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知祥名正言顺入蜀后允许将士自择去留,趁后唐权力交接割据一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17:13 2

摘要:三国末期,曹魏攻灭蜀汉后,前线大将钟会仗着自己手握大军,拉拢人心,与蜀汉降将姜维合谋,陷害同行大将邓艾,夺取邓艾的军队,计划下一步就联合蜀军攻取长安、洛阳,就算遇到变故计划不顺利,也可以在蜀汉割据自立做第二个刘备。

三国末期,曹魏攻灭蜀汉后,前线大将钟会仗着自己手握大军,拉拢人心,与蜀汉降将姜维合谋,陷害同行大将邓艾,夺取邓艾的军队,计划下一步就联合蜀军攻取长安、洛阳,就算遇到变故计划不顺利,也可以在蜀汉割据自立做第二个刘备。

但是,权臣司马昭是何等精明,他早就预料到了可能的隐患,也预判了蜀人思安、魏军思归,钟会如果造反,不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绝不可能成功:“文王笑曰:‘我宁当复不知此耶?蜀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而众人皆言蜀不可伐。夫人心豫怯则智勇并竭,智勇并竭而强使之,适为敌禽耳。惟钟会与人意同,今遣会伐蜀,必可灭蜀。灭蜀之后,就如卿所虑,当何所能一办耶?凡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心胆已破故也。若蜀已破,遗民震恐,不足与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祗自灭族耳。卿不须忧此,慎莫使人闻也。’”事实上也果然如此。

然而,到了五代十国的后唐年间,却有一个同样在消灭蜀地割据政权后空降到蜀地、手下军队也都是中原人的蜀地长官成功建立了割据政权,他就是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874年5月10日——934年9月7日)。虽然他不见得有夺取天下的大梦,至少学习刘备的小梦还是实现了。

蜀人思安、军队思归这些钟会在寻求自立时曾经遇到的问题,孟知祥也曾一个不少地面对过,甚至还遇到过更大的麻烦,但为什么钟会失败了,孟知祥却能克服困难,最终走上人生巅峰呢?

钟会为了夺取军权,陷害邓艾,但整个抓捕邓艾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兵变。如果邓艾不甘束手就擒,发动兵变,钟会的大梦就更难做了。

孟知祥

而孟知祥上任时,正赶上灭蜀功臣郭崇韬被冤杀,人心惶惶,随即又就实实在在遭遇了“邓艾”的发难——灭蜀功臣康延孝(被赐名李绍琛)在随灭蜀主力班师时叛乱,自称奉命取代孟知祥,煽动蜀人,聚众数万。

魏灭蜀之战,大功是邓艾的,钟会的长处在奇谋,统兵效果实在有限。但是,钟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后唐灭前蜀之战,孟知祥什么劳也没有,完全是凭借自己是后唐庄宗同胞姐夫的裙带关系才成为最大赢家的,别说带兵了,甚至连前线也没去。但孟知祥先是在郭崇韬被杀后安定了局面,顺便给了将士们自行选择去留的自由,这样不想留下当川人的士兵自己就走了:“戊辰,孟知祥至成都。时新杀郭崇韬,人情未安,知祥慰抚吏民,犒赐将卒,去留帖然。”再是在康延孝作乱时做好了战斗准备,确保参与平乱的都是敢战愿战的精兵:“知祥浚壕树栅,遣马步都使李仁罕将四万人,骁锐指挥使李延厚将二千人讨绍琛。延厚集其众询之曰:‘有少壮勇锐,欲立功求富贵者东!衰疾畏懦,厌行陈者西!’得选兵七百人以行。”

由于孟知祥与朝廷将领任圜、东川节度使董璋通力合作,群策群力,战法得当,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

为了服众,孟知祥必须比至少还有苦劳的钟会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是,和钟会相比,孟知祥有一个很关键的优势:钟会没有理由在西川长留,虽然有意拉拢人心也来不及做太多;而他孟知祥是朝廷任命的西川节度使,在西川作长留的打算,天经地义。

孟知祥不仅打仗有一套,治理也有一套:“蜀中群盗犹未息,知祥择廉吏使治州县,蠲除横赋,安集流散,下宽大之令,与民更始。遣左厢都指挥使赵廷隐、右厢都指挥使张业将兵分讨群盗,悉诛之。”张业就是张知业,后来避讳孟知祥省了一个字。

钟会时间有限,又是年轻人心性,自然急于求成;而孟知祥可以做长远规划,在急不来的事情上放慢脚步:“昭武留后赵廷隐自成都赴利州,逾月,请兵进取兴元及秦、凤;孟知祥以兵疲民困,不许。”

