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水有灵,本草有情。借物言志,生活大美。浙江省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中国“东南药用植物宝库”之称。除老“浙八味”和新“浙八味”16种知名道地药材外,还有“磐五味”“衢六味”“淳六味”等优质地产药材。为推动浙江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
编者按:
山水有灵,本草有情。借物言志,生活大美。浙江省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中国“东南药用植物宝库”之称。除老“浙八味”和新“浙八味”16种知名道地药材外,还有“磐五味”“衢六味”“淳六味”等优质地产药材。为推动浙江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对浙产中药材进行了大范围的调研,以散文随笔的风格呈现、编撰了《浙味本草》这本书,希望以这种轻松、贴近生活的形式让广大读者了解本草、亲近本草、学用本草。
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
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
——康有为·《咏香椿》
香椿,即香椿芽,又叫香椿头,被世人美誉为“树上蔬菜”。每年清明前后,采摘新发嫩芽,做成各种菜肴,特别是香椿炒蛋更是享誉大江南北。香椿,让人们吃出春天的味道。
香椿富含维生素C、优质蛋白质和磷、铁等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菜。特别是在春季,多吃香椿还能养肝护肝增阳气。香椿中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以健脾开胃、增加食欲。虽然一般人都可以食用香椿,但香椿为发物,《本草纲目》说“椿芽多食动风”,故食之不可过量,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
香椿典故
康有为的《咏香椿》不仅描述了香椿的外形特点,一句“食之竟月香齿颊”,更写出了香椿唇齿留香、别具一格的味道。“长春不老汉王愿”这句还蕴含了一个故事:相传刘邦与项羽作战失败后,刘邦饥肠辘辘,便向当地山民讨要吃喝。山民苦于一时无菜,适逢当天谷雨,便从树上掰下一把香椿芽,做了两个菜。刘邦食后感觉香醇无比,遂问香椿芽为何如此好吃。山民答道:“雨前香椿嫩如丝,雨后香椿生木质。”刘邦叹道:“但愿香椿能长春!”
香椿在古人眼里是长寿树,庄子在《逍遥游》中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意思是上古的大椿树以人间八千年当作自己的一个春季,以八千年当作自己的一个秋季,可见寿命之长久。于是后人便常用带“椿”字的词语来祝福,如以“千椿”形容千岁,以“椿寿”作为对长辈的祝寿。“椿”后又成为父亲的代称,称父亲为“椿庭”,母亲为“萱堂”,因而常以“椿萱”作为父母的代称,父母健在称为“椿萱并茂”。唐朝牟融有“堂上椿萱雪满头”诗句,就是指父母年老、头发皆白之意。
香椿生活
俗话说:“门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断。”记得小时候,一到春天,我就盼着香椿树快快发芽,因为有了香椿芽,就可以吃到鸡蛋了,家里难免要炒上几回香椿芽炒鸡蛋。那时候,浙江农村的香椿鲜有人理会,我们就拿上竹竿去打香椿芽。因为椿芽儿嫩且脆,竹竿轻轻一碰,一簇簇香椿便应声而落,只需在树下捡拾掉落的香椿芽即可。见我们采摘香椿芽,村民都觉得奇怪:“这还好吃啊?!”因为香椿有股特殊的气味,跟芫荽一样,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却无法接受。我打小就爱极了香椿,奶奶做的香椿炒蛋,虽然以香椿为主,只有一点点鸡蛋,但我觉得那是春天里最好的美食。
小时候只知道香椿好吃,还不知道它有这么多营养保健作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吃香椿了。市场上香椿芽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早春时节30元才买到1小撮,香椿炒蛋也变成鸡蛋唱主角了。近几年,香椿的大棚种植技术应运而生,超市、菜场卖的大都是这种种植的香椿,总感觉不及小时候的香椿美味浓郁,我还是喜欢自己采摘的农家香椿。
在春暖花开时节,去乡下赏油菜花观桃花,如果留意,农村的小院旁还可见到香椿树。当香椿树冒出嫩嫩的绿芽时,你不妨问问村民,往往会得到首肯,有的村民还会给你拿来竹竿等工具,帮忙采摘。掐下嫩芽,回家做一盘香椿炒鸡蛋,或者切碎了加点油盐,做成香椿拌豆腐,就成了春天里最好的味道了。难怪连苏轼都盛赞:“椿木实而叶香可啖。”当你品尝着香椿的美味时,是不是觉得香椿的美食文化别有一番情趣呢?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