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式头痛!男子硬扛3天后昏迷进ICU!中疾控:不是感冒,近期正高发!病死率超过10%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17:16 1

摘要:近日,福建宁德49岁的吴先生突发持续高热、炸裂式头痛、喷射状呕吐。起初他以为是小感冒并未在意,不料短短三天后就陷入深度昏迷,家属立即将他送医。

发热、咳嗽、咽痛......

你以为是小感冒?

有一种传染病

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

一旦错过早期治疗机会

后果非常严重

它就是流脑

以为是小感冒

男子硬撑3天后被送进ICU

近日,福建宁德49岁的吴先生突发持续高热、炸裂式头痛、喷射状呕吐。起初他以为是小感冒并未在意,不料短短三天后就陷入深度昏迷,家属立即将他送医。

到达医院时,吴先生已呼吸急促,瞳孔对光反射几乎消失,随即被紧急转入ICU救治

经检查,吴先生被确诊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感染科、检验科微生物室等多学科团队的联合救治下,昏迷十日的他最终苏醒过来。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冬春季是流脑高发期

3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冬春季节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高发时期,天气寒冷干燥、室内通风不良、人员密集等因素都可增加流脑的传播风险

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70%的流脑病例年龄主要在18岁以下,尤其以6个月至2岁时期的婴幼儿风险最高,学校中青少年感染及死亡的情况也屡屡发生。流脑起病急、进展快,极易导致死亡,其病死率超过10%。约20%的流脑患者即使治愈后也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的伤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流脑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和皮肤出血,由于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许多人易忽视,导致延误治疗

什么是流脑?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

传播途径

流脑主要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产生的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的,因病原体的外界生存能力较弱,间接传播的机会很少。但密切接触,比如同睡、拥抱、亲吻、哺乳等,易导致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

症状

早期症状(类似感冒)

发热:突然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

头痛:剧烈且持续的头痛,普通止痛药难以缓解。

乏力:全身无力、肌肉酸痛。

咽痛:喉咙疼痛,可能伴有咳嗽。

型症状(病情加重)

随着病情发展,流脑的典型症状逐渐显现,表明病情加重。

剧烈头痛:头痛加剧,常伴有恶心、呕吐。

颈项强直:脖子僵硬,低头时疼痛明显。

皮肤瘀点/瘀斑: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色的瘀点、瘀斑,按压不褪色。

流脑患者身上的瘀点瘀斑(图源:东莞疾控)

光:对光线敏感,眼睛难以睁开。

意识障碍:精神萎靡、嗜睡,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

抽搐: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或局部性抽搐。

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病死率高!

如何预防流脑?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现阶段既有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也有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可选择。

图源:河南疾控

做好个人防护

加强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等。

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增强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

及时就医

早期发现、早期规范治疗可以减轻症状、避免出现严重健康损害。

疑似流脑怎么办?

抓住黄金救治时间!

当孩子出现高热不退、反复呕吐、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精神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服用退烧药掩盖病情。

应急处置措施

个人防护:患者科学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下、额头,避免酒精擦拭或捂汗。

避免移动:抽搐时勿强行按压肢体,保持侧卧防止窒息。

记录观察:详细记录发热时间、呕吐频率等症状信息,就医时供医生参考。

治疗原则

早期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风险。对密切接触者可进行医学观察(至少7天)和预防性服药。

流脑病情凶险,

但早期发现和治疗

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在冬春季节,

一旦出现高热、头痛,

之后出现呕吐、皮肤大面积瘀点/瘀斑,

甚至意识混乱、嗜睡、昏迷等症状

尽快就医,切勿拖延!

申工社综合自话匣子、中国新闻网、中国疾控中心、新民晚报、广东疾控、东莞疾控等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