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金必然上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6:14 1

摘要: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下黄金价格的上涨逻辑,重点探讨美元信用危机、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以及供需关系变化等多重因素如何共同推动黄金进入长期上涨通道。文章将从美元超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对黄金定价的影响入手,详细剖析去美元化趋势下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策略,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下黄金价格的上涨逻辑,重点探讨美元信用危机、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以及供需关系变化等多重因素如何共同推动黄金进入长期上涨通道。文章将从美元超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对黄金定价的影响入手,详细剖析去美元化趋势下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策略,深入解读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与黄金的负相关性,并全面评估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对避险资产的提振作用。

一、黄金具有"终极货币"的历史地位

黄金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持久的价值储存手段,其货币属性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在当代金融体系中,黄金依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别是在法币信用受到挑战的时期。2025年3月,国际金价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这一里程碑事件引发了全球市场对黄金价值的重新审视。这一轮黄金牛市并非偶然,而是多重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美元信用危机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重塑构成了最核心的驱动力量。

当前,我们正经历一个货币秩序重构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美联储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供应量激增;另一方面,美国频繁将美元"武器化"的行为——如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促使全球加速去美元化进程。这种双重冲击严重削弱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用基础,而黄金作为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约束的"中立资产",自然成为各国央行和机构投资者的避险首选。

从经济学角度看,黄金价格与美元价值之间存在天然的负相关关系。当美元因超发而贬值时,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必然上涨;当美元信用受到质疑时,黄金的货币属性会得到强化。2025年初以来,美元指数虽偶有反弹,但黄金却展现出罕见的逆美元强势上涨态势,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对美元深层信任危机的加剧。多位经济学家指出,这种背离传统理论的现象标志着黄金定价机制已进入新范式,仅用美元指数和实际利率等传统框架已无法完全解释当前金价走势。

本文将从五个维度系统论证黄金必然上涨的内在逻辑:首先分析美元超发与信用危机如何重塑黄金的货币地位;其次探讨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下央行购金潮的持续性影响;然后解读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与黄金的负相关性;接着评估地缘政治风险升级对避险需求的提振;最后综合供需关系与技术面因素,对黄金未来走势做出前瞻判断。通过这五个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揭示黄金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的独特投资价值与必然上涨的深层原因。

二、美元超发与信用危机

美元超发的历史可追溯至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全球进入纯信用货币时代。这一决定虽然赋予了美联储更大的货币政策灵活性,但也为日后无节制印钞埋下了隐患。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先后推出三轮量化宽松(QE),资产负债表从危机前的约9000亿美元膨胀至2014年的4.5万亿美元。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联储在短短两个月内再次扩表3万亿美元,这种史无前例的货币扩张直接导致全球美元流动性泛滥。2025年初,尽管美联储试图通过缩表回收部分流动性,但其资产负债表规模仍高达7.5万亿美元,远超经济实际需求。

美元超发对黄金价格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稀释效应,即货币供应增加导致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而黄金作为总量有限的实物资产,其名义价格必然随货币贬值而上涨;其次是通胀预期,过量货币追逐有限商品会推高物价水平,黄金作为传统抗通胀工具自然受到追捧;最后是信用折损,无节制印钞行为会削弱市场对美元的信任,促使投资者转向黄金等非信用资产。2025年3月,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公开警告:"美国总统反复无常的政策行动和言论正在侵蚀全球市场对美元的信任,金价的大幅上涨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的体现。"

美元信用危机在2022年俄乌冲突后进入新阶段。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冻结其约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这一行为彻底打破了"美元资产安全"的市场共识。新兴市场国家意识到,持有美元资产不仅面临汇率波动风险,还存在被政治性冻结的可能。这种认知转变引发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各国央行开始主动减持美债、增持黄金。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央行黄金购买量连续第三年超过1000吨,总需求达到创纪录的4974吨。中国央行已连续16个月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2月,中国官方黄金储备达2257吨,位列全球第六。

表:近年全球主要央行黄金储备变化(吨)

