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国文博界又将迎来展览盛宴,从历史长河到当代艺术,从本土文明到世界对话,各大博物馆放出的展览计划实在令人心动!
2025·Exhibition
重磅大展
2025年,中国文博界又将迎来展览盛宴,从历史长河到当代艺术,从本土文明到世界对话,各大博物馆放出的展览计划实在令人心动!
馆儿君从中挑选出了10个颇具“爆相”的重磅展览,大家的看展计划也可以制定起来咯~
首都博物馆
抗战胜利80周年特展(暂定名)
计划展览时间:2025年7月—10月
展览地点: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首都博物馆
#展览看点#
2025年,我们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计划通过实物、史料及创新展示方式,讲述中国抗战故事,强调中国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展品包括200余组(件)文物,涵盖军事装备、文献档案等。
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印制的《入党誓词》
1945年8月15日刊载日本投降消息的《大公报》
#推荐理由#
作为国家级重大历史主题展,首都博物馆联合建川博物馆共同主办,援华美军飞虎队铜鹰标识、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印制的《入党誓词》和1945年8月15日刊载日本投降消息的《大公报》等实物展品与史料的结合使展览具有更强的叙事性,有利于公众直观、全面地了解抗战史,教育意义突出,尤其适合青少年及对近现代史感兴趣的观众。需提前预约,免费开放。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01 看·见殷商(暂定名)
计划展览时间:2025年5月—8月
展览地点:北京市通州区绿心路1号院5号楼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展览看点#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称,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变革,在殷周交替时代最为剧烈。该展是“中华文明互鉴”的系列展之一,由北京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共同主办,通过约300组(件)文物,包括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甲骨文及玉器等,聚焦殷周之变,展现商代礼制、文字与工艺成就,带大家聆听商文明的回响,一览3000多年前的时代荣光。
迄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亚长牛尊
亚长铜钺
#推荐理由#
殷墟文物属中华文明核心遗产,该展是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一,聚集了来自殷墟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精品文物,展览主题学术性强,结合史学视角,适合专业研究者与历史爱好者。该展可以说是商代文明集大成之作,时间跨度覆盖殷周之变,是2025年不可错过的考古大展。
02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
出水文物展(暂定名)
计划展览时间:2025年9月—11月
展览地点:北京市通州区绿心路1号院5号楼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展览看点#
入选了“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出水的文物数量庞大、保存完整。首都博物馆拟向南海博物馆借展350组(件)文物,以明代瓷器为主,包括景德镇青花瓷、龙泉窑瓷器等,为北方的观众科普中国陶瓷外销史及南海主权历史。
明 珐华贴金镂空孔雀牡丹纹大罐
明 珐华彩贴金镂空应龙纹梅瓶
#推荐理由#
沉船文物具有国际影响力,这样的展览兼具科学与政治意义,不仅能展示南海考古工作的成果,同时也用实证的文物与考古成果更好地维护我国在南海的主权。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和500多年前中国陶瓷发展的璀璨文明尽在其中,对水下考古、海洋史及“一带一路”主题感兴趣的观众必看!
上海博物馆
01 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
计划展览时间:2025年6月下旬—10月初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东馆 光明乳业第一特展厅
#展览看点#
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是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以玉龙为代表的玉礼器、以“坛、庙、冢”为代表的礼制建筑,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该展将紧扣“龙腾中国”的主题,为大家呈现很多龙形玉器,并回答中华文明早期形态如何孕育?5000多年前龙形玉器有何含义?最早古国礼仪中心如何形成?中华民族“敬天法祖”观念又源自何时?等问题。
玉龙凤佩
#推荐理由#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个个都是精品,作为该系列的第四展,上博这次将着眼于红山古国最高文明成就,汇聚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最新考古成果,系统揭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该展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红山文化特展,令人十分期待。
02 熠熠华章: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
计划展览时间:2025年6月—2025年11月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东馆 第二特展厅
#展览看点#
固原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西周时是华夏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汇之地,汉唐时成为丝绸之路上繁荣的商贸要冲。考古十大发现的姚河塬遗址出土卜骨名动天下,有力证实了分封于六盘山下的西周获国的存在,也让该遗址成为我国最西北甲骨文发现地。该展览将呈现近300件固原出土的西周至隋唐文物精品,带我们领略古代固原文化交融的壮阔图景。
