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风月榜由潮新闻主理,我们邀请了15位海内外闻名的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读书博主、资深媒体人组成评审团,每月为读者选出10本左右最近出版的好书。
潮新闻客户端
三月,春风又绿江南。今年的“春风悦读榜”颁奖典礼,也即将在春风中举行。
春风月榜由潮新闻主理,我们邀请了15位海内外闻名的学者、作家、文学评论家、读书博主、资深媒体人组成评审团,每月为读者选出10本左右最近出版的好书。
一年12张春风月榜,将作为年度“春风悦读榜”的重要参考。
好书如春风,以智识催生思考、以温度抚慰人心。我们以“春风”的名义,向当下的好书致敬,向好书背后的作者、出版人致敬。
以下是本期春风月榜的上榜和提名作品。
《中国绘画:元至清》(艺术)
[美] 巫鸿,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5.3
春风月榜评委丨孙雯(潮新闻记者)
《中国绘画:元至清》是巫鸿教授“中国绘画”系列的压卷之作,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与细腻的个案分析,重构了元至清六百年间中国绘画的立体图景,突破传统画史以名家名作为中心的线性叙事,转而将绘画置于社会、政治与文化的交叠中,揭示艺术与时代的深刻互动。
在聚焦文人画的主流化进程与“诗书画印”经典范式的形成进程中,巫鸿还将目光投向长期被忽视的女性画家、风俗画及寺观壁画,剖析创作者身份、性别与图像流通对艺术风格的影响;通过对文人画、宫廷绘画与商业绘画交融的剖析,以及苏州、杭州等城市作为艺术中心的兴衰考据,以多维度线索串联起媒材革新、跨地域交流与文化认同的深层脉络。
本书学术严谨性与可读性兼具,既为研究者提供方法论,也为大众阅读者打开理解中国艺术精神的窗口。
《超低空飞行》(文学评论)
李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5.2
春风月榜评委丨翟业军(浙江大学教授、文学批评家)
近年来好像有这么一个趋势:小说家写的创作谈比他们写的小说好看。这个略有反讽意味的趋势既说明现在的小说家都一定程度的学者化了,更提示着小说写作的艰难:世界如此迅猛地甩开每一个人,如何去洞穿它?
李洱当然知道一个小说家去写创作谈等理论文章的风险,但他依旧不管不顾地写出来、写下去的原因大概在于:
创作谈跟小说一样,都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只有“将心比心”地阅读、阐释那么多人(包括自己)的创作之后,“接着写”才是可能的。
《隐形:不被发现的历史与科学》(科普)
[美]格雷戈里·J.格布尔著,林庆新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5.1
春风月榜评委丨江晓原(历史学者、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本书全名《隐形:不被发现的历史与科学》,是一部出入于科普/科幻之间的读物。作者是一位光学方面的物理学家,所以书中的论述完全是有科学依据的。
所谓隐形,最初当然发端于幻想,但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隐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注意必须强调谁对谁隐形,以及在什么条件下隐形。比如隐形战机是指战机对雷达搜索隐形,并不是说肉眼会看不见这些战机。
目前能够实现的隐形技术,都可以在物理学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是在科学幻想和技术前沿之间,并没有判然可分的边界。
《大明最后的使臣》(历史)
苗子兮,读库/新星出版社,2025.1
春风月榜评委丨赵冬梅(历史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这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南明的永历皇帝曾经向罗马教廷遣使求援,38岁的波兰耶稣会士卜弥格和19岁的明人郑安德肋成了“大明最后的使臣”。1650-1659,三年西去、三年欧游、三年东归,去时风雨飘摇,归来换了人间,这是两位使者的人生壮游、信仰之旅,而作者以此为线串起了此际彼此联通的世界之变。
明清易代、耶稣会、罗马教廷、澳门、火器、远洋航行、贩卖黑奴,这些读者熟悉但很难贯通的历史事项,在书中连贯起来,共同构成了当时世界的生动图景。立足于传教士留下的文字记录与张元济、黄一农等现代学者的研究,辅以合理的历史想象,苗子兮展现了臻于成熟的叙事能力,她放弃了文学修辞的浓墨重彩、踵事增华,转以朴实平易的文字直书其事,从而展现了事物本身、人物命运本身的动人心弦。这是真实之美,令人赞叹。
《8050问题: 如何拯救极限家庭》(社会纪实)
[日]川北稔著,马静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25.3