国家/地区2020年储备2024年储备变化量变化率美国8133813300%德国2452245200%意大利2452245200%法国2436243600%俄罗斯22992330311.3%中国1948225730915.9%印度69581712217.6%波兰22935812956.3%

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美元信用危机。2025年初,美国政府对墨西哥、加拿大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并对所有进口钢铝征收25%关税,引发多国反制。同时,联邦政府大规模裁员计划导致上万名公务员失业,加剧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萨默斯指出:"今年年初总统就职之前,经济衰退风险约10%-15%,现在已接近50%且还在上升。"这种政策反复与经济衰退风险的双重打击,使得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持续下降,而黄金的避险属性和价值储藏功能则被重新发现。

从货币史角度看,当前美元面临的挑战与上世纪60-70年代英镑失去全球主导地位时颇为相似。当时,英国经济相对衰落与英镑过度扩张导致其国际信用受损,最终被美元取代。如今,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2024年达1.7万亿美元)、债务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加之频繁使用金融制裁手段,美元正面临类似的信任危机。历史经验表明,主权信用货币体系更迭时期,黄金总是成为最大受益者。正如摩根大通分析师所指出的:"当人们对管理国家货币的人失去信心时,他们就会转向黄金——这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

三、去美元化趋势

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在2025年呈现加速态势,这已成为支撑黄金价格的结构性因素。俄罗斯外汇储备被冻结事件被视为去美元化的分水岭,它向全世界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美元资产的安全性高度依赖于美国政府的政治决策。这一认识促使众多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开始系统性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减少美元资产占比,增加黄金储备。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各国央行黄金净购买量达到1082吨,连续第三年保持在1000吨以上高位,而同期全球黄金矿产供给仅为3633吨,央行购金占到了总供给的30%。

央行购金行为对黄金市场的影响远超私人投资,原因在于其三个独特属性:一是长期性,央行调整储备结构是战略性决策,通常会持续数年;二是大规模性,单次购买量往往达数十吨;三是价格不敏感性,央行更关注资产的安全性和货币属性,而非短期价格波动。中国央行的行动尤其具有指标意义,截至2025年2月,中国已连续16个月增持黄金,累计增加约309吨,这种稳定的购买行为为市场提供了持续的下方支撑。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中国外汇储备规模(3.2万亿美元)和当前黄金占比(约4%)仍远低于欧美国家(60-70%),未来增持空间仍然巨大。

表: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结构(吨)及占比

需求类别2022年2023年2024年2024年占比珠宝首饰20862124220744.4%投资需求11071243130526.2%央行购金10811078108221.7%科技应用3073153206.4%其他5254601.3%总计463348324974100%

除央行外,机构投资者也在加速配置黄金。2025年3月,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Shares持仓量达到908吨,为2023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欧洲黄金ETF持仓更是创下1334吨的历史纪录。这种机构资金的持续流入改变了黄金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使其从传统的零售驱动转向更稳定的机构驱动。博时基金分析指出:"北美黄金ETF再次出现快速增仓迹象,持仓接近年内峰值,这种趋势性变化赋予黄金上行动能。"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不仅增加了市场流动性,还提高了价格发现的效率,使黄金逐渐成为与股票、债券并列的主流配置资产。

去美元化在地缘政治层面的表现同样显著。金砖国家正在积极推动本币贸易结算体系,减少对美元支付系统的依赖;中东产油国开始接受非美元货币支付石油款项;甚至传统盟友如沙特,也在考虑对华石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些变化反映了一个深层趋势:美元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垄断地位正在被逐步打破。高盛大宗商品分析师指出:"全球化格局分裂背景下,央行购金逻辑将持续,这是推动金价不断创新高的源动力。"当更多国际贸易转向非美元结算时,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求自然下降,而对黄金的配置需求则相应上升。

从供给端看,黄金市场的“紧平衡状态”进一步放大了央行购金的影响。全球黄金年产量已进入平台期,2024年矿产金仅为3633吨,再生金供应约1141吨,总供给4774吨,与4974吨的总需求之间存在200吨缺口。这种供需缺口在央行持续购金的情况下难以迅速弥合。更关键的是,黄金不同于大宗商品,其存量-流量比极高(地上黄金存量约20万吨,年流量不足5000吨),这意味着新增供给对价格影响有限,而需求端的微小变化却可能引发价格大幅波动。麦格理集团预测,在这种结构性供需失衡下,金价可能在2025年三季度触及3500美元/盎司。

