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张明福:《德平县文献汇略》的出版传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17:30 3

摘要:2002年,临邑县委退休干部傅宗国自费将《德平县文献汇略》一书影印出版,使这部从杀青到出版用时300多年的地方文献最终面世。这部史籍的编纂出版有许多独特之处,既创我国私家修志出版用时漫长之最,也创私家修志中两个家族前赴后继接力传承之最,还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私人自

2002年,临邑县委退休干部傅宗国自费将《德平县文献汇略》一书影印出版,使这部从杀青到出版用时300多年的地方文献最终面世。这部史籍的编纂出版有许多独特之处,既创我国私家修志出版用时漫长之最,也创私家修志中两个家族前赴后继接力传承之最,还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私人自费编纂出版地方志书之最,更创为已撤销近70年的旧县而出版志书之最。这套缎面装帧尚在散发油墨香气的线装史书,包含了德平朱姓和傅姓两个家族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凝聚着两个家族中无数仁人志士的汗水与心血。他们作为普通的家庭,能自费为家乡传承历史文脉,这一壮举非常值得点赞。当翻阅这部史书时,我们仿佛触摸到了中华民族历史一直绵延不绝的密码,似乎找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期一定能够复兴的钥匙。

一、《德平县文献汇略》是部难得的地方志书

《德平县文献汇略》从体例上论属于德平县的地方志书,全书共八卷,分别是卷一“封域志”、卷二“建置志”、卷三“政赋志”、卷四“官师志”、卷五“人物志”、卷六“科贡志”、卷七“恩例志”、卷八“祥异志”。其内容多是康熙年间以前的史事,但也有部分史实属于乾隆年间发生的事,恰好印证了此书由朱履庆康熙年间编纂完成和其侄孙朱传于乾隆年间予以增补修订的事实。

《德平县文献汇略》的最大特点是保留文献众多,也是该书取名“文献汇略”的原因所在。书中收录的一些文献大都不见其他书籍有所记载,故显得弥足珍贵。如祢衡的《鹦鹉赋》《吊贾宜文》《鲁夫子碑》《颜子碑》4篇文章;明朝隆庆皇帝为左都御史葛守礼父母、万历皇帝为葛守礼及夫人颁布的3篇祭文;万历皇帝为著名书法家郭谌编著的《草韵辨体》一书撰写的序和跋各一篇;工部侍郎葛昕上书朝廷的《请罢助工令疏》《请减蔍课疏》《请减增红萝大炭疏》、《请免新增红萝大炭疏》4篇奏本;户部主事朱长泰的《酌财赋以裕国疏》《陈荒政以弥盗源疏》《划一法律疏》三篇奏本;南北朝时期国子祭酒明山宾传;北宋大书法家德平镇监黄庭坚传:万历柱国名臣葛守礼传以及他的书信、手札和为当地名人撰写的墓志铭及大量悼念文章;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给著名诗人孟云卿的《酬孟云卿》《解闷》《别崔颢因寄雪据孟云卿》三首诗和《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因为醉歌》等等。此外,该书还收录有关德平的大量诗、词、歌、赋,有效弥补了历代官修《德平县志》的不足,为后人留下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二、朱氏家族对《德平县文献汇略》有孕育之功

《德平县文献汇略》的编纂、续写都是在德平镇朱亭子村朱氏家族中完成的。朱氏家族在德平县是仅次于葛氏家族的名门望族,明初有朱九者,自安丘迁至德平落户,至今已繁衍后代近万人,族人遍布山东、河北、天津、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该家族清代考出两位进士和多位举人、贡生,被收入民国《德平县志》的人物有十几位之多。《德平县文献汇略》从杀青到流出,在朱氏家族中的保存时间长达250年。

