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阿根廷关键选举(将决定政府政治权力归属)日益临近,总统哈维尔・米莱正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是贿赂丑闻引发的舆论风波,另一方面是民众对公共支出的担忧情绪不断升温。
随着阿根廷关键选举(将决定政府政治权力归属)日益临近,总统哈维尔・米莱正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是贿赂丑闻引发的舆论风波,另一方面是民众对公共支出的担忧情绪不断升温。
这位性格张扬、发型蓬松的领导人,当初是以“反建制、反腐败”为核心政纲参选的。
在2023年总统大选中,他承诺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大幅遏制其口中的通货膨胀“毒瘤”,让阿根廷经济重回正轨,这一主张赢得了选民的广泛支持。
执政后,米莱取得了一定经济成效:成功将月度通货膨胀率从上任时的25%降至今年7月的约2%,还实现了阿根廷十多年来的首次预算盈余。
然而近期,米莱政府的压力显著增大——腐败丑闻持续占据媒体头条,人们开始质疑这一事件会对即将到来的立法选举产生何种政治影响。
今年8月底,当地媒体曝光了一段录音,录音中据称有一名政府高级官员讨论贿赂相关事宜,还暗示米莱的妹妹兼幕僚长卡琳娜・米莱收受回扣。
对此,哈维尔・米莱明确驳斥指控,称其为“谎言”,卡琳娜・米莱则拒绝发表任何评论。
政治学家指出,民众对总统推行的严厉紧缩政策本就存在不满,这已拖累了米莱的支持率。
贿赂丑闻曝光后,Trespuntozero民调显示,今年8月米莱的支持率跌至39%,创下其执政以来的最低纪录(7月支持率仍为48%);另一家机构Management & Fit近期开展的调查也显示,73%的受访者对此次贿赂丑闻表示担忧。
经济层面同样传来负面信号:阿根廷当地股市基准指数过去一个月累计下跌逾14%,本周更是跌至今年4月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目前尚无法确定这场风波会对选举产生多大实际影响。
米莱的不少支持者对丑闻指控并不在意,他们重复总统的说法,认为米莱是反对派精心策划的“政治攻击”的受害者。
在米莱看来,近日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举行的立法选举,以及10月的中期选举,是终结“基什内尔主义”(由前总统克里斯蒂娜・基什内尔领导的反对派运动)的重要契机。
布宜诺斯艾利斯政治顾问法昆多・克鲁兹分析认为,考虑到当前阿根廷高度分裂的政治氛围,米莱不太可能因这起丑闻失去大量支持。
“这次选举的两极分化程度极高,”他表示,“有一种普遍观点是:无论如何,都需要捍卫现政府。”
即将于9月初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举行的选举,对米莱而言堪称一场“硬仗”——该省拥有阿根廷全国近40%的选民,且传统上是庇隆主义反对派的“大本营”。
到了10月下旬,阿根廷民众还将再次投票,选举国会席位;目前米莱政府在国会中仅占少数席位,若能扩大国会席位占比,米莱将获得更大施政空间,更易阻止反对派试图推翻其改革措施的行动。
此前,面对米莱的紧缩政策,反对派议员已采取行动:他们试图增加医疗与教育领域的支出,还在近日首次推翻了米莱对“扩大残疾人预算法案”的否决。
外界担忧,若米莱在此次选举中表现不佳,将加剧市场对其改革进程的不确定性——此前许多投资者对米莱的改革计划持看好态度,如今这一前景正变得模糊。
来源:说一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