去美元化不是短期现象,而是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长周期趋势。历史经验表明,一旦市场对主导货币失去信任,转变过程可能持续数十年。当前美元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美国自身的财政货币问题,还源于全球经济多极化发展带来的权力分散。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各国央行增持黄金是理性的预防性举措,而这种行为本身又会强化黄金的货币地位,形成正向反馈循环。正如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所言:"货币秩序重塑进程加速,全球央行增持黄金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信用危机,一方面增加黄金需求,另一方面为市场注入信心。

四、美联储政策转向与经济衰退风险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变化已成为2025年黄金市场的关键驱动因素。3月12日,美国公布2月CPI数据,未季调CPI年率降至2.8%,核心CPI年率回落至3.1%,均为近期低点。这一数据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交易员迅速将全年降息预期上调至2-3次,并认为首次降息可能在6月实施。芝加哥联储数据显示,美国金融状况已接近2021年10月以来最紧张水平,加之情绪指标恶化,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转向宽松以应对潜在衰退风险。这种政策转向预期对黄金构成直接利好,因为利率下行会降低持有非生息资产黄金的机会成本。

黄金价格与实际利率之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这是黄金定价的核心机制之一。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预期,当美联储降息时,名义利率下降速度快于通胀预期调整,导致实际利率走低,黄金吸引力上升。2025年3月,尽管美元指数一度走强,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4.5%回落至4.28%,实际利率(以10年期TIPS收益率衡量)降至1.2%以下,为黄金提供了有力支撑。高盛分析指出:"若美国失业率突破5%且通胀回落至2.4%以下,美联储或于三季度启动50个基点的'鹰派式降息',此举将推动金价冲击3200美元/盎司。"这种前瞻性预期已部分反映在当前金价中。

美国经济面临的衰退风险是促使美联储考虑政策转向的主因。2025年初,多项经济指标发出警示信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跌至近两年最低水平;制造业PM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DOGE部门(国防、政府、教育)开始减支和裁员。前财长萨默斯将经济衰退概率评估从年初的10-15%上调至近50%,并警告风险还在上升。经济放缓迹象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资产配置,从风险资产转向黄金等防御性资产。瑞银财富管理指出:"美国经济增长动能走弱接棒赋予黄金上行动能,权益资产的下跌凸显经济脆弱性,美元及利率回落利多黄金。"

美联储政策面临前所未有的两难困境。一方面,通胀虽有所缓和但仍高于2%目标,过早降息可能导致通胀反弹;另一方面,维持高利率可能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尤其在企业债务高企(超10万亿美元)的情况下。3月FOMC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内部对政策路径存在明显分歧:部分委员担忧"通胀高于目标的时间越长,预期转向上行的可能性越大";另一些委员则认为"消费动能减弱为宽松提供了空间"。这种政策不确定性本身就会强化黄金的避险吸引力,因为历史上美联储政策转折期往往伴随市场剧烈波动,而黄金在这种环境中表现优异。

表:美联储不同政策情境下黄金价格的潜在反应

政策情境对美元影响对实际利率影响对黄金影响历史案例参考激进降息(预防衰退)利空显著下降强烈利多2008年金融危机后渐进降息(通胀温和)小幅利空温和下降温和利多2019年保险式降息维持利率(观望等待)中性基本稳定中性2015-2016年加息暂停意外加息(通胀反弹)利多上升利空2022年激进加息周期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间接利好黄金。2025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并计划4月实施新一轮针对性关税。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会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加剧通胀),还可能引发报复性措施,损害美国出口和经济增长。StoneX分析师Rhona O'Connell指出:"对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推动了对黄金的避险买盘,这种需求与美元上涨形成了鲜明对比。"历史表明,贸易冲突往往没有赢家,但黄金却总是受益于由此产生的市场动荡和经济不确定性。