史射勿墓墓道东壁执刀武士图
#推荐理由#
北周李贤墓出土的玻璃器闪耀着异域文化的光芒,隋唐史氏墓是我国发现的最为重要的粟特人墓地之一,墓中壁画内容丰富,描绘出文化融合的生动画卷,堪称“丝绸之路上的活态文化标本”。当大西北的甲骨文和粟特文化来到地处东南的上海,该展定能带我们感受文明交融的无穷魅力。
安徽博物院
物华朝辉——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文化密码
计划展览时间:2025年9月—2026年1月
展览地点: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二楼临展厅
#展览看点#
中国古代金银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展览将依托《中国出土金银器全集》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将考古出土的金银器精品文物分为“金耀南北”、“融汇四方”和“美熠华夏”三个部分,全景式展现中国古代金银器的艺术源起、发展、繁荣、创新和传承历程。
元 缠枝花卉纹金发冠 1956年出土于安庆范文虎墓
元 菱花形凤纹银果盒
#推荐理由#
展览汇集全国各地重要考古出土的先秦至明清时期的金银器精品数百余套,力求打造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涉及地域最广、时间跨度最大的一场金银器精品展览,这对喜欢金银器的观众而言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
河南博物院
问鼎与追迹——楚国在中原
计划展览时间:2025年中期
展览地点:河南博物院分院(郑州博物馆)
#展览看点#
楚国,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楚人立国之初,地处南方蛮夷之间,贫弱、落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扩张终于在楚庄王时达到鼎盛。楚庄王即位后更是作出了著名的问鼎中原之举。展览以楚国在中原先后建都的丹阳、信阳楚王城、陈郢为主线,展示了楚人在中原的足迹,勾勒了楚国从建国到兴盛,再到衰亡的历史。
新蔡葛陵楚简
#推荐理由#
该展揭示了楚人与中原的深厚渊源,包括楚人对中原正统文化价值的认同、对中原文化的主动吸收与消化,以及对汉淮诸国文化的主导和影响。在问鼎中原与追迹周人的脚步中,楚文化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壮大做出了卓著的贡献,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楚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看!
河北博物院
唐代文物精华展(暂定名)
计划展览时间:2025年
展览地点:河北博物院
#展览看点#
长安是隋唐王朝的心脏,从长安走向世界,大唐王朝以其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强盛的国力,铸就了中华文明的一段黄金岁月。该展精选了陕西、河北出土的220件/组唐代文物,包括何家村金银器,以及陶俑、玉器、瓷器、三彩器、铜镜和佛教造像等,从多个视角展现大唐盛世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文化。
人物纹金杯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三彩三足罐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推荐理由#
何家村窖藏的金银器尽显唐代贵族生活的奢华,河北出土的唐代佛造像和三彩器则见证了多元信仰在燕赵大地的生根。这是一场跨越地域和时空的精品荟萃,长安气象与燕赵风华的交汇,将带我们一览大唐盛世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
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
计划展览时间:2025年5月
展览地点:陕西历史博物馆
#展览看点#
该展是陕历博“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的第三部,同时也是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之一。铜色金黄,因而在古代被称为“金”,“吉金”即指青铜或用青铜铸造的青铜礼器;“中国”二字最早见于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我国先民是如何创造性运用青铜冶金技术的?独具特色的中国青铜文明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在展览中找到。
商代丙卣,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西周
辽宁省博物馆
大漠鸣沙·山海有情——在辽宁遇见敦煌
计划展览时间:2025年5月
展览地点:辽宁省博物馆三层21、22号展厅
#展览看点#
辽博馆藏的敦煌文献主要来源于著名学者罗振玉的旧藏,其他零散敦煌藏品来源于日本探险家大谷光瑞旧藏及私人散藏。这些文献收集年代较早,且流传有序,是极其难得的一手资料。展览在系统整理挖掘馆藏敦煌文献基础上,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传播敦煌文化、敦煌精神,丰富提升公众的文化认知的同时,增强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识。
老子道德经序诀 罗振玉旧藏
图源:郭丹《辽宁省博物馆藏敦煌西域文献简目》
上海古籍出版出版,2020
#推荐理由#
敦煌文化,传承千年,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历史底蕴雄浑厚重、其艺术形象美轮美奂,不仅是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的集中呈现,也是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民族友好、多元文明交汇发展的历史印记。该展是辽宁省博物馆携手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年度重点展览,将是东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敦煌专题展。“敦煌迷”速速做好打卡准备,去看一个不一样的敦煌~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打开小程序了解热门展讯👇👇👇
来源:博物馆看展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