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道教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18:33 1

摘要:思想家老子著《道德经》,开创道家学派,提出“道”是超时空的,为天地万物的根源 ,庄子继承并进一步神秘化老子关于“道”为宇宙本体的思想,称得道后可长生久视。

思想家老子著《道德经》,开创道家学派,提出“道”是超时空的,为天地万物的根源 ,庄子继承并进一步神秘化老子关于“道”为宇宙本体的思想,称得道后可长生久视。

战国中后期,北方燕齐和南方荆楚等地出现鼓吹长生成仙之术的神仙方士,形成方。

秦朝迷信神仙方士,大搞鬼神祠祀;两汉推崇“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

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宗天神理论受提倡,还形成谶纬之学。

西汉末,谶纬之学和黄老学向宗教化发展,出现“黄老道”。

东汉末年社会危机深重,人民渴望解脱,统治阶级也想利用宗教维护统治。张陵在西蜀鹤鸣山创“五斗米道”。

魏晋统治者对民间早期道教采取打压、利用及改造政策,道教产生分化。一部分向上层社会靠拢;一部分隐遁山林;一部分继续在民间活动。

东晋南北朝是道教新经典的造作和传播重要时期,出现《三皇经》《灵宝经》和《上清经》等“三洞真经”。寇谦之改造五斗米道,创立新天师道,获北魏统治者承认,成为官方宗教。

北魏初期楼观道开始兴盛,其教义和方术融合南北、杂采诸家,在北朝后期成为北方大道派。

隋唐时期,道教继承南北朝改革成果,以名山宫观为传播中心,茅山和终南山的道观最为显要。

宋代,在宋真宗和宋徽宗的扶植下形成崇道高潮,道教地位几乎达到国教地步。

金元时期,道教内部变革,出现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等新兴道派。

宋元时期符箓道教革新,产生灵宝东华派、天心派等新符箓道派。正一派受统治者扶持,取得统领道教符箓诸派地位。

元代中后期起,道教逐渐归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

明太祖封正一道第42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嗣教真人,赐银印,秩视二品,历代天师沿例袭封大真人。明中叶后,道教在上层地位日渐衰落,走向民间。

清朝初年,全真龙门派宗师王常月传戒弘教,使全真道中兴。

来源:沸腾扬扬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