从更长期视角看,美联储的政策信誉受损也支撑金价。近年来,美联储在通胀判断上屡次失误:2021年称通胀是"暂时的",2023年又低估其持续性,这种反复削弱了市场对其政策前瞻性的信任。当央行失去通胀控制信誉时,投资者自然倾向于增持黄金以对冲货币贬值风险。美银证券警告:"通胀高于美联储目标的时间越长,预期转向上行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将使恢复价格稳定的任务更加困难。"这种政策可信度危机与1970年代"大通胀"时期有相似之处,而当时黄金年涨幅曾达35%。

技术层面看,黄金对美联储政策的反应存在不对称性。当经济数据恶化引发降息预期时,黄金往往率先上涨;而即使数据好转导致降息预期回落,金价的回调幅度通常有限,因为部分投资者会将其视为买入机会。这种"易涨难跌"的特性在当前环境下尤为明显。中信建投证券指出:"2023年以来黄金表现既背离实际利率定价,也背离美元定价,指向金价的定价框架已超越传统流动性指标。"这意味着仅跟踪美联储政策和常规经济指标已不足以判断黄金走势,需要结合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和货币体系变迁因素。

五、地缘政治风险升级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在2025年持续升级,成为推动黄金避险需求的关键催化剂。3月中旬,美军对也门胡塞武装发起大规模空袭并警告伊朗停止支持该组织;同时,以色列军方行动导致加沙地带至少1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使本已脆弱的巴以停火协议岌岌可危。这些热点地区的冲突叠加特朗普政府对多国加征关税的贸易政策,共同营造了高度不确定的国际环境。瑞银财富管理指出:"地缘政治局势仍然紧张,自美国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实施关税以来,贸易伙伴的担忧有增无减。"在这种背景下,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吸引力自然大幅提升。

地缘政治风险影响黄金价格的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刺激避险买盘,投资者为防范突发事件导致的资产价格波动而增持黄金;二是可能干扰全球供应链,推高能源和商品价格,加剧通胀压力,间接强化黄金的抗通胀属性;三是可能引发国际支付体系动荡,削弱对主权货币的信任,增强黄金的货币替代功能。2025年1月,尽管美元指数创两年新高,但现货黄金却逆势上涨34美元/盎司,分析师普遍将这一反常现象归因于"中东紧张局势和对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这表明在地缘危机时期,黄金与美元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暂时脱钩,两者甚至可能同步上涨。

俄乌冲突的长期化趋势继续影响黄金市场。2025年3月,特朗普与普京通电话寻求停火协议,但俄罗斯提出的条件难以被乌克兰及其欧洲盟友接受。这场已持续两年多的冲突不仅造成人道主义灾难,还深刻改变了全球能源贸易格局和 security架构。更重要的是,西方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行为开创了危险先例,促使各国重新评估外汇储备安全性。正如日本经济新闻网分析的:"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遭遇西方金融制裁,数千亿海外美元资产被冻结,这让全球新兴市场意识到持有美元资产的潜在风险,加速去美元化进程。"这种结构性变化对黄金需求的提振远超短期地缘事件影响。

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为黄金提供了持续支撑。也门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袭击、伊朗核问题的僵局、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难以化解的地缘政治结节。黄金市场对这些风险的反应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响应速度快,冲突升级消息一出,金价往往在几分钟内做出反应;二是记忆效应强,即使局势暂时缓和,金价也难回原点,因为投资者会调高未来风险的预期。Forex.com分析师Fawad Razaqzada指出:"随着特朗普政策'交易'的减弱,美元会承压,进而利好黄金。"这种政策不确定性与地缘风险的叠加,创造了黄金投资的理想环境。

表:2024-2025年主要地缘政治事件及对黄金的影响

事件类型具体事件金价反应影响持续时间影响机制军事冲突巴以冲突升级+5.2%(两周)中长期避险需求+能源通胀经济制裁美国对多国加征关税+3.8%(一周)中长期贸易不确定性+增长担忧政治不确定性特朗普政策反复+4.5%(累计)持续政策风险溢价金融体系动荡俄罗斯资产冻结后续影响+15.3%(六个月)结构性去美元化+储备多元化区域安全危机红海航运受阻+2.1%(单日)短期供应链中断风险

