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籍女子组冠军!来自南工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20:25 1

摘要:继去年以1小时19分的优异成绩斩获南京半程马拉松中国籍女子组冠军后,王晴以1小时18分57秒的成绩再次荣获南京半程马拉松中国籍女子组冠军,并首次进入女子组总排名前三(季军)的好成绩。她对自己的表现比较满意:“最难忘的瞬间是最后几公里的冲刺阶段,当时身体极度疲惫

在今年的南京半程马拉松比赛中

25000 名跑步爱好者

踏上 21 公里的半马征程

一决高下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学院2024级学生

年仅19岁的王晴

以1小时18分57秒的成绩

勇夺女子季军

同时摘得中国籍女子组桂冠

这也是她连续第二年

成为南京半程马拉松赛场上

跑得最快的中国女性

成绩惊艳众人,南京半马再绽光芒

继去年以1小时19分的优异成绩斩获南京半程马拉松中国籍女子组冠军后,王晴以1小时18分57秒的成绩再次荣获南京半程马拉松中国籍女子组冠军,并首次进入女子组总排名前三(季军)的好成绩。她对自己的表现比较满意:“最难忘的瞬间是最后几公里的冲刺阶段,当时身体极度疲惫,但观众的加油声和内心的坚持让我咬牙坚持了下来。” 她还提到,当天天气不太好,风很大,体力消耗严重。不过,她最终通过调整跑步节奏和呼吸,顺利克服了这些困难。

图为王晴去年领奖的照片(右二)

本次南京半马以“智慧城市与全民健身融合”为主题,通过有轨电车与跑者“双轨并进” 等的创新设计,吸引了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2.5万名选手参赛,竞争十分激烈。

“首先,我根据赛道特点和对手实力,制定了分段配速计划,确保前半程保持稳定节奏,避免过早消耗体力。其次,我特别留意了赛道上的几个关键路段,比如上坡和下坡,提前做好心理和体能准备。” 为打好这场比赛,王晴根据形势及时制定和调整策略,“比赛中,实际情况和预期有所不同。起跑阶段,我发现整体节奏比预想得快,很多选手前半程冲得很猛。为了不被带乱节奏,我决定调整策略,保持自己的配速,不盲目跟随,并按照计划稍微放慢速度,保存体力,以便在最后几公里冲刺。”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王晴的体力达到极限,但在观众加油声和内心信念的支撑下,她坚持了下来。实际上,对一向严格要求自己的王晴来说,这场比赛仍有进步空间。作为年轻选手,她始终追求更高目标,此次比赛积累的宝贵经验,让她对未来的训练和比赛充满信心,期待能实现更大突破。

在家乡南京参赛,王晴倍感亲切与激动。观众的热情支持为她提供了强大动力。她感慨道:“在我体力透支的时候,观众的加油声仿佛为我注入了新的能量。在赛道后半段,有一段路跑起来比较吃力。突然,我听到一群志愿者大声呼喊着为我加油,他们还举着写有‘南马加油’的牌子。那一刻,我瞬间充满力量,朝他们挥了挥手,他们加油的声音更响亮了。这种互动让我真切感受到家乡人民的温暖与支持,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跑下去的决心。”

平衡学业与备赛,展现坚韧自律

2024年9月入学南工大后,王晴就加入了学校长跑队,当时她还留着一头及腰长发。每天训练结束后,湿漉漉的头发需要花费半小时打理,这大大压缩了她的训练时间。教练曾开玩笑说:“头发越长,风阻越大,跑步成绩可能就越受影响。” 经过一周的深思熟虑,王晴下定决心剪成短发。体育训练让她学会了“取舍”。

图为王晴长发时的训练照片(右一)

在训练方法上,王晴的教练团队为她量身定制了科学的训练计划,涵盖间歇训练、长距离跑和力量训练等项目,确保她在提升耐力和速度的同时,有效降低过度训练导致受伤的风险。王晴满怀感激地说:“教练团队的支持对我至关重要,他们不仅给予我专业的训练指导,还会根据我的身体状况和比赛目标及时调整计划。”

对于还是大一的王晴来说,备赛期间平衡学业与高强度训练是一项艰巨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她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下午的专项课时间进行跑步和体能训练。“我也很注重身体恢复和饮食营养,保证身体在高强度训练后能得到充分休息和补充。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准备,我才能在学业和训练之间找到平衡,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王晴说道。

谈及艰苦的训练,王晴忆起去年初冬清晨的操场。天未破晓,寒风凛冽,霜覆操场边,呼出的白气在睫毛上结成冰碴。热身未完,她的手指已冻得麻木,抓握矿泉水瓶时关节“咔咔”作响。在1000米间歇跑中,进行到第四组时,右腿胫骨骨膜炎旧伤复发,每一步都似小腿骨被轻敲,心率飙升至190次/分,手表报警,视野中出现黑斑,配速提示音也变得模糊。她努力加大摆臂,带动僵硬的髋关节,采用“缺氧适应法”,调整呼吸。此时,消极念头一闪而过:“状态差,少跑一组,反正没人看见。”一转念,她还是咬牙坚持,将队友幻化为上次比赛的对手,告诉自己“再超一次”。最后一组,身体渐入佳境,疼痛成了 “背景音”。冲线时,严厉的教练点头评价 “还行,比我那时候差远了”。回宿舍后,她才发现袜子与血泡粘连,脚趾甲淤血发紫,作训服后背盐渍成纹。晚上写日记时,她的手仍微颤,可写下的话却很平静:“忍受不了的,才是成长线。”

凭借艰苦的训练,王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8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等多个项目的国家二级运动员,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区田径比赛,多次取得中长跑项目的冠军,玄武区田径比赛、南京市校园田径比赛甲组、江苏省职业学校田径比赛800米和1500米赛会记录均被她打破。

图为王晴获奖证书

王晴笑着说:“体育的意义远不止于跑道,它藏在南工大清晨六点的薄雾里,藏在队友水杯碰撞的叮当声中,藏在那些‘以为自己做不到,却最终做到了’的瞬间里。如果你也在奔跑,请记住:流下的汗水会化为光芒,不仅照亮终点线,更会照亮那个比昨天更强大的自己。”

感恩南工大,展望未来征程

王晴十分庆幸南京工业大学为她提供了体教融合的优质平台。南工大秉持 “健康第一” 的育人理念,将体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不仅开设了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如篮球、龙舟、武术等,还通过体育社团、校际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坚韧品格。这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王晴极具吸引力。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南京马拉松’等城市赛事,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设有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科学评估身体状态、缓解运动压力。”王晴谈道,例如,针对马拉松训练中可能出现的过度疲劳问题,体育教师和心理辅导员会联合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对于热爱体育的人来说,学校的提供平台既是挥洒汗水的舞台,也能让体育成为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图为王晴参加2025年马拉松比赛的照片(号码牌A05367)

展望未来,王晴计划挑战全程马拉松和国际赛事。“虽然半程马拉松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全程马拉松对体能、耐力和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王晴说道,“我打算在未来几年逐步加大训练强度,争取在合适的时机完成我的全马首秀。”

对于国际赛事,王晴渴望代表中国在世界级比赛中与顶尖选手同场竞技。“这不仅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考验,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年轻运动员风采的机会。在职业目标方面,我希望未来几年能不断提升成绩,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名次。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跑步和体育运动,传递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王晴将继续怀揣对跑步的热爱

刻苦训练

一步一个脚印地

向着自己的职业目标迈进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

图片 | 本人提供

采写、编辑 | 沈玲章

值班编辑 | 何冰莹

责任编辑 | 朱琳

来源:清爽雪碧G5TJMJ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