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中的大反派,小说里的大奸臣,正史上的大贤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18:17 2

摘要:在《包青天》里扮演包青天的只有金超群先生,扮演展昭的只有何家劲先生,扮演公孙策的也只有范鸿轩先生,扮演八王爷爷只有龙隆先生。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影视中他是大反派,小说里他是大奸臣,正史上他又是大贤相。

在影视剧中,他不仅做梦被包青天铡了,而且在剧中他还差一点把包青天给铡了!

他是谁?

他惹了谁?

怎么黑到爆?

他就一个比范仲淹都优秀的人,怎么被人妖魔化成比李林甫还可怕的大反派、大奸臣呢?

看过金超群、何家劲、范鸿轩、龙隆等大咖们扮演的《包青天》的人都熟悉,包青天最大的反派就是庞太师!

在《包青天》里扮演包青天的只有金超群先生,扮演展昭的只有何家劲先生,扮演公孙策的也只有范鸿轩先生,扮演八王爷爷只有龙隆先生。

可扮演庞太师的就有三人,首先就是清朝的八王爷八阿哥的扮演者王绘春先生,其次就是杜满生先生。

庞太师在剧中叫庞吉,他就和《雍正王朝》里八阿哥允禩一样伪善真毒、老谋深算。

所不同的是,庞太师在《包青天》中,位高权重,深受皇帝的倚重。

他还是国丈,女儿是皇帝宠爱的妃子,儿子不仅是国舅还是皇上册封的安乐侯。

一家人仗着裙带关系,嚣张跋扈,坏事做绝,给黎民百姓、江山社稷带来了灾难。

庞太师结党营私、控制科举、压制人才其行为如同唐朝的李林甫和明朝的严嵩,从而导致品学兼优的包拯名次靠后,严重影响包拯的发展。

他的儿子庞国舅安乐侯庞昱,在陈州(河南省周口市)强抢民女、克扣赈粮,致使处于水深火热的灾民雪上加霜。而庞太师,对于儿子的胡作非为,而是听之任之,出了事只有又是包庇和徇私枉法。

包拯包青天执法严明,只要犯法,管他天王老子还是子侄亲戚,一概不论。他打过龙袍,急眼了,还差点把展昭、公孙策都要给铡了呢!后来发现是误会才避免,可他同样将自己的爱侄包勉,给铡了。

庞昱

对于庞昱犯下的滔天罪恶,包青天顶住一切压力,冲破一切束缚,在庞太师的百般阻挠之下,硬是让这个祸国殃民的公子哥,一个铡刀给解决了,瞬间消失在公堂之上,天地之间。

庞太师丧子后,不痛定思痛反而要通过巫术,还要谋害包青天,所幸被展昭及时发现,才拯救了包拯。

庞太师生活奢靡铺张、纸醉金迷、暴殄天物、糟蹋珍宝,竟然用翡翠玉闹龙瓶和羊脂玉荷叶式的碗这种稀世珍宝去盛粪汤,实在可恶。

这也导致庞太师闹出了乌龙,多疑的他反而杀害了两个小妾。没想到,他反而倒打一耙,把一切罪行都推给了包拯包青天,被白玉堂识破并上奏折化解。

庞太师在作恶时,也睡不好觉,他曾梦到包拯要用龙头铡刀、虎头铡刀、狗头铡刀,同时铡自己,把自己铡成四段。说起来,都做噩梦了,而且每次都失败,是该好好反思,好好放弃了。

谁曾想这个庞太师并不消停,一心要为儿子报仇,要整倒包拯。他就串联其党羽,罗织罪名,从包拯的侄子包世荣入手,然后再引火烧身到包拯身上。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差点让自己丢了性命。

庞妃与受刑的庞太师

庞吉和他女儿为了争权夺利,导致皇帝丧失儿子。宋仁宗龙颜大怒,包拯奉旨当着庞妃的面子要铡死庞太师时,太后来了。在太后的干预之下,庞妃打入冷宫,庞太师判处无期徒刑。

其实影视剧里的庞吉和小说里的庞吉没有太大的差距,毕竟影视剧里的庞吉都是源自小说里的庞吉,虽然剧情有的可能有出入,但结局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这里的小说,就是我国第一部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他的作者叫石玉昆。石玉昆是柳敬亭一样的人,他的文化水平并不太高,他算不得知识分子,而是一个说书的。

说书的,也就是讲评书的,靠着稗官野史的记录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并且人人相传,代代相传,也就越来越戏说了,也就有了《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的升级版是《七侠五义》,电视剧《包青天》的主题曲最后一句就是“七侠和五义流传在民间!”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是源自评书《包公案》。《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龙图,就是包龙图,因为包拯是龙图阁直学士。

包龙图的死对头就庞太师,庞太师在《三侠五义》第四回《除妖魅包文正联姻 受皇恩定远县赴任》出场。一出场,身为皇后之父的国丈庞吉庞太师就给包拯来了个“下马威”,把没有门路,不打关节,单靠真才实学的包拯评了个23名进士。

庞太师出场

小说中庞吉的结局,在四十八回《访奸人假公子正法贬佞党真义士面君》有介绍还算不错,女儿还是皇后,他依然保留着一个太师头衔。

庞太师结局

在(宋)仁宗朝,是丞相又是太师的不是庞吉而是庞籍。正史中的庞籍,是山东大汉,能文能武,出将入相,是德高望重的两朝元老,他和宋仁宗都是1063年农历三月去世的,他去世不久宋仁宗就驾崩了。

