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博乐达与瑞志公司的“分手战”登上热搜,引发电商行业讨论。目前,博乐达天猫旗舰店已经关闭,多个王牌产品在其他电商官方店铺也陷入断货状态。
作者 | 泊如
编辑 | 文定
近期,博乐达与瑞志公司的“分手战”登上热搜,引发电商行业讨论。目前,博乐达天猫旗舰店已经关闭,多个王牌产品在其他电商官方店铺也陷入断货状态。
博乐达的运营方上海瑞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志公司”)发微博称,博乐达品牌方强硬停止发货,并向天猫平台和供应商发函解约,导致店铺无法继续营业。而博乐达母公司的回应,则是发布一则“重新启航”海报,暗示将进行团队重组。
从年销售额10亿元的医美黑马,到全网断货的“弃子”,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商业纠纷揭开代运营模式残酷的真相。当技术方与渠道方在利益天平两端反复拉扯,原本完美的商业联姻,也可能沦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
十年携手,一朝翻脸
回溯至 2013 年,医学博士吕绍祥与商业新贵钟锦璐相遇,钟锦璐对吕绍祥所持有的超分子水杨酸技术表示出浓厚兴趣,并商议共同开拓市场。由此,双方开启了戏剧性的合作实验。
瑞志公司凭借70%股权掌控渠道命脉,博乐达则坐拥超分子水杨酸专利技术,形成“技术封喉+渠道锁喉”的双头共生模式。
2015 年,博乐达进入中国市场,瑞志公司全面负责市场运营,涵盖临床研究、学术推广以及医美渠道布局等咽喉要点。据悉,瑞志投入了超2000万元搭建医美渠道网络,覆盖全国87%三甲医院皮肤科。
博乐达则以 “科学循证” 为核心定位,凭借水杨酸面膜和三七精华两款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初步站稳脚跟。
2018年,双方的合作模式大调整。瑞志公司转让30%股权给吕绍祥,换取回中国市场的无限期独家经营权。自此,瑞志公司全面掌控博乐达品牌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2021年是双方的蜜月期。销售额突破10亿元,产品覆盖3000多家医院及医美机构,线上渠道销售占比提升至50%。作为代运营方的瑞志公司话语权达到峰值。
然而,表面繁荣之下,潜在风险悄然滋生。尽管瑞志公司持有 70% 股权,但品牌商标仍归吕绍祥控制。
而此前的协议漏洞,也为日后埋下了定时炸弹。首先双方未设置业绩对赌条款,为单方解约留下灰色地带。同时核心专利共享机制缺失,为后期“技术盗窃”指控埋下伏笔。吕绍祥若借此规避法律约束,瑞志公司在谈判中将处于被动地位,缺乏筹码。
2024年12月20日。吕绍祥突然指控瑞志公司“窃取商业机密”“销售假冒产品”,并单方面终止合作,切断产品供应。此举导致瑞志公司运营陷入瘫痪,业务无法正常开展。
2025年2月,博乐达天猫旗舰店关闭,京东、小红书等平台的明星产品出现断货现象。瑞志公司则宣布停业,员工最后工作日确定为2月28日。
钟锦璐通过微博发文,指责吕绍祥 “过河拆桥”,称其通过收买瑞志公司高管(如线下渠道总经理吴红艳)传播不实信息,并利用合作协议漏洞绕过法律程序解除合作。而博乐达母公司则发布 “重新启航” 海报,暗示将进行团队重组,但未对纠纷细节作出正面回应。
派代认为,此次纠纷的本质,是品牌方与运营方在长期合作过程中,由于权力与利益分配失衡,引发了控制权争夺。瑞志公司在品牌推广过程中投入数亿资金,但吕绍祥作为技术持有者,获取了大部分利润,双方对利润分配产生争议成为导火索。
信任崩塌,多米诺骨牌效应凸显
双方利益互搏,断链危机中,也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内部纷争公开化后,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72小时破12亿,负面评论占比达63%。此外,其天猫旗舰店搜索指数暴跌82%,核心产品三七精华月销从23万瓶跌至不足2万瓶。
这对博乐达的品牌形象无疑造成了严重冲击,消费者信任度或在下降。社交平台上关于博乐达“售假”“退市”等负面猜测,消费者对其供应链稳定性产生质疑,同时也动摇了十多年来品牌构建的“科学循证”定位。
而对瑞志公司和博乐达来说,也是双输的局面。