春风月榜评委丨杨斌(历史学者,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8050”指的是80岁的父母被迫与50岁的单身子女同住,这种现象在日本已经成为一个严肃且严重的问题,挑战并界定了亲子关系、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地平线。
“8050”这种极限家庭,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独生子女的步入中老年以及经济发展迟缓而带来的就业问题,在中国也将会凸显。
《双药记》(科普、历史)
[美]梁贵柏,译林出版社,2025.2
春风月榜评委丨祝勇(作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一种古老的疾病,杀死了近一半曾经在这颗星球上生活过的人,改变着人类的基因;两种神奇的药物,拯救了亿万患者的生命,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影响着国运的兴衰。从罗马帝国的衰落、印加帝国的灭亡,到西方殖民的兴起、太平洋战争的打响,疟疾随人类的迁徙而蔓延,改写着历史的走向。
以生命为代价,先辈们发现了疟疾的克星——南美丛林里的金鸡纳树,东亚山野中的青蒿。金鸡纳树皮的有效成分奎宁在几代化学家的努力下被“验明正身”、人工合成,成了无数人的救命药,却在半个多世纪后陷入耐药性的困境。
从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写下“青蒿一握”开始,青蒿素沉寂于中医古籍一千六百多年,直到在屠呦呦参与的秘密科研项目“523”任务中被重新发现,才终于在21世纪初走出国门,成为当下治疗疟疾的中流砥柱。时至今日,全球每年还有数亿人遭受疟疾之苦。本书所讲的故事,还在继续……
《月亮与篝火》(小说)
[意]切萨雷·帕韦塞著,陈英译,中信出版集团,2025.2
春风月榜评委丨止庵(作家、学者)
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名著,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个读来舒服的译本。一部非常美也非常残酷的小说。
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事后所见+回忆+听人讲述,将叙述变成感受,将故事(莫拉庄园的颓败和主人的三个美丽女儿的悲惨结局)变成散文甚至诗。
《古调犹弹:六位学人日记中的陈寅恪》(历史)
张求会,广东人民出版社,2025.1
《古调犹弹》是张求会“陈寅恪四书”中的第二本,内容是他收集整理的夏鼐、刘节、郑天挺、陈君葆、梁方仲、竺可桢六人传世日记中有关陈寅恪的记载。当然也可以视为张求会撰写的六篇关于陈寅恪的长文。
这六篇长文利用了上述诸人的日记,还旁及个人记事、笔记、书信等,总之都是私人文献,私密性和可读性都很强。此六人皆与陈寅恪有过或早或晚或浅或深的个人交往,所以他们的相关记载,对于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陈寅恪,有着特殊的价值。
《看见三星堆》(考古文博)
岳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5.2
四川广汉三星堆,一直以其独特的文物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瑰丽多姿的玉石器、神秘莫测的青铜面具、造型精巧的青铜神树、熠熠生辉的黄金权杖……如此种种,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彩。
本书用生动的笔触,再现了三星堆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近百年的发现、发掘过程,相关各方围绕三星堆文物展开的激烈博弈,以及出土文物背后丰富的寓意和内涵。
近两年,作家岳南再赴三星堆进行深度采访,精彩解读三至八号坑最新考古成果,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立体、完整的三星堆。
《寻找下一个硅谷:美国的知识之城》(经济、社科)
(美)玛格丽特·奥马拉著、邓磊译,商务印书馆,2025.3
春风月榜评委丨潘凯雄(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历史学家、华盛顿大学教授奥马拉是研究美国政治史、高科技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学者,凭借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在白宫工作的经验,她在这部著述中总结了创造硅谷奇迹的神奇公式,探索了大学与城市、科技及国家间的深层互动,既有实证研究,也有创造性解读,对于每一个构想未来高科技之城的人而言,这部作品堪称必读之作。
《小鸟啃坏玫瑰还说人类太暴躁》(散文随笔)
[英] 奥斯卡·王尔德,红花绘,刘露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5.2
春风月榜评委丨福豆姐姐(读书博主、春风悦读榜“新青年风尚奖”得主)
人!你一整年的坏心情,小鸟帮你解决它!
