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之上,还有一座山?当心脏拖累了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18:42 24

摘要:社区医院的张医生正在给65岁的老王做常规复查。老王是个“老病号”了,几年前因为冠心病导致了心力衰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衰”。这几年,靠着按时吃药、控制饮食和适当活动,病情一直还算稳定。

AI配图

“王叔,最近感觉怎么样?药都按时吃了吧?”

社区医院的张医生正在给65岁的老王做常规复查。老王是个“老病号”了,几年前因为冠心病导致了心力衰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衰”。这几年,靠着按时吃药、控制饮食和适当活动,病情一直还算稳定。

可最近,老王总觉得不对劲。

“张医生啊,我这药也吃着,盐也控制着,怎么感觉越来越不得劲了?”老王皱着眉头,喘着气说,“以前还能在小区里溜达两圈,现在从客厅走到厨房都喘得厉害,心慌得不行,两条腿跟灌了铅一样沉。”

张医生听完,心里咯噔一下。他给老王调整了利尿剂的剂量,可一个星期过去,老王的症状改善得并不明显。这不像是单纯的心衰加重。难道,在心衰这座大山的背后,还藏着另一座更险峻的山峰?

在讲老王的故事之前,我们得先花几分钟弄明白两个听起来很像、但其实关系微妙的“难兄难弟”: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和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您可以把我们的心脏想象成一个功能强大的“水泵房”,左边的心室负责把富含氧气的“生命之水”(动脉血)泵送到全身,右边的心室则负责把用过的“废水”(静脉血)收集起来,泵到肺部这个“净化厂”去重新加载氧气。

心力衰竭,就是这个“水泵房”出了故障,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以满足代谢需求 。比如老王,他的左心室这个主力水泵没力气了,每次泵出去的水少了,这就叫“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还有一种情况,水泵的力气还在,但泵体本身变得僵硬,每次能装的水少了,这叫“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不管是哪种,结果都是一样:全身的“供水”不足,人就会感到疲劳、无力。

当左边的水泵罢工,问题就来了。水泵不给力,从肺部“净化厂”流过来的水就容易堵在门口,造成“交通拥堵”。这个拥堵会让肺部血管里的压力越来越高,就像是高速公路堵车,后面的车越积越多,路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发生在肺部血管里的“高血压”,就是肺动脉高压

所以,心衰,尤其是左心疾病,是导致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原因 。它们就像一对连体婴,心脏的麻烦,最终会蔓延到肺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旦心衰患者同时患有肺动脉高压,往往预示着更差的预后 。

那么,在心衰患者中,到底有多少人同时承受着肺动脉高压的折磨呢?

过去,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不同的研究给出的数据差异巨大,有的说很少,有的说非常普遍。

最近,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做了一件大事。他们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把全世界过去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的、靠谱的研究都找出来,像拼图一样,把数据整合在一起,得出一个最接近真相的结论 。

这项分析一共纳入了54项研究,覆盖了全球近26万名心衰患者 。结果令人震惊:在所有心衰患者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总估算患病率高达46.6% !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意味着,

几乎每两个心衰患者中,就有一个人的肺部血管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个数字,远比我们过去想象的要高。它告诉我们,肺动脉高压并不是心衰的罕见并发症,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

当然,研究也发现,不同研究报告的患病率从最低的4.6%到最高的93.9%不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就引出了下一个关键问题——我们用什么“尺子”去测量它。

科学家们发现,导致数据差异巨大的最主要原因,是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方法不同 。在临床上,医生们主要用三把不同的“尺子”来测量。

医院病历记录(最低估的尺子):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研究人员直接调取医院的电子病历,看有多少心衰患者的诊断记录里写着“肺动脉高压”。这种方法虽然能分析海量数据,但非常不精确,很多轻中度的患者可能根本没被诊断和记录。因此,它得出的患病率最低,只有18.4%心脏超声(最常用的尺子): 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 。医生通过超声探头,可以间接估算出肺动脉的压力。它方便、安全,是筛查的首选 。通过这把尺子测量,患病率大约是45.7%,这个数字已经非常接近我们前面提到的总体估算值 。右心导管术(最精确的“金标准”): 这是诊断肺动脉高压最准确的方法 。医生需要通过一根非常细的导管,从患者的静脉进入,一直送到右心室和肺动脉,直接测量那里的压力 。因为它是一种有创检查,操作复杂,一般只用于病情较重或诊断困难的患者。正因为检查的都是“硬骨头”,它得出的患病率也最高,达到了惊人的62.5%

