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进一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推出“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网上展示,本期推出身边雷锋典型,他们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为进一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推出“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网上展示,本期推出身边雷锋典型,他们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用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盘锦政务“雷锋窗”:改革不停歇,服务不止步!
在盘锦的政务服务领域,有一个特殊的“窗口”备受关注,它就是盘锦市政务服务中心无差别综合窗口,是由盘锦市数据局设置的政务服务窗口之一。这个窗口不只是简单的业务办理点,更是传递温暖、践行使命的前沿阵地。窗口工作人员以实际行动将学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政务服务的持久动力,将为人民服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项业务流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政务服务改革的浪潮中,无差别综合窗口以雷锋的创新精神为指引,大力推行一窗收件集成化改革。原本分散的22个窗口精简为6个,压减率高达73% ,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让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同时,实行受审分离,前台无差别“照单收件”,后台不见面审批,在有效衔接工作流程的同时,规范权力运行,压减寻租空间,为廉洁政务贡献力量。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无差别综合窗口不断拓展服务供给。把服务台、取号机、导办帮办等推至群众办事“第一线”,切实解决了之前进驻部门重审批轻服务的问题。便民设施一应俱全,热水、无线网络、免费手机充电、医药箱等,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对办事群众的关怀,拉近了与企业群众的距离,也让雷锋精神在这些细微之处得以彰显。
2024年,该中心无差别综合窗口建立健全咨询引导、帮办代办、综合接件、统一出件、办不成事反映闭环管理机制,这一长效机制的建立,是窗口持续服务群众的有力保障。全年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服务2.8万余件,提供延时服务347件、帮办代办2387件,最高日办件量达396件,涉及21个部门277个事项,企业群众好评率100%,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窗口工作人员默默的付出和坚守。
2024年3月29日,这里承担了全省综合窗口改革现场推进会议的示范点位,为全省综合窗口改革打造了“盘锦样板”。“清风辽宁政务窗口”“盘锦市巾帼文明岗”等称号,更是对其长期坚持优质服务的认可。无差别综合窗口用实际行动证明,学雷锋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永远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不断书写政务服务的新篇章。
盘锦公交卡服务中心:以雷锋精神,暖城市出行!
在盘锦的城市公交系统里,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存在——盘锦客运公交集团公交卡服务中心。这里不只是一个办卡窗口,更是践行雷锋精神的前沿阵地。在这里,“为人民服务”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动,融入到每一次业务办理、每一次贴心帮助中。凭借着不懈努力,他们收获诸多荣誉,三八红旗集体、青年文明号、共青团志愿服务基地等称号,见证着他们的付出与担当。
贴心上门服务,是他们传递温暖的重要方式。考虑到老年人和残疾人出行不便,工作人员主动走出柜台,走进社区。面对听力不好、记忆力差的老年人,他们不厌其烦,提高音量、放慢语速解答疑问。为残障人士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全程协助。2024年,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全市27个社区,为10000余名老年乘客送去便利,收获28份来电来信表扬和3面锦旗。市民李先生感慨地说:“年纪大了出门办卡不容易,你们上门服务,解决了大难题。”市民易女士也表达了对公交卡服务中心的感谢,称他们让残疾人出行更便捷。
公交送温暖活动中,公交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老年乘客送上热腾腾的腊八粥
细微之处见真情,雨天护送同样令人动容。2024年7月26日上午,暴雨倾盆,张老太办完老年卡业务后被大雨困在门口。工作人员董玮玮见状,立刻拿起雨伞护送老人到公交站台,等车时还耐心陪伴、安慰。公交车到站,董玮玮把老人扶上车才返回。据统计,2024年雨天工作人员累计护送老年乘客120余人次,每一次护送都是爱心传递,让老年乘客在风雨中感受到关怀,也赢得市民广泛称赞。
2024年,公交卡服务中心为31万名持公交卡市民提供服务,其中老年卡乘客26万余人,残疾人爱心卡2万余人。针对特殊群体,开展38次学雷锋关爱行动,手把手教1200余人次借助NFC功能线上年审和充值,上门为残疾人送卡200余人次。还积极参与“绿色出行,优选公交”等活动,600人次投身其中。全年700余人次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时长1400小时。盘锦客运公交集团公交卡服务中心用点滴行动诠释雷锋精神,温暖着整座城市。
张海旭:用新闻书写雷锋式担当
目前就职于市融媒体发展中心新闻频道的张海旭,是一名拥有14年工作经验的记者。200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投身新闻工作,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融入到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报道中,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业绩。
张海旭在新闻现场拍摄画面
入职以来,张海旭凭借着对新闻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挖掘能力,胜任各类新闻报道工作。他业务精湛,热爱学习,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向中央及省级媒体看齐,注重新闻报道质量。他勇于创新,紧扣时代脉搏,立意新颖独特,让新闻报道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多年来,他年平均发稿量达百余篇,多部作品荣获省市级奖项,如电视栏目《在基层》被评为辽宁省广播电视大奖优质栏目金奖(一等奖),电视新闻《在基层》《盘山冬日蟹事多》《养鹤人的牵挂》等均获得辽宁新闻奖一等奖。
在岗位安排需要时,张海旭毅然放下擅长的社会新闻和专题领域,承担起时政新闻报道任务,这一干就是十几年。他深知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与严谨性,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精心对待每一次采访、每一个细节。“光荣在于平凡”,这句座右铭一直激励着他在时政新闻岗位上坚守初心,默默奉献。
2022年抗洪抢险期间,张海旭听闻险情,第一时间奔赴前线指挥部。在那里,他时时跟踪防汛部署与进展,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稍作休息,饿了就以方便面充饥,以最快的速度将抗洪一线的情况报道出去,回应社会关切。同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24小时坚守岗位,穿上防护服深入抗疫一线,采播防疫实况,通过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展现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豁得出的党员本色。
张海旭在新闻工作中取得了成绩,也赢得了诸多荣誉。2021年,他荣获“盘锦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被评为“盘锦市抗洪抢险先进个人”;2024年,荣获“辽宁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张海旭用十几年的坚守诠释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对初心使命的担当。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他践行雷锋精神的见证。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甘当一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新闻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