1.秀才朱履庆编纂成书

《德平县文献汇略》由德平秀才朱履庆于清康熙年间编纂完成。朱履庆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他的父亲朱长泰,字大来,一字谦茹,顺治二年(1645)举人,四年(1647)进士。初授江南含山县知县,以明断讼狱名驰四方,被称为清官第一。后行取户部主事,转任河西务钞关监督(亦称“河西务榷事”,正六品),由于任内账务出现二百金的亏空,不得不变卖家产予以弥补,后辞官归乡。其告归后,自号“般水”,究心典籍,尤精易学。著有《周易考》16卷,《帝王年编》4卷及《主敬斋稿》《步天歌》《修真节要》《奇方》《集史》等。但朱履庆的科举之路并不通畅,只是停留在县学廪生之上,俗称“秀才”。他一生教书育人,人品、文采在当地是“铮铮有声”,是他第一次提出“德平十景”的概念,并每景赋诗一首,为今人留下德平历史景观的记忆;是他历经20 年编纂成的《德平县文献汇略》一书,最终成为“传世信史”。

在朱履庆之前,德平县已经有了三部《德平县志》,分别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知县赵镈编纂的4 卷本,万历三十四年(1606)知县王霖编纂的10卷本,以及清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戴王缙编纂的4卷本。但朱履庆认为,“赵志”赅博,“王志”颇为简严,“戴志”内容虽然丰富但错漏较多,于是发奋自编一本内容丰富、史料权威的新志。他搜集、参阅了大量的地方文史资料,结合正史对戴志存在的疑点进行考证,讹者辩之,脱漏者补之,颠倒者厘正之,同时收集了德平历史上有正史记载的人物事迹及传说进行补充,用了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初稿。因是私人编纂,不便以邑志相称,而取名为《文献汇略》。

康熙二十八年(1689)济南知府蒋焜重修《济南府志》,通知各州、县报送志乘用作编纂参考,当时曾委派齐河县丞王元臣负责德平县的县志征集。王元臣将戴王缙编修的《德平县志》呈上,旋以其舛陋太多被驳回,并要求其更换版本。正当王元臣茫然不知所措时,有人告诉他,可去城南朱家亭子请朱履庆重新编纂一部,王元臣只得求助朱履庆。当时朱履庆年事已高,不愿再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但经不住王元臣的再三请求,便取出自己过去编纂的《文献汇略》交给他。王元臣看后连连称善,遂冠以《德平县文献汇略》上呈府司,即被采用,并蒙批奖:“阅朱生新志赅博精详,该署县宜加礼之”。自此王元臣与朱履庆成为文字交,共谋镌刻事宜。后王元臣不幸去世,朱履庆家庭过于清贫,该书因筹集不到资金始终未能刊印。这在朱履庆为从兄朱履恭因病早逝所作墓志铭中可以看出,他说“庆之贫者,又未尝不病,病矣而又不使之遽死以逃其困,则其受造物之困之,正未知何日已也”,足见其生活的清贫程度。

2.朱履庆侄孙朱传再加整理

朱履庆晚年病重,在整理家藏书籍时,取出当年编纂的《德平县文献汇略》副本交给得意门生李杰,嘱其重加校对,争取日后能够镌刻发行。

《德平县文献汇略》传至朱履庆嫡长孙朱恪手中时,朱家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冬突遭大火,《德平县文献汇略》一书未能幸免于难。朱履庆的侄孙朱传,字唯一,一字圣绍,是乾隆十五年(1750)举人,十七年(1752)进士,由于身体等原因未能出仕。他怀着对家乡的一腔热情,叹惜叔祖含辛茹苦编纂成的《德平县文献汇略》一书化为灰烬,经多方打听,有幸从李杰的后人李汉三手中取回已经残缺了的副本。随后,他召集同仁及弟子分工抄录,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誊写完毕,并增补了一些新的内容,然后自掏腰包请济南千顷堂书坊装订成11册,成为《德平县文献汇略》的早期版本。

