难,但遇上印度,那就很不好说了。

事实上,面对特朗普对印态度的改变,莫迪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回应了。

据印度媒体报道,莫迪在社交媒体连发三贴,第一时间回应美国的善意,表示对特朗普的最新发声“深表赞赏”,同时特意指出,美国和印度已经建立了“积极且具有前瞻性的全面全球战略伙伴关系”。

莫迪这几条回应,第一对应特朗普赞赏莫迪是“杰出总理”,并说两人是很好的朋友;第二对应特朗普说美国和印度有“很特殊的关系”。

堪称是句句有着落,字字有回应。

不了解因果的人乍一听,还以为美印从没发生过矛盾,一直都在“蜜月期”呢!

然而,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特朗普和美国高层指责印度的报道和新闻,还在全球媒体的热点上挂着;印度反击美国自己从俄罗斯进口物资,却指责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采取“双重标准”的帖子,也还在四处传播。

这不是美印双方互相给个台阶,就能彻底掩饰过去的。强行掩饰,不但美印关系未必能转暖,反而有损于美国和印度各自的核心利益。

从美国的角度,特朗普奉行“交易的艺术”,喜欢不管能不能打得过,先“打着试试”,以这种方式极限施压,寻求美国利益的最大化。

等到发现极限施压没用之后,又唾面自干,完全不把自己说过的话当话,动不动就来个180度的大转折。

表面看上去,这为美国外交内政提供了充足的灵活性,实则此举严重损伤美国国际声誉和经济利益。

最简单的,美国一看印度想要向中俄靠拢,就开始放松打压的节奏,改换示好和拉拢路线,那么全球其它国家,再遇到美国霸权施压的时候,会不会有学有样,通过向中俄靠拢来缓解压力,倒逼美国改弦易辙呢?

一次两次就算了,这种事干的多了,那在其它国家眼中,美国就彻底丧失威慑力了。这不但损害美国无形资产,还直接损害美国当前利益。

更具体一点,如果印度真以这种方式躲过一劫,避免了美国额外加征的关税,那日本、欧盟还会心甘情愿的,按照美日、美欧关税协议,向美国投资巨额资金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次特朗普在施压印度的问题上半途而废,那别说以后用关税威胁别国了,恐怕他此前谈妥的那些关税协议,也根本执行不下去。

其次,从印度的角度来讲,美印关税博弈激烈之后,印度为了反向施压美国,争取谈判筹码,积极向中俄靠拢,还罕见的访华参加了上合峰会。

包括中俄在内的上合国家,难道不知道印度用心不纯吗?

当然不是的,其它上合成员国对印度借助上合组织,向美国反向施压的想法,是一清二楚的。

但反抗关税霸权,本身就是上合成员国的共识,只要印度真的打算反抗关税霸权,那就算印度利用上合整体的影响力,跟美国博弈,其它国家也不会说什么。

但在中俄积极回应了印度的示好,上合其它成员国也表达了同仇敌忾,寻求更公平贸易秩序的背景下,印度却又跟美国“摒弃前嫌”,“眉来眼去”,那就有点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

至于这么做的后果,印度应该很熟悉。

上世纪5、60年代,“不结盟运动”风生水起,搞得印度这个“不结盟运动”组织的“无冕之王”,一度有了美国和苏联两极之外,“第三极”的地位。

那时的印度,论国际影响力可能比中国还强。那为什么今天的印度,沦落到别人都不承认,需要以“印度式赢学”强调自己“有声有色大国地位”的地步呢?

很简单,因为当时的尼赫鲁政府,正是像现在莫迪政府做的那样,应对问题的。

说白了,1962年之后,作为一个独立于美苏之外的“第三极”领袖国家,印度却因为自己蚕食中国领土的野心,被解放军一路反推。

其后印度一看打不过,连忙找美苏求援。为了获得美国和苏联的援助,当时的尼赫鲁政府事实上放弃了自己的原则立场,背离了“不结盟运动”的初衷,选择跟苏联,跟美国“左右逢源”去了。

其结果,就是丢了“不结盟运动”领袖的位子不说,自己也啥好处没捞到,还被美苏充分利用了50年。

8月底莫迪访华参加上合峰会

如今也是一样的,莫迪当局利用上合峰会,获得了跟美国谈判的筹码,不说尊重自己的利益,跟美国抗衡到底,却在特朗普改变说法的第一时间,就去捧美国的臭脚。

这种变色龙一样的做法,固然能够短期内获得利益,但长期来看势必加强印度“靠不住”的认知,让他们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更小。

而自身影响力不足,一旦遇到特朗普加税这种程度的施压,就只能去寻求其它大国的帮忙。

如此恶性循环,印度永远也别想真的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而是只能在大国博弈的夹缝里,挣扎求生。

作为一个大国,左右逢源,浑水摸鱼这事,干一次是智慧;干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那就成笑话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印度和美国的“双向奔赴”,恐怕很难有个好下场。

来源:白骨青灰皆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