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6日,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传来重磅消息,辛芷蕾凭借电影《日掛中天》斩获最佳女演员奖(沃尔皮杯)!
9月6日,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传来重磅消息,辛芷蕾凭借电影《日掛中天》斩获最佳女演员奖(沃尔皮杯)!
这是继巩俐、叶德娴之后,第三位华人威尼斯影后,同时也是第一位来自内地的得主,历史性一刻!
但就在大家欢呼庆祝时,台下的一张镜头却意外“抢戏”,男主角张颂文的表情上热搜。
网友炸锅:这表情是“失态”还是“深沉”?
当主持人念出辛芷蕾的名字时,镜头给了张颂文一个特写。
结果,只见他神情严肃,嘴角紧绷,没有像旁边的冯绍峰一样露出大大的笑容。
瞬间,弹幕和社交平台炸了:
有人说他“像是后槽牙咬碎了”,怀疑是因为辛芷蕾获奖而自己没能拿奖。
还有人调侃他是“颁奖礼最不体面的男主角”。
毕竟,欧洲三大电影节一般很少同一部电影的男女主都拿奖,辛芷蕾的影后,可能意味着张颂文没机会了。
再加上之前两人粉丝因为片场互动闹过矛盾,这下更被放大解读。
其实他鼓掌最卖力?
不过,也有另一派声音很快出来反驳。
现场全景视频显示,辛芷蕾获奖的瞬间,张颂文是第一个起立鼓掌的人,
还拼命拍到手掌通红,甚至竖起大拇指。
媒体更形容他是“人形气氛组”“鼓掌永动机”。
所以,有人认为他的严肃表情不是冷漠,而是激动到克制,毕竟这种国际时刻,不是每个人都能笑得像综艺里那样放松。
再说了,颁奖礼是在意大利凌晨,张颂文可能真的有点累。
这次的争议,其实就是典型的“镜头语言+粉圈发酵”。
媒体把张颂文的严肃脸和冯绍峰的大笑放在一起对比,瞬间话题感拉满。
粉丝之间的旧账又被翻出来:有人说辛芷蕾团队“营销大女主”,弱化了张颂文的贡献;
辛芷蕾的支持者则批评对方“转移焦点”,呼吁大家关注影后成就本身。
本来是一场中国电影的高光时刻,却被搞成了“表情学”讨论大会。
不过,知情人透露,这与他一贯内敛表达情感的风格一致。
于是,我找了几个他获奖时的情况基本一致,确实都很严肃。
张颂文其人
众所周知,张颂文成名比较晚,46岁凭借《狂飙》中 “高启强” 一角彻底打破圈层,一炮而红。
在此之前,他在演艺圈摸爬滚打近二十年,经历过的挫折远比高光时刻多,跑组时曾被导演直言 “你这长相一辈子当不了主角”,一年面试 360 个剧组却全部落选,最窘迫的时候连房租都交不起,只能靠朋友接济度日。
成名后的张颂文,并未被流量裹挟,依旧保持着清醒与低调。
他没有接大量商业代言,反而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新人培养中,其实他还一个身份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老师。
据悉,他私下里,依旧住在郊区的小院里,种菜、养花、和邻居聊天,简单朴素。
或许也正因为这种经历,让他在国际奖项现场的反应显得格外真实。
他没有一贯的“娱乐化笑容”,但那份克制和深沉,正是张颂文的底色。
然而,一个演员再怎么低调,也难以完全避开流量时代的放大镜。
早在,去年12月30日,一场直播也把张颂文推向了风口浪尖。
女演员姜尘在镜头前,哽咽着回忆往事。
她没有点名,却抛出了一连串“提示”“对方是广东人”“经纪人是香港人”“喜欢在菜市场关门前买菜”。
这些细节一经传播,几乎所有人都把矛头对准了张颂文。
几天后,姜尘再次发声,提供了更具体的指控:
那名男演员曾是她的表演老师,以“教学”为名靠近,制造身体接触;
在两年恋爱关系里,她声称自己遭遇过十六次家暴,地点横跨出租屋、餐桌、剧组探班。
到今年的1月5日,她甚至晒出与电影《日掛中天》投资人的通话录音,正式点名张颂文。
录音里,投资人似乎试图用钱换取沉默,而姜尘的回应是:“我不要钱,我只希望大家关注家暴。”
同日晚,《日掛中天》剧组紧急声明,否认授权任何人代表沟通,称所谓录音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
第二天一早,姜尘转发剧组声明,只留下两个字:“笑死。”
风波一夜之间升级。媒体第一时间联系张颂文团队,对方保持沉默;
与此同时,导演高群书在微博发文力挺:“他在片场尊重每一个部门的人。”
陈国星也转发附言:“时间会验证一切,张颂文值得。”
李路更是多次点赞支持他人品的动态。
时至今日,张颂文本人和工作室依旧未曾公开回应。
一边是女演员连番爆料的控诉,一边是多位导演站台的力挺,中间是当事人始终未发一言的沉默。
在舆论场上,张颂文的表情、生活乃至人品,都成了可供解读的“剧本”。
但故事的真相,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八卦的尽头:还是荣光
说到底,这场争议其实说明了一个现象:
在流量时代,哪怕一个微表情都能被无限放大、揣测。
但不可否认的是,辛芷蕾拿下威尼斯影后,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新里程碑。
而张颂文,不管表情怎样,他第一个起立鼓掌的动作,已经证明了对搭档的尊重。
毕竟,真正值得铭记的,不是那一秒钟的“严肃脸”,而是这一刻中国演员站上世界舞台的荣光。
来源:魔都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