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 检察在行动 |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辽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纪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08 02:20 1

摘要:在临近春节的暴雪中,全省各地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走出家门,积极加入除冰除雪的大军。在保障居民生活和出行安全的同时,还就近在公园、广场、小区堆起雪人、雪景,把城市点缀得更美,让生活更充满欢乐。

在临近春节的暴雪中,全省各地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走出家门,积极加入除冰除雪的大军。在保障居民生活和出行安全的同时,还就近在公园、广场、小区堆起雪人、雪景,把城市点缀得更美,让生活更充满欢乐。

辽宁是雷锋精神发祥地,全国学雷锋活动策源地。学雷锋,已成为辽宁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雷锋精神,就体现在辽宁人身上,就体现在学雷锋行动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2018年9月到辽宁考察时,专程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生平和事迹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辽宁考察,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级都肩负重要责任。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我省坚持用好红色资源这个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弘扬雷锋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激励干部群众树立崇高理想,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争做先锋,辽宁学雷锋活动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传 承

去年中秋国庆假期,在沈阳北市场,一个个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为游客指路、拍照,随手捡拾垃圾……忙碌的“志愿红”成为亮丽的名片。

一年来,我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把学雷锋活动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安排结合起来,引导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辽宁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振兴发展实践中。

辽宁雷锋干部学院剧场,情景党课《共产党员的誓言》进入尾声。学员们红着眼圈,情绪久久难以平复。

2024年,雷锋学院自主开发特色课程17节,生动讲述红色故事、奋进故事;全年举行500余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万余人、8万余人次。“行进中的雷锋学院”先后走进江苏、天津、上海等多地开展宣讲30余场,全方位展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魅力。

走进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苍松翠柏环绕的雷锋墓前,高大伟岸的雷锋像前,总能遇到专程前来的人,重温雷锋的故事。

每年3月,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都会在这里举行向雷锋墓敬献花篮仪式,以缅怀起始,书写新一年的“雷锋日记”。

志愿团队常态化开展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说凡人善举 做百姓雷锋”学习宣传活动;把“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融入辽宁省“开学第一课”云直播;举办“匠心践行雷锋精神”非遗专题展;推出学雷锋主题文艺作品……一年来,辽宁紧密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创新方法手段、内容形式,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英名,因传承而不朽。

融 入

充分利用社区书屋等场地资源,锦州市太和区营盘街道东太平社区创办“红马甲”亲子课堂,开展“红色观影微课堂”“阅读分享会”“公益篮球课”等课外实践活动,受益学生达700余人,既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又解决了家长的“托管”难题。

把学雷锋活动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相结合,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永恒生命力。

组织移风易俗、健康义诊、科普宣传、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持续开展“情暖辽宁·志愿有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举办“歌声里的辽宁”学雷锋文艺惠民演出……一年来,在不断深化的群众性学雷锋教育实践活动中,与雷锋一次次“相遇”。

一个个有温度、有针对性的学雷锋服务活动,推动学雷锋融入日常、化为经常,引导人们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辽宁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全国系统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736万人,相当于平均不到6人中就有一位志愿者。雷锋精神已成为4200万辽宁人民的精神品质。

在醇厚的道德“富氧”中浸润,辽宁人不断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日记。

车流穿行的繁忙路段,一位浑身是血的伤者在快车道旁挥手求助。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教师李海卫看到后,立即停车施援。

带伤者就医,垫付治疗费,推着伤者做各项检查……李海卫说,“换谁遇到了都会这么做”,自己就是做了一个路人甲该做的事。

生活中,一个个“路人甲”,让冬日里的辽宁也暖意融融。

11月的大连,摄影博主董文强冲入冰冷的海水中,将苦苦挣扎的落水者拖上了岸。一年内救三人,面对称赞,他说:“从小在海边长大,救个人不是轻飘的事吗?”

