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年赚65亿,油条粥变套餐,快餐广告成家乡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7 04:02 1

摘要:理论上每个人童年都该有一段“肯德基时光”,比如小学放学后一杯奶茶配炸鸡腿,幻想着自己能靠吃薯条通向世界顶端——然后就在薯条永远不够盐、鸡腿皮太油腻的小确丧里明白,其实世界的顶端都是别人的速食品批发站。毕竟每个人都想活成“洋快餐广告里的主角”,但大多数人只配做套

理论上每个人童年都该有一段“肯德基时光”,比如小学放学后一杯奶茶配炸鸡腿,幻想着自己能靠吃薯条通向世界顶端——然后就在薯条永远不够盐、鸡腿皮太油腻的小确丧里明白,其实世界的顶端都是别人的速食品批发站。毕竟每个人都想活成“洋快餐广告里的主角”,但大多数人只配做套餐路过的子角色。

肯德基这家老外开的中国企业,去年净赚65亿,连喝粥都能把利润做到让街边摊老板集体致敬。你以为是因为肯德基产品有多高明?别傻了,他们最伟大的创新是“偷师中国味”,用洋快餐外壳包裹中国人的胃,让中华美食背大锅,让炸鸡配油条成了新时代扭曲的国粹。现在全国1.7万家店,肯德基一个品牌就霸了1万家以上,比隔壁街口麻辣烫还扎堆。这不是中国人对炸鸡有执念,而是人家深知八亿人口的饭点在哪,七点钟打卡,八点钟薅羊毛,九点钟走进炸鸡的迷宫。

很多人喜欢怀念1987年北京前门那家祖传肯德基,说那会儿一块鸡2块5够豪横。其实那时白菜才3分钱一斤,这样比一比,炸鸡就是穷人眼里的香奈儿。报纸还报道过外地人坐火车进京就为了尝肯德基,一顿鸡就吃出国门味。美帝老爷一看马到成功,立刻把亲戚必胜客也拉来掺合热闹。那种早期瞎兴奋根本维持不住,传统美食一遭遇祖传饮食习惯,土豆泥秒成中式麻花,老北京鸡肉卷一上,直接就变成本地衍生物。早餐开始卖粥油条,连川渝的串串都照搬。你以为他们在创新?其实就是跪着跟中国胃跑,一个劲往本地化泥潭里冲。什么东方既白品牌,看起来像“中华餐饮大救星”,很快就黄了,连名字都打包带走,彻底被血拼淘汰。

再说百胜中国这家公司,名字里带“中国”俩字儿,实际控股权还在美国人手里。2016年上市时市值冲到天花板,号称“中国美食新势力”。看似想做中国的肯德基,结果万家店还是美国老板收大头。2009年砸五亿收购小肥羊股份,两年后再砸四十六亿直接拿下,这叫资本运作还是眼红中国人能吃辣?省了品牌培育的事儿,直接买现成的。你说老外懂吃火锅?再牛也是鸳鸯锅里涮老美的美元。

如今县城里每走一百米都能撞见肯德基,去年新店就开了1700多家,三分之一还放权加盟,企业直接躺着收割韭菜。西藏那种高原地带都能吃到保鲜炸鸡和紫菜包饭,据说物流中心建得比中石油加油站还多。可能将来藏羌人民靠炸鸡串起民族团结,至少肯德基已经用一口油腻把整个中国胃掉包。供应链牛得飞起,实际上能解决什么?顶多让南北方鸡块都一个味儿,粥和油条这种事还是小摊最懂民间疾苦。

外卖时代到来,肯德基也假装数字化转型,搞什么“线上外卖、到店自取”。但平台那么多,自己组配送团队还是靠第三方混日子?反正谁送都得吃,真正牛的是广告,把二十块钱炸鸡卖出五十块钱的含义。年轻人早就习惯了肯德基套餐当晚餐,哪怕说是为了省事,说到底图个心理安慰。炸鸡一口下去不多不少,剩下的全是卡路里和缴过智商税的自尊心。

