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余震通常持续几秒到几十秒,需快速反应,优先保护头部和要害部位。
一、余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1. 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环境
余震通常持续几秒到几十秒,需快速反应,优先保护头部和要害部位。
2. 室内避险
安全区域:立即躲到结实的桌子、床下,或靠承重墙的墙角,用枕头、厚衣物等护住头部。
远离危险物:避开窗户、玻璃门、吊灯、书架、高处重物等易碎或倾倒的物品。
不要盲目逃生:晃动强烈时不要急于冲出建筑物(尤其高楼),避免被坠落物砸伤。
3. 室外避险
远离建筑物、广告牌、电线杆、树木、桥梁等可能倒塌的物体,跑到空旷地带。
注意地面裂缝、塌陷或滚石(山区),避开陡坡、河岸等危险区域。
4. 公共场所(商场、地铁等)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要拥挤,避免踩踏。
避开货架、玻璃展柜,蹲在立柱旁或结实的遮蔽物下。
5. 车内避险
减速停车,避开桥梁、隧道、高楼附近,留在车内并系好安全带,直到震动停止。
二、余震后的注意事项
1. 检查环境安全
余震可能导致建筑进一步损坏,撤离时观察墙体裂缝、倾斜等情况,避开明显危险区域。
小心燃气泄漏、电线裸露或火灾隐患,必要时关闭电闸和燃气阀门。
2. 帮助他人与呼救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帮助老弱病残或被困人员,使用哨子、敲击管道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避免徒手搬动重物,谨防余震引发二次坍塌。
3. 关注官方信息
通过收音机、手机等获取权威灾情通报,遵循救援指引,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三、日常预防准备
1.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
提前规划逃生路线和集合点,熟悉家中安全区域,定期进行地震演练。
2. 准备应急物资
备好急救包(药品、手电筒、饮用水、食物、口哨、充电宝等),放在易取位置。
3. 加固环境
固定家具、电器,安装防震支架,移除床头悬挂的重物。
关键原则:
伏地、遮挡、手抓牢(Drop, Cover, Hold On):国际通用的地震避险姿势。
余震可能持续数周:保持警惕,避免返回危房或危险区域。
地震中的自救能力取决于日常准备和冷静反应,科学避险能最大程度保护生命安全。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