﹣10℃的沈阳,沈阳市公安局民警郭杰跳入近2米深的冰水中,用尽全力将2名落水儿童救出。

像雷锋那样,出差途中做好事。几天前,本溪市公安局的两位民警在汕头办案时,勇救落水女子,然后悄然离开现场……

雷锋,从未离去。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雷锋精神已经融入辽宁人的日常,在新时代辽沈大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聚 力

在刚刚出炉的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名单中,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锦州车务段杨树湾站站长宋玉伟名列其中。

杨树湾站是坐落于葫芦岛市建昌县的一个小站。去年夏天,这里遭遇了罕见的暴雨。“车站地势高,大家赶快过去。”冒着风雨,宋玉伟组织车站职工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转移。终于,洪水袭来前,66位村民紧急到车站避险。为大家安排水、食物、药品,想方设法联系运送救援物资,宋玉伟让小小车站成为受灾群众风雨中的温暖家园。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全省各行各业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学习雷锋服务人民、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作出贡献。

在2024年“中国好人榜”上,我们看到了辽宁人的拼搏与坚守。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90后胡奉雅,瞄准高端焊接技术潜心攻关,服务大国重器制造;营口航标处台子山灯塔守塔人王洪安,22年如一日守护渤海湾畔港泰船安。

在2024年辽宁岗位学雷锋标兵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辽宁人的奋斗和担当。

抚顺石化公司烯烃厂乙烯车间组建攻关小组,成功解决多项技术难题,实现设备配件国产化;实施的一个项目,荣获中国石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人人争当雷锋岗,人人设定学雷锋目标,阜新市海州区“阜政通”平台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工作,2024年,平台共接办群众诉求1.8万余件,办结率99.30%、群众满意率95.99%。

一批批雷锋式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像种子一样,把雷锋精神广播在辽宁大地上,带动更多人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如今,无数的一滴水在辽沈大地已汇聚成向上向善的大海。

决胜之年,雷锋日记,仍在续写……(记者 关艳玲)

春日的朝阳洒向辽沈大地,人们心中那份对善的坚守、对美的追求始终生生不息。

这一天,我们致敬雷锋。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以短暂却璀璨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永恒的精神赞歌。雷锋精神的璀璨光芒,从来都不是历史的偶然。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沃土,是“仁者爱人”的伦理传承,是“天下为公”的理想延续,是“鞠躬尽瘁”的责任担当。即使跨越岁月长河,穿越时空界限,这簇在新时代焕发新锋气象的文明火种,仍能以磅礴的力量激荡人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而在辽宁,“雷锋”这个名字承载着更为深厚且独特的意义。

在鞍钢的车间,雷锋挥洒青春汗水,为工业发展添砖加瓦;在弓长岭铁矿,雷锋默默坚守,将个人力量融入矿山建设;在绿色军营,雷锋激情燃烧,毫无保留地奉献光与热。从普通工人到人民子弟兵,雷锋在辽宁的土地上实现了华丽的成长蜕变。“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日记中那些质朴却深情的文字,记录着雷锋对生活的炽热挚爱、对党的赤诚忠心、对人民的拳拳深情,成为雷锋精神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

在这片雷锋精神传播的沃土之上,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榜样的力量,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辽宁人奋勇前行。“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是每一个辽宁人不变的初心。

在辽宁,雷锋精神传于身。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辽宁儿女始终以雷锋精神为信念,在各自岗位上奋勇拼搏、砥砺前行。这里英模辈出,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为攻克技术难题日夜钻研;还是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为带领乡亲致富辛勤耕耘,人们都以自身实实在在的行动,深刻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

在辽宁,雷锋精神传递爱。无数辽宁志愿者接过了雷锋手中的爱心接力棒,用一颗颗滚烫的爱心传递温暖,用无私的奉献诠释责任担当。从声名远扬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到遍布各地的志愿服务组织;从个人的点滴善举,到群体的集体行动,真正做到了“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在辽宁,雷锋精神传自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是雷锋精神的时代强音。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辽宁充分发扬雷锋的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辽宁人民以雷锋为榜样,用辛勤汗水和拼搏的精神,书写了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的壮丽史诗。

在辽宁,雷锋精神传在新。在“雷锋小学”里,琅琅书声传递着雷锋精神的火种。专属的雷锋精神学习APP里有动画版的雷锋故事、互动游戏以及知识问答,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在雷锋纪念馆内,借助AI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可以更沉浸式地探寻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深刻内涵,感受那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与雷锋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共鸣。

正如千年前《诗经》传颂“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今天的辽宁大地,雷锋精神正以更新的姿态传承与生长。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我们希望,雷锋精神的积淀能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更浓厚的力量,这力量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每一寸土地,照亮每一片黑暗,让雷锋精神与新时代一起,向阳生长,永远蓬勃。(辽宁日报编辑部)

点个赞和在看吧

来源:盘锦市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