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里的司法温度和治理力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17:14 1

摘要:“谢谢你们培养的好法官,谢谢那位不知姓名的女法官!”这是一封用颤抖的笔触写给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法院的感谢信,寄信人是80岁的董桂兰老人,感谢法官像亲闺女一样,用一杯茶、一席话,解开了她心里的疙瘩。

“谢谢你们培养的好法官,谢谢那位不知姓名的女法官!”这是一封用颤抖的笔触写给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法院的感谢信,寄信人是80岁的董桂兰老人,感谢法官像亲闺女一样,用一杯茶、一席话,解开了她心里的疙瘩。

董奶奶手写的感谢信。王媛摄

这位让老人念念不忘的法官,是青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张滢。2025年早春的一天,董奶奶带着继子赡养义务、养老金支配、遗产分配等一连串问号走进自由路街道综治中心。“您别急,先坐下喝口茶。”张滢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翻开《民法典》逐条讲解。“继子对您的赡养义务,需要分情况而定。”“您的养老金是您自己的财产,由您自己支配。”从赡养义务到遗产分配,从法律条款到人情常理,一个多小时的解答交流让老人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居民正在青山区无人律所进行法律咨询。王媛摄

在青山区,这种“下沉式的司法服务”不仅是该区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生动注脚,而且已成为常态。24小时自助诉讼终端前,居民轻点屏幕就能完成立案、查询、材料递交等业务的线上办理;金融纠纷调解室里,行业专家正在解读理财合同;家事调解室的暖色调沙发上,调解员正用毛线编织品舒缓当事人情绪。数据显示,2024年,青山区、街镇两级综治中心接待群众3600余人次,化解纠纷1771件,群众满意度98.2%。

青山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接待窗口。王媛摄

而综治的密码,就藏在青山区“一三四”治理新模式的实践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1120个网格党小组里,900余名网格员和1.3万名联户长化身“法治播种机”,通过“铁三角”微治理模式,社区党员、楼长、志愿者组成调解小分队,将矛盾化解在楼道里;整合部门、社会、数字资源,以部门“常驻+轮驻”形式推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由繁到简;贯通调解、代办、诉讼、救助四大链条,从调解受理到信访代办,从诉讼分流到救助兜底,形成完整服务闭环,宝鑫广场“半拉子”工程等历史遗留问题,都在“一事一室一定制”的调解机制中妥善解决。

“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的服务模式让居民感慨:“以前跑断腿的事,现在进一扇门就办妥了。”综治中心的一位调解员告诉笔者:“现在居民遇到矛盾,第一反应不是打官司,而是先来这里找说法。”这种转变,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北疆大地结出的硕果。

在青山区综治中心调解室里正在接受调解的居民。王媛摄

青山区的探索实践表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将法治精神融入社会肌理。“通过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治理体系,青山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将法律服务延伸到末梢。” 青山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80岁老人的“烦心事”变成“安心事”,当“无人律所”的屏幕亮起万家灯火,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基层治理的智慧升级,更是法治青山建设在最基层的生动实践。这种扎根群众需求的创新探索,正在为“枫桥经验”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着平安青山、法治青山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王媛)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