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提前至七月十六,老农谚称高温必寒冬,气象局数据却暗示真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7 15:13 3

摘要:今天9月7号下午4点52分,太阳转到黄经165度的位置,白露来了。可有意思的是,农历才七月十六,往年这时候早该是八月初了。早上我路过公园,看见老人们把厚外套往胳膊上套,边穿边念叨“白露白露,四肢不露”。这农谚听着顺口,可今年的节气实在不对头——夏天热得离谱,处

今天9月7号下午4点52分,太阳转到黄经165度的位置,白露来了。可有意思的是,农历才七月十六,往年这时候早该是八月初了。早上我路过公园,看见老人们把厚外套往胳膊上套,边穿边念叨“白露白露,四肢不露”。这农谚听着顺口,可今年的节气实在不对头——夏天热得离谱,处暑还没到闰六月就来了,现在白露又卡在七月里,连老辈人都说今年节气走岔了道。

我查了查资料,2025年夏天确实反常。七月最热那几天,好多地方气温都破了百年纪录,开空调开得电表都快烧着了。这还不算,农谚里还有句话“寒不寒,就看白露”,说要是白露当天下雨打雷,冬天准冷得要命。今天上午天空阴沉沉的,我特意看了天气预报——还真下了点小雨,难怪隔壁王叔一大早就往衣柜里翻棉袄,嘴里还念叨:“白露见雨,冬至雪连,今年得囤够羽绒被。”

不过这事还有另外一面。气象局发的报告说,眼下高温跟冷冬没必然关系,顶多有四成概率。他们解释高温是因为太平洋暖流异常,冬天会不会冷得离谱,还要看北极冰盖融化的速度。这说法让我想起去年隔壁老李家,非要信“白露雷打雨,冻破石”的老话,提前把菜窖全封了,结果冬天气温才零下五度,冻坏了不少青菜。

现在街上卖秋装的早摆出来羽绒服了,价格还比去年贵了两成。服装店小妹说:“您看我们上货时间比往年早半个月,好多顾客图个安心。”火锅店也蹭热点,搞起“御寒套餐”,羊肉汤配姜茶,说是白露后暖身的。这些商家倒好,反正咱老百姓嘛,信则信,不信也买两件厚衣服压箱底。

我寻思着节气这事,既不能全信老黄历,也不能光听气象局的数据。像我妈今早给我发微信,让我别光顾着穿单鞋,晚上露水凉,脚踝冻着容易落病根。可我自己觉得,晚上出门套个薄风衣就行。这年头节气走样了,天气预报也不如从前准,或许以后该把传统经验跟天气App都当参考,别一条腿站到底。

听说北方庄稼人今年白露还照旧种麦子,可气象站提醒他们推迟一周播种,说土壤温度还没降到位。这让我想起老话说的“白露种麦正当时”,现在倒成了“信传统,还是听科学”的问题。我看啊,节气是老祖宗看天吃饭的经验,可现在天气变数太大,只能边看边调整。

前两天我路过菜市场,卖大葱的老张头念叨:“去年白露下雨,冬至确实雪下得早,可前年呢?白露大晴天,冬天反倒没冻实。”这话有道理,但要真等到寒冬来了,再穿棉衣也晚了。现在年轻人刷短视频,动不动说“冷冬预警”,可点开一看,不少是翻拍好几年前的冷空气新闻。

最近气象局还发了个新功能,能根据白露当天的天气,结合卫星云图预测冬天气温。要是真管用,往后节气和科学数据得结合起来看。不过像我这种普通上班族,估计还是照老规矩先囤够厚衣服,再时不时翻翻天气预报,万一冷冬来了不至于手忙脚乱。

要说今年白露最特别的,就是传统节气撞上新气候,连老农都开始学着用智能手机看天气了。街角杂货铺的李老板一边给顾客推秋装,一边念叨着:“咱守着节气过日子几十年,可现在得跟着数据走。”我听得直乐,节气是老祖宗留下的宝,可时代变了,得换个法子用才对。

来源:北斗星cc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