这三把“尺子”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只是粗略地看病历,会漏掉大量患者;如果我们用常规的心脏超声去筛查,会发现近一半的患者有问题;而如果我们对那些重症患者进行最精确的检查,会发现超过六成的人都合并了肺动脉高压。

这项大型分析不仅给出了总体数据,还像侦探一样,发现了一些高风险人群的线索。

“心室僵硬”比“心室无力”更危险: 研究发现,那种“射血分数保留”(心脏僵硬)的心衰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比例(47.2%)要高于“射血分数降低”(心脏无力)的患者(35.7%) 。这可能因为僵硬的心脏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静脉充血,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 。“向前看”比“向后看”发现更多问题: 在医学研究中,“前瞻性研究”(提前设计好方案,然后跟踪一群人向前看)通常比“回顾性研究”(回头去翻看过去的病历)更可靠,因为研究者对数据收集和疾病诊断的标准化有更多的控制 。这次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前瞻性研究报告的患病率(60.1%)显著高于回顾性研究(37.3%) 。这说明,当我们有意识地、系统地去寻找一个问题时,我们才会发现它有多普遍。地区差异的启示: 分析还显示,非洲报告的患病率最高(61.0%),而北美最低(33.3%) 。这背后可能反映了不同地区的诊断实践和心衰治疗方法的全球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像右心导管术这样的“金标准”检查,由于其侵入性和成本,在某些地区可能不易获得 。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头看老王。张医生在排除了其他可能后,高度怀疑老王的心衰合并了肺动脉高压。他建议老王去上级医院做一个全面的心脏超声检查。

检查结果证实了张医生的猜测:老王的肺动脉压力估算值显著升高。医生解释说,他的心衰虽然一直在用药控制,但长期的左心功能不全,已经悄悄地让他的肺血管压力不堪重负了。之前那些走路都喘的症状,不单单是心衰本身引起的,更是肺动脉高压发出的“警报”。

这个诊断对老王来说至关重要。虽然目前针对心衰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即第二大类肺动脉高压),可用的特效治疗方法非常有限 ,但明确诊断后,医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优化他的心衰治疗方案,比如更精细地调整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并密切监测他的右心功能,尽最大努力延缓病情的进展。

这项来自牛津大学的重要研究,就像一盏探照灯,照亮了心衰治疗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角落 26。它用坚实的数据告诉我们:

对于心衰患者而言,关注点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心脏本身。

鉴于肺动脉高压会显著加重心衰患者的预后,对心衰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以发现早期迹象至关重要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是一位心衰患者,并且发现有以下情况,请务必及时与您的主治医生沟通:

症状与病情不符: 感觉心衰的药物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在常规治疗下没有改善,甚至持续加重。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以前能完成的日常活动,现在变得异常困难,稍微一动就喘不上气。

您可以主动向医生询问:“我的这些症状,有没有可能是肺动脉高压引起的?”

多问一句,可能就会为医生提供一个新的诊断思路,也为自己或家人的健康争取到更宝贵的时间。

认识到问题的普遍性,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心衰患者和医生关注到“心”与“肺”这对唇亡齿寒的伙伴,在治疗心衰这座大山的同时,也警惕肺动脉高压这座随时可能出现的、更险峻的山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管理病情,走得更稳、更远。(本文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或真实病例撰写,仅供参考。如有健康问题,请遵医嘱。)

参考资料:Khan M, Suribhatla R, Spencer J, Daniel N, Pitcher A, Kartsonaki C. Prevalence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Individuals With Heart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 Cardiol. 2025 Sep;48(9):e70197. doi: 10.1002/clc.70197. PMID: 40879315; PMCID: PMC12395587.

来源:康讯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