大国博弈的战略竞争是更深层次的驱动因素。中美在科技、贸易、地缘等领域的竞争在2025年未见缓和迹象,特朗普政府延续了对华强硬立场,考虑扩大技术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这种战略竞争不同于传统军事冲突,其特点是范围广(涵盖经济、科技、金融等多领域)、时间长(可能持续数十年)、影响深(重塑全球产业链)。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接棒拜登政府主导的地缘冲突,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未有实质性变化,这是判断黄金价格中枢能够维持在高平台的底层逻辑。"在这种长期竞争格局下,黄金作为中立资产的价值将得到持续认可。

地缘政治风险的特殊性在于其不可预测性和非线性影响。与经济和金融指标不同,地缘事件往往突然爆发,且可能通过复杂机制传导至市场。2025年初,市场原本预期随着美国大选结束,政策不确定性将下降,但特朗普上任后的关税威胁和外交动作反而增加了变数。这种意外性使得投资者难以通过常规分析预判风险,只能通过增持黄金来构建防御性组合。世界黄金协会研究显示,在地缘风险高企时期,配置5-10%黄金的投资组合波动性显著降低,且风险调整后收益提高。

从历史比较看,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与1970年代有相似之处:都是美国相对实力下降时期,都面临能源危机和通胀压力,都存在大国战略竞争。而1970年代恰是黄金的黄金时期,金价从1971年的35美元/盎司飙升至1980年的850美元/盎司。虽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这种相似性提醒我们,在地缘政治格局重塑期,黄金往往表现出色。麦格理集团预测,在地缘风险和经济不确定性共同作用下,金价将在2025年三季度触及3500美元/盎司。这一目标看似激进,但考虑到多重风险叠加,并非没有实现可能。

六、供需关系是市场内在动力

黄金供需格局在2025年发生显著变化,形成了结构性牛市的基础。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2024年全球黄金总需求达到创纪录的4974吨,而总供给仅为4774吨(矿产金3633吨+再生金1141吨),存在200吨的供需缺口。这种缺口在2025年继续扩大,因为矿产金产量增长有限(年均约1-2%),而央行购金和投资需求保持强劲。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出库量同比增长15%,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成交量增长22%,反映出市场参与热度持续升温。供需失衡是支撑金价中长期上涨的最根本因素。

从供给端看,黄金市场呈现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矿产金增长乏力,全球主要金矿品位下降,新发现的大型矿床减少,环保要求提高增加开采成本;二是再生金供给弹性低,只有当金价大幅上涨且持续较长时间时,民众才会大量出售持有的黄金饰品和金条;三是生产集中度高,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五国占全球产量60%以上,地缘或政策风险可能影响供给。这种供给刚性意味着金价上涨难以通过快速增加供给得到缓解,这与原油、铜等工业大宗商品形成鲜明对比。

需求端的变化更为多元且强劲。除前文分析的央行购金外,投资需求和珠宝消费也呈现增长态势。2025年3月,全球黄金ETF持仓总量接近历史高点,其中美国地区黄金ETF持仓达1650吨,欧洲达1334吨。个人投资者方面,美国铸币局鹰扬金币销售同比增长30%,中国熊猫金币预售量创纪录,印度排灯节黄金购买量回升。珠宝需求虽然对价格敏感,但在亚洲和中东市场展现韧性,印度政府将黄金进口关税从12.5%下调至10%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这种多元化的需求来源使黄金市场抗波动能力增强,不易因单一需求萎缩而大幅回调。

表:2025年黄金供需平衡预测(吨)及与2024年对比

类别2024年实际2025年预测变化量变化率供给总量4,7744,850+76+1.6%矿产金3,6333,700+67+1.8%再生金1,1411,150+9+0.8%需求总量4,9745,150+176+3.5%珠宝首饰2,2072,250+43+1.9%投资需求1,3051,400+95+7.3%央行购金1,0821,100+18+1.7%科技应用320330+10+3.1%供需平衡-200-300-100

