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师的宣讲让我印象深刻,用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对传统与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原来许多文物都是传统的写照,有机会一定带家人去博物馆看看。”这场活动引发了社区居民的热烈讨论。
“老师的宣讲让我印象深刻,用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对传统与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原来许多文物都是传统的写照,有机会一定带家人去博物馆看看。”这场活动引发了社区居民的热烈讨论。
3月31日,由西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文明办、《华商报》社承办的“长安有诗 文明有你”新时代文明实践直通车,走进长安区郭杜街道北街第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活动中,四位宣讲师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和饱满的热情,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与鲜活生动的素材,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的理论宣讲盛宴。
“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秦人之星”宣讲团成员陈若星通过三个小故事,倡导要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做出贡献。
“不断地在公益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前行,和身边的家人、志愿者们身体力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秦人之星”宣讲团成员张定芳通过理论结合实践让居民群众感受到了“公益”的力量。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张和鑫以《敦煌画里的“她们”》为题,以壁画中形形色色的人像切入,用独特的角度讲述了隐藏在敦煌壁画中的传统文化故事及时代风貌。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教育专员杨柳讲述了“16世纪最浩大的搬迁工程”——钟楼“搬家”的故事,带领群众了解钟鼓楼中的古代传统建筑技巧,“就像建筑的顶梁柱是核心支撑一样,一个人的精神、家风也能成为重要力量。”她分享道。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群众学习传播创新理论,全面深化拓展文明实践,通过理论宣讲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明新风尚等,以生动感人的故事和润物无声的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沁润心田。现场,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业务部部长张清三、宣教组组长宋倩、教育专员张曼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以及来自第一社区的居民群众参加本次活动。
下一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将根据“长安有诗·文明有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活动安排,持续开展“长安有诗·文明有你”理论宣讲系列活动,聚焦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通过走心、暖心的宣讲,引发群众情感共鸣、增强理论认同,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文/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闫佳琪 图/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梁俊杰
来源:华商政能量