瑞志公司此前构建的3000多家院线渠道及线上销售布局,短期内难以被替代,这可能导致博乐达品牌损失超过50%的院线渠道收入。而瑞志公司解散后,博乐达需重新构建供应链,以及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原有市场份额面。
目前,瑞志公司已对博乐达公司提起诉讼,双方进入法律程序。
本次案件核心争议点主要有两个:其一,2018年协议中瑞志公司获得的“无限期独家经营权”是否具备法律约束力;其二,吕绍祥以“窃取商业机密”“售假”为由单方面解约,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定解除条件。
此外,核心商标、专利技术虽归博乐达所有,但瑞志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客户数据、渠道资源等无形资产如何分割,亦成为争议焦点。
站在法律的角度,2018年协议未明确解约条件,吕绍祥指控的“售假”“窃密”若缺乏充分证据,可能被认定为解约借口。法院在判决时,可能参考瑞志公司的实际投入(如渠道建设、团队成本)及未来利润损失(按历史业绩推算3-5年预期收益),赔偿金额可能高达数亿元。
此外,品牌方也可能被要求返还瑞志公司在运营中积累的渠道资源(如医美机构合作名单),或协商进行折价补偿。
当然,双方也存在和解的可能性。从保护“博乐达”品牌的角度,长期诉讼将进一步损害品牌公信力,双方可能达成妥协。瑞志公司让出运营权,但保留部分收益分成,或博乐达收购瑞志公司股份,实现整合。
行业警钟,代运营模式的“死亡螺旋”
在代运营模式下,利益分配与信任风险始终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对于依赖单一运营方的品牌而言,合作稳定性至关重要。博乐达事件则揭开了代运营领域的“死亡螺旋”陷阱。
从代运营的成本角度,人力成本是个无底洞。根据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电商代运营行业研究报告》,中小型代运营企业人力成本占比普遍在20%-35%区间。头部代运营企业因需承担品牌全案服务(含营销、数据中台、客服体系等),人员密度比中小型企业高40%-60%。
人力成本持续攀升的背后,则是代运营服务复杂度的升级。从单纯页面设计扩展到私域流量运营、直播带货、IP孵化等新兴领域,岗位需求从5-8个职能模块增至12-15个。
市场变幻,代运营行业随之也涌现出了许多问题。
从瑞志公司与博乐达的案例可以看出,品牌方掌握核心技术及供应链,而代运营方虽拥有经营权,但缺乏产品开发决策权,容易导致战略分歧。品牌与代运营方的权力应实现动态平衡,避免出现“技术垄断”或“渠道绑架”的局面。
目前,市场上部分公司采用分阶段授权模式,如初期由代运营方主导,成熟期品牌方收回部分决策权,以实现权责匹配。
此外,过度依赖单一运营方也存在明显风险,部分品牌的做法是“去中心化”运营,如分区域引入代理、自建核心团队并保留关键能力(如用户运营、内容生产)。
同时,股权绑定不应过于僵化。博乐达2018年股权绑定模式未随规模增长进行调整,最终导致矛盾激化。
“动态股权”模式或可以规避部分风险。在动态股权模式下,初期代运营方占股较高(如40%),销售额每增长10亿元触发股权重新协商。但同时,会实行阶梯分成模式:如年销售额<5亿元时,代运营方抽成15%,5-10亿元抽成12%,超出10亿元抽成10%,避免利益固化。
博乐达事件警钟长鸣。品牌方在选择代运营服务商时,应警惕“保底承诺”陷阱,优先选择资质齐全、口碑良好的服务商。若发生纠纷,可通过调解快速解决,或依据《电子商务法》《合同法》提起诉讼。
站在电商行业的角度,博乐达事件绝非孤例,它折射出代运营模式从“效率革命”到“制度革命”的必然转型。
当行业陷入“成本黑洞→数据绑架→人才套现”的恶性循环时,唯有通过动态股权架构重塑权力平衡、引入第三方监管打破利益捆绑等方法,才能为代运营行业开辟新航道。如何从流量争夺向价值共生跃迁,值得行业各方深入思考。
参考资料:
[1]电商代运营,不赢利后的那些纷争 . 人民法院报
[2]水杨酸护肤头部品牌博乐达陷“内斗”,天猫旗舰店已停运 . 界面新闻
[3]天猫关店、全员解散!博乐达10年合作走向“决裂” . 美妆头条
来源:派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