137组王尔德的小诗,对应137个暴躁小鸟插图,中英对照,蠢萌搞怪,字字珠玑。
我一直以为书嘛,尤其是文学书,内容是最重要的。但这本书的设计改变了我的看法。封面上小鸟的尾巴是能拉出来的,玫瑰花的骨朵是能立起来的,书里夹赠的文创也特别好玩,催你下班杯垫、允许一切鸟事发生书签等等。
感觉王尔德像是我的朋友,监督我喝水催我下班。“原来书是可以被做成朋友一样的存在啊”是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真是一本不怕闲置、看着就舒服、读完能感受到很大的温情的可爱小书啊!希望你看得开心,偶尔和王尔德做个“坏坏的小鸟”吧!
《平衡》(小说)
滕肖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2
滕肖澜借机场地勤工作中“平衡”这一职业映衬出主人公葛向阳人生的“不平衡”,用其同事龙荣的灵活与圆润反衬葛向阳的“笨拙”与“十三点”。
作品骨子里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平衡”高手的这种不无喜剧性的反讽,在我看来恰是这部作品存在的最大价值。
春风月榜评委丨萧耳(作家、浙江工商大学金收获写作中心副主任)
一部接地气的关于上海生活的小说。作者曾在浦东机场担任飞机平衡员 15 年,负责飞机载重平衡工作,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她的写作节奏和观察视角,《平衡》便是一部无论在语言还是结构上都具有平衡感的小说,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洞察,在梦境与现实的漂移中,探讨了现代都市人在职场、家庭、婚姻等领域的现实矛盾和价值观碰撞中如何去求一个平衡点,“平衡表就是人生”。
小说真实呈现70后一代的市井烟火人生,突破了上海的地域,她在书中探寻的“平衡”,也在当下社会背景下具有普遍意义。平衡似乎意味着中庸,又似乎不是。
《子弹穿越南方》(小说)
汤成难,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2
春风月榜评委丨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子弹穿过南方》集中对困境、自我、善恶、梦想、命运等问题的思考,是汤成难近年自我审美革新的成果。汤成难开始跳跃出日常生活中的叙事,走向一种更为宏阔的命运的审视。小说人物给人一种灵魂在跃动的强烈感受,正是这种跃动让她的绝大多数小说没有在低哀的伤感中沉沦下去,也让读者认识一个更为复杂的汤成难——她为我们创造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小说世界。
《现在开始失去》(小说)
牛健哲,中信出版社,2025.1
春风月榜评委丨黄德海(文学评论家,《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
《现在开始失去》是牛健哲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展示了作者精致而深湛的小说技艺。小说情节似乎发生在某些封闭空间,却通过细密的构想、绵延的细节、微妙的表述,把作者婉转的心事传达到了现实之中,从而变成了特殊的隐喻,指向人心和社会深处的某些层面。
【以下是提名作品】
《元朝理财记》(历史)郭建龙,中信出版社,2024.11
《人生得遇苏东坡》(散文随笔)意公子,果麦/太白文艺出版社,2025.2
《废墟与狗》(散文),王彬彬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5.2
《破壁与神游》(诗集、随笔)陈先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2
《团圆酒》(小说)舒飞廉,上海文艺出版社,2025.2
《历史星星与手抄故事的人》(儿童文学)郝周,花城出版社,2025.2
《大海风》(小说)赵德发,作家出版社,2025.1
《漪》(小说)杜梨,中信出版社,2025.3
《她的生活》默音(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25.3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