让我们都来感谢肯德基,因为他提醒了我们:你可以没有专属美食,但不能没有专属广告。“一个国度的尊严必须由炸鸡来维护”,这种本地化魔改已然成了消费主义新地址。肯德基做中国菜其实就是把洋玩意儿装进红色包装袋里,然后告诉你“这就是家乡味”。你信了,广告公司也信了,然后一大波推广团队集体加班,纷纷为炸鸡的未来写下如同社会主义论文一般的文案。

但说到底,肯德基能在中国赚65亿,还不如说中国人信广告信得太快乐。小时候肯德基是进口奢侈品,长大了成了午餐标配。每次看到白胡子爷爷,你就会疑惑:难道中国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洋快餐?我们的“中华美食自主权”是不是等于国外登记的肯德基商标?

肯德基的“教科书式本地化”,一切都为适应中国人的吃饭算法。肠粉成了主食,粥代替了美式咖啡,油条一口下肚,早餐西餐厅秒变路边摊。讲究的不是产品,而是让你莫名觉得自己成了餐饮潮流先锋。其实,本质上还是用美国LOGO盖章卖本地炒饭,投资回报率高得让所有实体小店一起掉眼泪。

你细品这些快餐界的“洋中式”,其实就是大资本在中国料理赛场的不讲武德——谁家广告都拍得煽情,谁家炸鸡都包着米饭卖。小吃店老板更是看了直叹气,原来油条加粥都能拉洋快餐年报,早知道还不如跟着肯德基报税。

"数字化转型”只是更高级的薅羊毛法,本地化其实就是套路一条街。连加盟都做成流水线,资本的镰刀比厨师的菜刀还利。什么“双赢”,其实是美国人赚大头,中国人赚自我感动。有些小城市为了肯德基还特意装修广场,结果广场变成点鸡腿的集体食堂。你以为吃的是炸鸡,其实吃的是“被潮流裹挟的中国胃”。

人们总说肯德基带动了中国服务业的升级,其实带动的只是大家吃了炸鸡顺便喝了碗快消社会的鸡汤。这年头,谁还在乎食物的灵魂?炸鸡皮脆就OK,油条穿西装就能上市,粥配白胡子爷爷就能冲业绩。网红打卡,拍一张炸鸡照,马上刷新朋友圈的精致人设。吃肯德基也能活出“前浪”的范儿,毕竟广告里都说了,炸鸡就是青年人的能量棒。

但炸鸡不能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只能填补“社交饭点”的虚荣心。肯德基把本地小吃搬进国际餐厅,只不过端的人从阿姨变成了美式老头。朋友圈里炫耀的不是口味,是符号。大家都在速食化,酱料配自尊,薯条配梦想,油条配心酸。你以为吃的是时髦,其实吃的是大资本门槛。中国街头的老店拼不过全国连锁,最后只能做“肯德基掰粥店外带”消耗战。

百盛中国这一年赚了65亿,靠的不光是鸡腿,还有做人的道理:谁能本地化谁就能活下去。洋快餐要是装不下中国胃,早晚被卷走。但只要肯德基知道粥油条能撑市场,炸鸡就能撑未来。他们最懂的不是怎么做美食,而是怎么做广告,怎么煽情,怎么让中国人相信肯德基是“家乡味”。消费主义里没有民族自信,有的只是谁家门口开肯德基,谁家小孩能用APP点餐,谁家能汇集积分换蛋挞。

要问这些当年在北京前门排队吃炸鸡的人现在干嘛?大概率在县城肯德基里刷外卖,网红直播配沉默寡言的服务员。吃着中国味的炸鸡,看一眼广告里的白胡子爷爷,顺便怀疑自己人生是不是也得跪着才能逃离街边小摊。不用担心,肯德基还会继续“偷师中国味”,每年都能赚走65亿,然后让我们在本地快餐的赛道上心甘情愿做配角。

最后,中国人有三大梦想:买房、买车、吃炸鸡。肯德基帮你实现了最后一个。我们都应该感谢资本的本地化能力,因为它让每个人在炸鸡的虚假幸福里找到一点自我安慰——安慰是肯德基给的,真香却是广告给的。广告里的人很快乐,现实里的人很饿,下一个65亿,还是鸡腿分发。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来源:萌宠狂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