技术分析层面,黄金在2025年3月突破3000美元/盎司关键心理关口后,确立了强劲上升趋势。从长期图表看,金价自2015年低点1046美元启动的上涨行情已进入加速阶段,按照经典技术分析理论,这种持续近十年的基础趋势具有很强惯性。周线图上,黄金维持在20周均线上方运行,MACD指标呈现多头排列,RSI虽接近超买区但未出现顶背离,显示上涨动力依然充足。多位技术分析师指出,3000美元曾是重要阻力位,一旦有效突破(连续两周收于该水平上方),将转化为强劲支撑,下一目标位指向3200-3300美元区域。

市场情绪指标也支持黄金继续走强。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COMEX黄金期货非商业净多头持仓增至25万手,接近历史峰值,表明机构看涨情绪浓厚。同时,黄金看涨期权需求激增,执行价在3200-3500美元的看涨期权溢价显著上升,反映出市场对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散户投资者角度看,谷歌"购买黄金"搜索量达到2020年以来最高水平,中国支付宝黄金理财产品申购量创纪录,这些行为指标都印证了市场的狂热情绪。虽然极端乐观情绪有时预示短期回调风险,但在趋势强劲时期,这种情绪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并推动价格超预期上涨。

黄金与其他资产的相关性变化也增加了其配置价值。2023年以来,黄金与传统定价指标(美元指数和实际利率)的相关性明显减弱,而与地缘政治风险指标的相关性增强。与此同时,黄金与股票的负相关性加强,与加密货币的正相关性上升,这种新的相关性结构使黄金在现代投资组合中的分散风险功能更加突出。中信建投证券指出:"黄金与其他大类资产存在弱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可以帮助投资组合真正意义上做到风险分散和风险对冲。"在美股波动加剧、加密货币监管不确定的背景下,这种特性尤为珍贵。

从估值角度看,尽管金价处于历史高位,但考虑美元购买力下降因素,实际价格并未过度偏离长期均值。以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为起点,经通胀调整后的黄金年均回报率约6.7%,当前金价对应的实际回报率接近这一水平。更重要的比较是黄金与全球货币供应量的比率:2000年时全球M2约20万亿美元,黄金价格300美元/盎司,全球地上黄金存量约15万吨,总价值1.5万亿美元,占M2的7.5%;2025年全球M2约120万亿美元,黄金价格3000美元/盎司,地上黄金存量约20万吨,总价值19万亿美元,占M2的15.8%。这一比例上升表明黄金的货币溢价正在回归,而非单纯投机泡沫。

最后,从周期位置判断,黄金可能正处于新一轮长期牛市的早期阶段。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理论提出者之一、已故经济学家Ian Gordon认为,黄金牛市通常持续10-15年,与美元信用衰减周期同步。当前这轮上涨始于2015年,若历史规律成立,可能持续至2025-2030年。瑞银财富管理将黄金所有期限目标价上调至3200美元/盎司,并指出:"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黄金的保值和避险属性将愈加凸显。"这种长期视角对投资者尤为重要,因为它提示我们不应因短期波动而忽视黄金的战略配置价值。

七、黄金上涨的必然性

本文探讨的五大驱动因素——美元信用危机、去美元化趋势、美联储政策转向、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供需关系变化,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结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黄金价格的上涨具有内在必然性。这些因素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强化,形成了一个正向反馈循环:美元超发和信用削弱推动去美元化,促使央行增持黄金;央行购金加剧供需失衡,支撑价格上行;金价上涨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场,进一步验证黄金的避险地位;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则同时强化了去美元动机和避险需求,为黄金提供双重支撑。这种多因素共振的局面在历史上罕见,也解释了为何金价能在美元偶有反弹的情况下依然屡创新高。