三、傅氏家族完成《德平县文献汇略》的最终出版

《德平县文献汇略》成书后一直作为朱家的私藏世代相传,而社会上能够看到该书的人很少。但上世纪“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德平县文献汇略》又转到了同样热心德平历史文化的德平镇傅家村傅旭亭父子手中。现经傅宗国校对并自费出版,终于使这部家藏320年的地方志书大大方方地走进各级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及大中专院校等文化机构,成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德平县历史文化的宝贵史料。

1.文博干部傅旭亭火中取栗

上世纪六十年代,《德平县文献汇略》又一次面临灭失的危险。当年胳膊上缠有红袖章的红卫兵、红小兵,挨家挨户搜查四旧物品,《德平县文献汇略》被上交至公社革委会专门存放四旧物品的仓库内,准备日后与其他四旧物品一块焚烧。这事被临邑县文博干部傅旭亭知道后,感到既高兴又惧怕,被搞得寝食难安。傅旭亭在解放初期做过小学教员,建国后被安排到德平县文化馆,负责文物征集与保管。1956年3月德平县撤销,原德平县文化馆并入临邑县文化馆并改称德平公社文化站,由傅旭亭任站长。傅旭亭深知《德平县文献汇略》是德平县的地方志,不属于封资修的物品,一旦损毁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他考虑到以文化站名义硬要是不行的,当时县文化馆领导班子已经瘫痪,红卫兵也不会买文化部门的账。硬要的话不仅红卫兵不给,甚至自己也会遭受批判。于是他托关系找到当时的红卫兵头头央求拿回家看看,并承诺看后马上交还,才将这部浸透着朱氏家族心血的书籍带回自己家。正是傅旭亭对家乡热爱所产生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敢于冒着被批斗的危险,从火堆里把这套《德平县文献汇略》抢救出来并加以精心保管。

1993年,傅旭亭临终前将《德平县文献汇略》郑重地交给儿子傅宗国,并嘱其将来创造条件将其印刷出版,使之造福社会和传承德平历史文脉。

2.傅旭亭之子傅宗国自费整理出版

傅宗国聆听父亲遗嘱,决心“继往圣,传绝学,续新命,将这部无比珍贵的历史文献出版发行,使其惠及当代,启迪后学。”2009年,傅宗国从临邑县委610办公室主任退居二线后,开始潜心研究这部史书。《德平县文献汇略》全篇都是手抄繁体字,不仅没有标点,且异体字、通假字众多,造成艰涩难懂,普通读者阅读起来十分困难,而上了年纪且老眼昏花的他又不懂古文,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未被困难吓倒,还曾幽默地说:“当时是三镜并举、四典互证”(三镜:眼睛、花镜、放大镜;四典:《辞海》《新华字典》《古汉语词典》《王云五大词典》),逐字解读,逐句会意,有意思的是他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喜欢上了这项工作,后来几乎到了上瘾的程度。有时半夜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立刻戴上花镜端坐在写字台前敲击电盘。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此时我已下定了自费出版的决心”。

为了保持原书的历史风貌和沧桑感,傅宗国只对这套古籍个别篇目做了调整,将原来的十二卷十一册合并为一函四册,自费于2002年7月影印出版。2019年,为了让该书能够走进大众视野,他再次邀请本地五位热心历史文化的编辑同仁和教师,给原来的古文加上标点,并补充进一些原来残缺了的内容,采用简体竖排,改为一函五册,于2021年4月排版印刷。

2002年影印出版的《德平县文献汇略》先后被国家方志馆、山东省图书馆、德州学院、德州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德州市图书馆、德州市档案馆、临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临邑县文化和旅游局、临邑县档案馆等单位永久收藏。2021年出版的《德平县文献汇略》点校本,被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评为2023年度旧志整理三等奖。

傅宗国本人也于2023年3月被临邑县委党史办聘为史志研究顾问。2023年9月被德州市委党史研究院聘为史志专家库专家。

(已载《德州晚报》2024年1月21日)

《德平县文献汇略》的最初版本

《德平县文献汇略》2002年影印

来源:禹贡老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