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团队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高效合成依克多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9:50 1

摘要:近年来,开发高水平生产依克多因的微生物菌株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姚建铭、陈祥松等在 ACS Synthetic Biology 发表题为“Multistep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Escher

四氢嘧啶又称依克多因(ECT),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对核酸、蛋白、生物膜以及细胞具有修复和保护作用,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生物制剂、酶工业和医疗等领域。

近年来,开发高水平生产依克多因的微生物菌株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姚建铭、陈祥松等在 ACS Synthetic Biology 发表题为“Multistep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Escherichia coli for High-Level Ectoine Production”的研究。

天然大肠杆菌缺乏依克多因的合成途径,因此需要引入外源基因来建立依克多因生产的代谢途径。首先,通过引入嗜盐菌 H. elongate 的 ectABC 基因簇,得到重组菌株 HeEct00,ECT 滴度为 0.72 g/L。

图 | 大肠杆菌中 ECT 的生物合成途径

ectABC 操纵子编码了参与 ECT 生物合成最后步骤的三种关键酶,这三个基因的协调表达对 ECT 合成至关重要。最初,使用不同的核糖体结合位点 (RBS) 强度来调节这三种酶的表达。然而,与原始菌株相比,这些菌株的 ECT 产量并没有显著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调节了 5′-UTR 的强度,设计了不同强度的 5′-UTR 序列来替换 ectA、ectB 和 ectC 的天然 RBS 。结果表明,高 ectB 表达水平显著促进了 ECT 的积累,HeEct17 产生最高的 ECT 滴度 1.21 g/L。

天冬氨酸 (ASP) 是 ECT 合成中的关键前体,而草酰乙酸 (OAA) 是 ASP 的直接前体。因此,增强草酰乙酸的代谢途径对于 ECT 的生产必不可少。为了增加草酸乙酰的供应,研究人员将编码大肠杆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的天然启动子替换为 PT7,并用 PT7 替换丙酮酸羧化酶的天然启动子,增强丙酮酸到草酰乙酸的积累。结果表明 ECT 的滴度有所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草酰乙酸的积累,编码柠檬酸合酶(一种关键的 TCA 循环酶)的 gltA 被下调,破坏从 OAA 到 TCA 循环的代谢通量。

天冬氨酸可在大肠杆菌中通过 TCA 代谢途径由 OAA 或延胡索酸生成,天冬氨酸脱氢酶(aspC)和天冬氨酸氨裂解酶(aspA)是 ASP 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进一步增加 ASP,将由 PT7 启动子驱动的 aspC 和 aspA 整合到 HeEct304 基因组中,分别获得菌株 HeEct310 和 HeEct311。

结果表明,过表达 aspC 的菌株在 55 小时时积累了 2.51 g/L 的 ECT。为了进一步将 OAA 转向 ASP 生成,来自铜绿假单胞菌的异源基因 aspDH(编码天冬氨酸脱氢酶)在强 PT7 启动子下整合到 HeEct310 的基因组中,产生菌株 HeEct312。 最终,该菌株的 ASP 代谢通量增加,但 ECT 滴度与 HeEct310 保持相似。

苹果酸是草酰乙酸的前体,为了增加苹果酸的供应,在 HeEct312 中敲除了编码乙醛酸抑制基因的 iclR ,产生了菌株 HeEct313。得到 2.71 g/L 的 ECT。

由此可见,简单地上调或下调 TCA 循环对促进 ECT 生物合成没有显著的好处。因此,研究人员考虑动态调节 TCA 循环以提高 ECT 生产率。首先,敲除菌株 HeEct313 中的 adhE 基因,这种缺失可以提高 ECT 滴度。在此基础上,用不同启动子替换原有 gltA 启动子。发现 EctRE03 菌株中 ECT 积累最快,54 h 时 ECT 滴度达到 3.11 g/L,表明启动子 PfliC可提高 ECT 产量。

大肠杆菌中天冬氨酸转化为 ECT 涉及五个步骤。第一步由 AK 催化,尤为关键。但将 lysC(编码 AK)引入启动子 PT7 控制下的 EctRE03 基因组中,得到的工程菌株 EctRE07 的 ECT 滴度并未显著提高,可能是因为 AK被 l-赖氨酸和 l-苏氨酸抑制。同时删除 lysA(它将代谢流从 ASP 引导到 l-赖氨酸),ETC 滴度增加。

前期实验发现,HeEct309、HeEct313、EctRE09 在摇瓶发酵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 SET 值,说明单菌产量较高。为了进一步验证这 3 株菌株的 ECT 生产特性,在 5 L 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补料发酵,3 株菌株表现出不同的 ECT 生产特性。

HeEct309 的 ECT 滴度达到 37.1 g/L;HeEct313 的 ECT 滴度达到 53.7 g/L;EctRE09 的 ECT 滴度达到 118.5 g/L。在 3 株菌株中,EctRE09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表现出最高的 ECT 产量。这强调了动态调节 gltA 表达,结合 lysA 敲除和 lysC 过表达,在促进高效 ECT 合成方面的有效性。

图 | HeEct309、HeEct313 和 EctRE09 菌株在 5 L 发酵罐中的表现

总而言之,本研究通过系统代谢工程获得了高效生产 ECT 的大肠杆菌菌株。通过修改基因簇 ectABC 的 5′-UTR 序列以构建高表达基因簇、非 TCA 循环丰富前体草酰乙酸 (OAA) 和天冬氨酸 (ASP) 库、动态调节 TCA 循环增加生物量、阻断副产物途径以减少碳耗散、过表达关键代谢节点表达基因并调节反馈抑制来实现的。

最终,通过多步代谢工程在 EctRE09 中实现了高效的四氢嘧啶生产,ECT 滴度达到 118.5 g/L,净产量为 246.25 g,高于其他重组大肠杆菌菌株。尽管成功获得了高产菌株,但该菌株的生物量仍然很低,主要是因为 l-赖氨酸表达下调。未来的工作将集中于细胞生长和 l-赖氨酸生物合成的动态调节,以进一步提高 ECT 的产量。

参考链接:

1.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synbio.4c00876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合成生物学最新讯息,不代表平台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生辉SciPh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