展望未来,黄金市场的走势将主要取决于三个关键变量:一是美国财政货币政策路径,若联邦债务继续膨胀且美联储被迫重启量化宽松,黄金将获得最强动力;二是地缘政治演变,大国博弈若走向激烈对抗,将加速去美元化和避险需求;三是央行行为持续性,特别是中国等储备大国是否继续增持。基于当前信息,这三方面因素在2025-2026年都可能继续利好黄金。高盛预测2025年底金价将达3100美元,并有潜力冲击3300美元;麦格理集团甚至给出3500美元的季度目标。这些预测看似激进,但考虑到货币贬值的长周期特性,并非没有依据。

对投资者而言,理解黄金上涨的逻辑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根据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可考虑以下三种方式参与黄金市场:一是实物黄金(金条、金币),适合长期持有和财富传承;二是黄金ETF(如GLD)或黄金股ETF,流动性好且交易便捷;三是黄金期货和期权,适合专业投资者进行杠杆操作或对冲。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中国市场黄金主题ETF表现突出,跟踪"SSH黄金股票"的ETF涨幅超22%,跟踪"SGE黄金9999"的涨幅超15%。这种多元化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配置比例上,传统"5-10%法则"(将投资组合的5-10%配置黄金)在当下环境中可能偏保守。考虑到当前异常高的不确定性,瑞银等机构建议可适度提高至15%,尤其对风险敏感型投资者。配置策略也应动态调整:当金价突破关键阻力位(如3000美元)时适当增持;当出现短期超买信号时可部分获利了结,但保持核心仓位。这种"核心+机动"的策略既能把握趋势收益,又能灵活应对波动。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黄金价格的上涨不仅是一个投资现象,更是国际货币体系深刻变革的晴雨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曾预言:"21世纪国际货币体系将面临重组,黄金可能重新货币化。"当前的发展似乎正朝着这一方向演进。当主权信用货币因过度发行和政治化使用而失去信任时,人类社会很自然地回归到历经千年考验的黄金。这种回归不是倒退,而是对货币本质的重新发现——货币首先必须是可信的价值储存手段,其次才是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

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黄金上涨传递的预警信号不容忽视:它反映出市场对现行货币体系可持续性的深刻怀疑,对发达国家财政纪律失范的集体抗议,以及对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普遍担忧。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打压金价或否定黄金的价值,而应通过重建财政货币纪律、加强国际政策协调、缓和地缘紧张等根本性措施。正如美国前财长萨默斯所警告的:"要避免经济衰退,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政策方向,别再随意加征关税,别再威胁联邦支出的法律基础,也别再针对某些个人或公司进行打压。"

对普通民众,黄金上涨的启示在于认识到财富保值的紧迫性。在法币购买力持续侵蚀的时代,适当持有实物资产是对冲通胀和系统性风险的必要手段。历史上,黄金曾在德国魏玛共和国通胀时期、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2020年疫情冲击下保护了持有者的购买力。这一功能在当前环境下愈发珍贵。当然,黄金并非没有风险——短期波动可能剧烈,且不产生利息,因此不应全仓配置。但完全忽视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作用,在当下可能构成更大的战略错误。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黄金上涨的"必然性"是建立在对当前趋势延续的判断上,而任何趋势都可能因意外事件中断。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美联储意外转向鹰派并大幅加息,主要经济体联合干预黄金市场,重大技术突破降低黄金工业价值,或出现比黄金更具吸引力的新型避险资产。然而,综合评估这些情景的实现概率,至少在2025-2026年期间,它们尚不足以逆转黄金的上涨趋势。中信建投证券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未有实质性变化,这是我们判断黄金价格中枢能够维持在高平台的底层逻辑。"

站在2025年3月这个时点回望,黄金突破3000美元或许只是其价值重估的一个里程碑,而非终点。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重构的深入,黄金这个千年货币正迎来它的复兴时代。理解这一趋势背后的深层原因,顺应而非对抗这一历史性变化,将是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明智选择。正如索罗斯所言:"黄金是终极泡沫,因为它没有内在价值,无法产生收益,但正因如此,当人们对其他所有资产失去信心时,它就成了最后的避风港。"在当前这个信心稀缺的时代,黄金的光芒只会更加耀眼。

来源:高社职坊Bw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