邓范

同样是灭蜀将领,邓艾就凭着“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的业绩被前蜀追封为彰顺王,却没人搭理钟会。

魏博兵变,庄宗被杀,孟知祥作为庄宗所任的节度使感到不安,就算没有野心,为了自保,也要生出野心来。魏博兵变发生在四月,新皇帝给他的时间不会比司马昭给钟会的时间多太多,所以他必须抓紧时间:七月,“孟知祥阴有据蜀之志,阅库中,得铠甲二十万,置左右牙等兵十六营,凡万六千人,营于牙城内外。”八月“初,郭崇韬以蜀骑兵分左、右骁卫等六营,凡三千人;步兵分左、右宁远等二十营,凡二万四千人。庚寅,孟知祥增置左、右冲山等六营,凡六千人,营于罗城内外;又置义宁等二十营,凡万六千人,分戍管内州县就食;又置左、右牢城四营,凡四千人,分戍成都境内。”“九月,壬戌,孟知祥置左、右飞棹兵六营,凡六千人,分戍滨江诸州,习水战以备夔、峡。”

果然,明宗宠臣枢密使安重诲想对他动手的打算,一点也不输给想对钟会动手的司马昭:“安重诲以知祥及东川节度使董璋皆据险要,拥强兵,恐久而难制;又知祥乃庄宗近姻,阴欲图之。客省使、泗州防御使李严自请为西川监军,必能制知祥;己酉,以严为西川都监,文思使太原朱弘昭为东川副使。”

孟知祥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看在李严是自己的老朋友,他屡次暗示李严自己走,李严却不领情,他只能找了个借口把李严杀了,再安葬尸体。

西曹属邵悌曾劝司马昭不要让钟会挂帅伐蜀,因为钟会“单身无重任”,并没有家属在后方作为人质,最亲也就是侄子了:“初,文王欲遣会伐蜀,西曹属邵悌求见曰:‘今遣钟会率十余万众伐蜀,愚谓会单身无重任,不若使余人行。’”

钟会

因为魏军想回家,不想帮钟会打自己家里人,所以钟会死了。

孟知祥的初始情况并不比钟会好多少:他有直系家属,就在后唐后方;他的主要将领李仁罕、潘仁嗣、赵廷隐、张知业、武漳、李廷厚都是后唐灭蜀时留下守蜀的班底,李肇、侯弘实是被他镇压的康延孝的手下,大都不是孟知祥的嫡系,甚至也都不是蜀地本地人;当初魏将能因为思归不为钟会所用,这些人当然也可以因为同样的原因不为孟知祥所用。

但是,庄宗却已经换成明宗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庄宗派出的将领能和新君明宗彼此信任、愿意回朝效力明宗吗?这就是孟知祥将蜀中诸将收为己用的机会:新帝能对孟知祥动手,就不会对他们动手吗?同病相怜,抱团取暖吧!

而司马昭还是那个司马昭,钟会没有机会。

而且,孟知祥趁还没和朝廷撕破脸,先派人把自己的直系家属接来了,注意,武漳已经为他所用了:“先是,孟知祥遣牙内指挥使文水武漳迎其妻琼华长公主及子仁赞于晋阳,及凤翔,李从曮闻知祥杀李严,止之,以闻,帝听其归蜀;丙申,至成都。”

他自己身份那么敏感,又杀了朝廷派来的监军,都顺利把家属接来成都了,其他人的家属呢?

孟知祥于清泰元年(934年)驾崩后,继位的儿子孟昶曾设立“殿直四番”,由李仁罕子李继宏、赵季良子赵元振、张业子张继昭、侯弘实子侯令钦、赵廷隐子赵崇韬分别统领。当时距离孟知祥入蜀不过八年,这些将二代们不可能是这些将领入蜀后才生下的娃娃吧?

孟知祥

结果是,无论是与东川节度使董璋联手对抗后唐朝廷,还是后来与董璋翻脸后防守反击华丽反杀全取两川,孟知祥的班底始终站在孟知祥这一边。

孟知祥还有一些比如外甥李存瑰这样的亲戚仍然在后唐后方,但这些对他来说已经谈不上不利因素了,不是因为他身为帝王冷血和亲戚们不亲,而是因为他有恃无恐,朝廷还顾忌他的驸马身份,对拉拢他始终抱有幻想;而与他一同起兵的董璋,家属被杀了个干净。

如果孟知祥打不过朝廷,人质不人质就不重要了;如果打败了朝廷,那么朝廷拉拢他还来不及,他的家属更不会有事了。

事实上也果然如此,在两川联军打败了虽然由勇将石敬瑭率领但其实并没有必胜决心的朝廷军队后,后唐明宗为了寻求和解,把责任都甩给了过气权臣安重诲。

来源:灾难在后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