在文学上他不如欧阳修,在名声上他不如包拯,可他对宋朝做出的贡献,不下于范仲淹与王安石等人。

庞籍比范仲淹大一岁,比包拯大十一岁,27岁中进士,先后在地方、中央、军旅、监察、行政等口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超强的工作能力。

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包拯最高的管制是枢密副使,而庞籍则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副其实的宰相。

我们都知道,电视剧《包青天》里有龙头、虎头、狗头三个铡刀,但只是传说。而实际上,庞籍在司法、监察工作时,他熟悉法律条文,刚正执法,尤其是在治军时,只要有人犯法,要么被打死,要么截肢,要么斩首甚至五马分尸,他真是一个狠人,军人对他敬畏有加,我都怀疑包青天那三个铡刀是不是从这里受到启发的。

章献太后

当他还是御史时,别的言官都是看宰相眼色,把宰相想说而不方便说的话说出来,而他刚正不阿,绝对不这样做。宋朝版的武则天章献太后刘娥驾崩之后,留下遗诏让宋仁宗的养母杨太妃,也就是后来的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

庞籍很生气,就命人垂帘礼仪的资料烧掉,然后上奏皇帝,请皇帝亲自处理政务,使用德才兼备的人,多听听大家的意见,不要让宰相一人决定,更不要搞什么垂帘听政。

宋仁宗很激动,孔子的45世孙孔道辅更激动,说别的言官都是宰相御史,他庞籍可是天子御史。

李元昊总想叛宋自立,让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说来投诚,庞籍一眼就看出了元昊的花花肠子,反而积极备战,当李元昊进犯时,他做到了有备无患。在对付李元昊上,庞籍一方面精兵简政,另一方面提拔重用狄青、周美、王信等将领,使他们收复领土,立下赫赫战功。

狄青

尤其是侬智高叛乱时,朝廷派的将领谁也搞不定,庞籍不仅建议大胆启用狄青,还一改谏官韩绛所说必须用文官限制武将才放心。

宋仁宗采用庞籍的建议,让狄青前去平乱,狄青一鼓作气搞定了侬智高。宋仁宗很激动,说狄青能赢这都是你庞籍的功劳啊。于是没有奖励庞籍,而是把狄青提拔到宰相的位置,庞籍表示皇帝这样做不妥。事实证明,高位的狄青死的很窝囊。

庞籍在治军用人有一套,在推荐治国安邦的贤人更有一套。1055年庞籍去永兴军上任,经过汴京时,宋仁宗特别召见了他,问他怎么看待文彦博和富弼?庞籍当即为宋仁宗点赞,表示皇帝圣明,两人为相是社稷之福,臣民之福。并再三劝谏皇帝,一定要做到用人不疑,要用就要重用,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造福于民。万万不能,一边用,还一边不放心。

庞籍为大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生前为太师,死后追赠司空,而他的父亲庞格、祖父庞文进、曾祖庞武全部赠为太师,可谓一门四太师。

庞太师有五个儿子,最有名的就是庞元英。以《遥远的救世主》改编的电视剧《天道》的主角就叫元英,不过叫丁元英。

四、他是谁?他惹了谁?怎么黑到爆?

通过上面的描述,这位影视中的大反派,小说里的大奸臣,正史上的大贤相就是连曾国藩都敬佩的庞籍庞太师。

潘仁美

庞籍和之前的潘美一样,只不过历史的潘美在小说里加了一个仁变成了潘仁美,而庞籍则改了一个名叫庞吉。

不管是加字还是改名,总能一下子让人看到原型。很多人都认为,庞吉的原型就是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我并不这么认为。

张尧佐虽然勉强算得上国丈,但老张农民出身,说话办事都是三思,而且工作认真,造福于民,他和庞籍一样精通法律,他的发迹主要靠能力,当然也有裙带关系。

张尧佐

宋仁宗看到自己的爱妃的伯父这么优秀,就忍不住要提拔提拔再提拔,竟然让他身兼四职淮康军(治今河南汝南)节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灵宫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包拯气炸了,他们觉得老实踏实的老张这么牛,都是有个好侄女。

尤其是包拯激动的和宋仁宗辩论,喷得皇帝满脸都是口水,提出了最低标准——节度使和宣徽使只能留一个,皇帝也是服了,也就答应了。

谁宋仁宗在让步中进了一步,罢免了老张的宣徽使、景灵宫使。

这事出现以后,欧阳修对包拯的评价很差,说他脾气不好,做事欠考虑,没什么文化,还为他遗憾呢!

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欧阳修

欧阳修

包拯当年的试题是一赋、一诗、一论,题目分别是《圣有谟训赋》《南风之熏诗》《执政如金石论》,成绩在一甲30名之内。

欧阳修是学霸,不是监元就是解元,殿试成绩为一甲14名,也无怪乎他老说包拯“没文化”。

可包拯的科举成绩比范仲淹好啊,怎么能说没问题,最没文化的还是石玉昆。

窃以为,庞籍并没有惹到谁,责任都在石玉昆,因为石玉昆没文化。

前边说了,《包公案》又叫《龙图断案》,龙图阁直学士是包拯,可您知道吗?正是张尧佐一事发生后,包拯激动去阻止,受到欧阳修的批评,而且包拯在两年后也被调到地方,当然也给了一个龙图阁直学士安慰安慰。

石玉昆就是一个说书的,为了突出包青天和三侠五义们的高大形象,也就推出了庞吉庞太师这个角色,庞籍一代贤相躺中枪。

那么,既然庞吉庞太师的原型不是庞籍也不是张尧佐,那又是谁呢?

您知道吗?

还请评论区,告诉我答案。

谢谢。

来源:福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