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听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第一桶金,真不是留给普通人赚的。
有朋友问我:普通人怎么赚到第一桶金?
说实话,听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第一桶金,真不是留给普通人赚的。
我认识一位前辈,叫大冰。
他当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只能早早跑社会。
从卖盒饭开始,混到电视台打杂,扛设备、搬道具,啥脏活累活都干。
熬了几年,总算混成了主持和制片,端上了铁饭碗。
结果人安稳了,心却没安分——他又辞职跑去写书、开店,一路折腾,才终于拼出点样子。
他说,普通人想冒头,记住这九个字:
走暗道,进窄门,耕瘦田。
01
走暗道,就是别总盯着明路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有的人一毕业就进国企、拿编制,或者家里铺好路直接创业、出国。
而你,只能一遍遍投简历、挤招聘会,结果还常常石沉大海。
这世界就是这样,平坦大道早就挤满了人,还设了门槛。
普通人凑上去,往往连门都摸不到。
那怎么办?
换个思路:走暗道。
先上路,再调整姿态,边做边找机会。
我特别喜欢美国心灵导师露易丝的故事。
她高中没读完就辍学打工,做过售货员、前台,日子过得紧巴巴。
后来偶然接触到心理咨询——那时候这行业刚起步,根本没人看好。
但她硬是咬牙钻进去,深夜啃书、白天跑市场,一个人摸黑前行。
最后她不仅拿下博士学位,还成了全美顶尖的心灵导师。
你看,有些路一开始又黑又窄,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02
进窄门,就是主动做难事
金一南教授说过一句话特别戳我:
“人得干困难事,才能克服平淡。”
他14岁进厂当学徒,创过连续干36小时的纪录;
20岁当兵,别人休息他读书;
32岁退伍做图书管理员,仍坚持博览群书。
默默努力11年,终于被人看到,46岁站上讲台,人生才开始加速。
你问他为啥总自找苦吃?
他说:平淡是磨灭理想的钝刀。
我们普通人起点低,再不逼自己一把,真的可能一辈子平庸。
《令人心动的offer》里的刘思远,小镇做题家出身,拼进清华。
进了律所,她专挑难打的官司、难缠的客户,别人躲的她硬刚。
她说:没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
最后她扛住了压力,也站稳了脚跟。
所以,别怕难、别怕苦。
你进的窄门,走的陡路,都是在拔高你人生的起点。
03
耕瘦田,就是在冷门处扎根
商业教练古典说得好:
“高手认准目标,就咬定青山不放松。”
普通人资源少,更别挑三拣四、好高骛远。
找准一块地,哪怕再瘦,狠狠耕下去。
《没有工作的一年》里的欧莎,就是个典型。
她没资源没人脉,只能接别人不要的小客户、散户。
别人笑她是“业务拾荒者”,但她不抱怨,反而把每个小客户都服务得妥妥帖帖。
后来行业寒冬,很多“资源咖”被裁,她却靠那群稳定中小客户成了骨干。
为啥?
肥田人人想耕,但瘦田才看真本事。
你能在没人看得上的地方默默积累,等风口过去,剩下的就是你。
大冰说:这世上没那么多肥田留给我们。
想成事,就得一步一步苦出来。
在别人不屑的地方,默默积累、扎根生长。
瘦田耕久了,也能变成沃土。
最后分享一句我很喜欢的话:
普通人想冒头,就得豁得出去。
走暗道、进窄门、耕瘦田——
虽然路难走,但这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来源:战略顾问陈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